肝癌的症状有哪些?该做哪些检查?

2023-08-07 10:37:04

发生肝癌的患者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是既往慢性肝病的表现。

若之前为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出现失代偿表现时,如腹水、脑病、黄疸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应增加对肝癌的怀疑。

这些并发症通常与肿瘤扩散至肝静脉或门静脉,或肿瘤引起的动静脉分流有关。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轻度至中度的上腹疼痛、体重减轻、早饱或上腹部可触及的肿块。这些症状通常提示进展期病变。

●由胆管树被侵犯、肝内胆管受压迫或胆道出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肿瘤破裂引起的腹膜内出血。肿瘤破裂常引起突发剧烈腹痛伴腹部膨隆、血细胞比容急速下降和低血压,最常通过腹腔灌洗和剖腹手术诊断。

大多数肝癌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脾肿大、腹水、黄疸或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反映了基础肝脏疾病。

在肝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上,都需要影像学检查的参与。临床上,肝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磁共振(MRI)、DSA血管造影、核医学(PET)检查。这些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在临床上,应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肝癌常做的检查包括:

AFP是目前肝癌诊断及疗效判定中常用且重要的指标,但AFP异常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着肝癌的发生。

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均可引起血清AFP异常。血清AFP≥400N/ML,且排除上述情况后,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较高。血清AFP轻微升高者,可通过动态观察以及与肝功能变化比对,以助诊断。

肝功能虽不能作为肝癌筛查的手段,但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肝细胞破坏程度以及肝脏的合成功能,有助于医生了解肝脏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放射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显示肝脏结节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占位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另外,超声也可探知患者的腹水情况,为肝癌手术和微创治疗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

动态增强CT、多参数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或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肝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除常见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外,也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观察经TACE后碘油沉积状况有优势。基于术前CT的影像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首次TACE治疗的疗效。

肝脏多参数MRI具有无辐射影响、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等优势,成为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多参数MRI对直径≤2.0CM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CT。多参数MRI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较动态增强CT具有优势。

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联合应用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和扩散受限征象可以明显提高直径<1.0CM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尤其肝硬化患者强烈推荐采用该方法,同时有助于鉴别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等癌前病变。

DSA是一种微创性检查,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DSA检查。该技术更多地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治疗等。DSA检查可以显示肝肿瘤血管及肝肿瘤染色,还可以明确显示肝肿瘤数目、大小及其血供情况。

PET-CT全身显像的优势在于:对肿瘤进行分期,通过一次检查能够全面评价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再分期,因PET-CT功能影像不受解剖结构的影响,可以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者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对于抑制肿瘤活性的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更加敏感、准确;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确定穿刺活检部位;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肝穿刺活检是创伤性检查,通常应用于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例如患者有高危因素且肝结节在1-2CM,但四种影像学(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GD-EOB-DTPA增强MRI/超声造影)检查中,无或只有一种检查显示典型的肝癌特征,可进行肝穿刺活检。穿刺所需时间较短,患者无需过度紧张。这种检查方式能明确病灶性质、病理类型,为后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