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污水站被曝长期闲置 设备锈迹斑斑厂区变菜地!

2023-05-18 23:00:13


污水站荒废变菜地


近日,有群众举报,在信阳市息县曹林乡政府北侧,有一个污水处理站长期闲置,目前场站内许多外露设备已经锈迹斑斑,厂区内杂草丛生,几个污水净化沉淀池也早已被杂草覆盖,耗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污水处理站,还没正式投入使用已经成了废厂。


在曹林乡政府北侧,沿一条小路直行,在一低洼的田地中一个不锈钢大门屹然矗立于小路尽头,这就是群众举报建设数年仍然闲置的污水处理站。举目四望。处理站内部早已杂草肆虐,厂站内四个污水净化处理池中大片枯草倒伏,污水净化处理池面目全非,整个场站内部硬化路面有一半被杂草破坏,厂区一些外露外露设备由于长期未予保养已经锈迹斑驳,连厂区东半部分没有建设的空地都成为菜地。



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污水处理站大概2015年建设完工,原本是市政投资,但是不知是何原因建成后一直未能投入使用,闲置到现在。


“建成到现在一直就没有用过,之前有个牌子,现在拆掉了,里面有人种菜,有时候好像还有人来检查。里面好多东西都坏了,这一片的好多人都知道,根本不能用”一位耕地的农民介绍道。


即使是这么一个闲置的污水处理站,仍然有污水从其东南角进水口不断流入。这么一个华而不实,建而不用的污水处理站,为何会安静的躺在这里,这么长时间而无人问津?


污水处理本来是为了净化水体,使污水能够达标排放,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而兴建污水处理站就是为了更好的美化乡村环境,但是息县曹林乡的这个污水处理站建而不用,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还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农村污水处理为何频繁沦为摆设?


(一)资金短缺,缺乏政策和标准支撑。农村供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以一个处理规模为2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为例,采用常规工艺,建设资金100万元,日常运行费用以0.5元/吨计,则运行费用为3.6万元/年,对一个中心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污水排放点多面广,水量水质差异大,工艺选择困难。农村污水处理规模一般不会超过200 吨/日,需要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多、规模小,污水的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道不健全,加之我省南北跨度大,地理环境、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大,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调查发现,一些试点村选用的膜生物处理工艺,虽然出水水质标准很高,但其运行费用较高;有一些基层单位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盲目地贪大求全,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或将一些并不适合农村的技术应用到农村,给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带来包袱;还有的单位在设计污水站时,只考虑污水的处理,却忽略了污泥的处理,造成二次污染。


(三)运行管理水平低。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维护、轻运行管理的问题。不少农村污水处理站管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在应用膜生物处理工艺等较复杂的工艺时,存在困难,使得花了较大代价建设的设施白白闲置。由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就会产生费用,很多地方的设施就仅在检查时开启,平时任由污水排向自然水域。


(四)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污水处理积极性低。一些村民及村干部对污水处理认识还很肤浅,他们欢迎政府投资污水处理设施,但不愿意支付污水站运行管护费用;有的试点村存在着“等、靠、要”思想;有的试点村在工程建设中不积极配合,甚至收取场地费、临时设施费等。


农村污水治理路在何方?


为了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最大程度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强力改善农村环境。但是我们看到,资金、技术和体制障碍,是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政府必须改变思路,科学规划,防止“面子工程”、,才能改善农村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污水排放标准,降低农村污水处理费用。如果农村所在地区不是国家重点控制区域或环保热点地区,排放标准可根据当地情况予以适当降低;如在封闭及半封闭水体区域,可考虑脱氮除磷的要求;而在开放式水体区域,可适当降低氮、磷等有关标准,简化运行管理、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应从农村实际特点出发,坚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则,从工艺选择、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统筹规划,使农村水污染治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有长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的处理工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污水处理的工艺,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总结,形成多样化、系列化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要求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各地在采用污水处理工艺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既节省投资,又便于管理。如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应优先选择污泥产量少的工艺和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中水处理规模应根据用水定额及需求经计算后合理确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中水回用工艺应根据回用对象、投资、运行费用以及管理复杂程度等问题合理选取。


(三)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使能熟练掌握相关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以充分发挥设施作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确定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责任分担。构建“各级政府统筹下直接排污者(农村居民)投入为主体、累积污染贡献者(生产性企业)投入为重点、共同受益者(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主体责任份额的划分,使各项责任清晰、明确、承担合理、易于评价。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模式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体制,即基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形成的,以直接或间接排污者与服务受益者承担资金投入责任为主导,其他资金来源为补充的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责任分担体制,以及在该体制框架下所形成的能够有效、合理拓宽农村污水处理融资渠道并高效利用资金,形成制度性的稳定资金供给的机制。

    

(五)政府组织实施责任分担。构建“各级政府组织实施责任+行政相对人支持与参与责任”双层责任分担模式。农村污水处理政府组织实施模式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污水处理政府组织实施体制,即基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形成的,以政府承担统筹、组织和管理责任为根本,以行政相对人承担支持、协助、配合责任为条件的农村污水处理组织实施责任分担体制,以及在该体制框架下所形成的政府与排污者、受益者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管理者之间以及政府与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的行业者之间,就农村污水处理组织实施责任有效落实所形成的责任分担机制。

环保新课堂
环保人的交流平台!
环保群

——END——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