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屋 | “道隐无名”

2023-05-10 14:56:27

本文来自Imaginist新闻社,十一学校新闻与观点的传播者。

如果喜欢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并关注BNDSPolaris公众平台。

文/Imaginist记者 邱灿融


2018年十一学校十事实办邀请学生设计、竞标树屋。“道隐无名”是Emmm Architect设计小组已经定稿的树屋设计作品。


该树屋拟坐落于荣光楼和图书馆间的树林中,采用能够直接观察树根而不损坏树木主根的半地下结构。小组希望突破传统树屋建筑思维,在作品中引入了水元素,并设计了可供不同需求进行“二次创造”的内部结构。


 

引入水元素的外部景观


在外观设计上,“道隐无名”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水元素的存在——屋顶上的水池与分布在树屋外围及内部的“小型瀑布”



为什么要将水元素引入树屋的设计?Emmm Architect负责人单逸聪介绍,小组通过调查包括一零一中学在内的几所公认风景优美的学校,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亮点”是它们都拥有一片比较广阔的水域。而在选址过程中,小组发现荣光楼与图书馆间的树林旁有一座假山。山和水素来是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小组决定,他们的树屋将位于荣光楼和图书馆间的树林中、假山旁,以水为核心元素


树屋的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集在屋顶上的水池中,一部分流动于地面上的数条水渠。树屋屋顶由上下两块透明有机玻璃组成,其间空隙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空中水池”。这看似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小组与指导老师范博昭老师确认过,如果屋顶水池中水的厚度不超过1.5厘米,工程上是可行的。根据小组设计的水循环系统,屋顶水池中的水可以从屋顶边缘与几条竖向贯穿树屋的通道自由落到地面的水渠,再通过八个特定流量的水泵回到屋顶水池,源源不断,形成类似小型瀑布的景观。


在理想状态下,树屋中的水流可由水循环系统自由控制。但是若遇冬季严寒天气,树屋可能面临水流结冰的情况,而引入一个加热系统将大幅提高小组预算——如果设计方案被采纳,这是小组尚需与学校及工程团队协商的问题之一。

 


鼓励“二次创造”的内部空间


“我们作为设计师,不应该把确定(树屋内部)空间(的功能)的权利交给自己,而应该把它交给我们的使用者。这些空间应该由我们的使用者自己去创新。”谈及树屋内部空间的规划,单逸聪如是说。




从设计图纸上可见,“道隐无名”内部不同的木质结构排布高低错落,为读书、讨论、小型表演等多种使用功能提供了不同的空间。但是,不同功能的小块空间拼接起来将产生新的空间,树屋内部并不局限于几种特定的功能。单逸聪强调,小组更希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二次创造”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树屋内部结构固定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自身需求、属于自己的空间利用方式。此外,树屋内空间的高低起伏在形成了自然屏障,且存在被周围更高的木质台阶割裂出来的单独空间部分。这样的内部设计满足了同学们对于空间音量、私密性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小组内主要负责草模制作的曾涵韬表示,她在设计方案中最喜欢的便是内部空间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通过高度的差别其实创造了很多空间,让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非常有安全感和创作欲。”

 


“道隐无名”背后


在Emmm Architect中,来自本部高三年级出国班与国际部高二年级的同学占了多数。他们参加树屋设计项目的初衷,除了自身对建筑与设计的兴趣,也含有对学校的留恋与希望回馈学校的心情。“对于(我们)这些快要离开校园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非常珍贵。在学校里学习了三年、六年,也想为学校做点什么,在学校留下些什么。”曾涵韬说道。




然而,Emmm Architect的树屋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小组成员对树屋抱有较高的期望,并希望突破传统对于树屋的定义,但如何突破、又如何令受众方接受设计方案等问题并不简单。经历了数次改稿,总共完成了七个作品的设计,制作了五个比较完善的模型,小组才最终敲定了目前的方案。


回顾参与树屋设计的经历,单逸聪认为,这是一个认识建筑、了解建筑,小组成员发挥特长、碰撞灵感的过程,也是对个人设计能力的挑战和提升。


同时,“树屋项目对学校校园来说将是一个新的亮点,”曾涵韬说,“树屋代表着(学校)满足同学创造探索欲望的初衷。”


在采访的结尾,单逸聪着重强调了作为建筑师,对作品的责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在作品中向给予了自己作品启发的其它项目致敬,这些都是对作品负责的很好的方法。”尽管现在还在项目保密阶段,他仍然希望将他们组的作品放出,与各组一起交流、分享、相互启发。



欢迎继续关注Imaginist的树屋系列采访。


Imaginist正在招募记者和特约撰稿人。如有志同道合之友,请在本公众平台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