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1)

2023-05-10 14:56:27

随着血液诊断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通量测序(NGS)已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对于一线血液临床医生来说,不管是针对疾病的预后分层还是药物治疗选择,基因突变的检测都显的尤为重要。

那今天咱们就来问问血液肿瘤,“它”是如何引起“我们”的肿瘤的~

——小智说事

哈哈哈,这你们就不懂了吧!看你们诚心诚意的发问了,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们吧!先给你们展示一个我们突变小组

血液肿瘤

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

c-kit

NPM1

FLT3

IDH1

IDH2

TET2

BCORL1

EZH2

GATA2

BCOR

PDGFRA

PDGFRB

RUNX1

TP53

NOTCH1

PHF6

KRAS

NRAS

WT1

U2AF1

PTPN11

DNMT3A

ETV6

JAK2

CALR

MPL

CSF3R

ASXL1

ASXL2

SRSF2

SETD2

CEBPA

STAG2

CSMD1

BRAF

MYD88

PAX5

FBXW7

PTEN

JAK1

星爷

天哪,你你你.....简直太过分了,竟然组建了这么大的团队。话说“它们”在团队中分别担任什么角色?我很好奇诶~

那我给你介绍介绍?

血液肿瘤

星爷

好呀好呀~快说快说,搬好小凳子准备就绪了

c-kit

c-kit基因位于染色体4q12-13,属于原癌基因,其编码产物KIT蛋白是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受体蛋白质,属于III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其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

KIT受体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结合触发KIT受体二聚体化和细胞膜内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从而将细胞外的信号转导至细胞内。当kit基因获得功能性突变时,造成KIT不依赖配体的自发性受体二聚体化,引起KIT受体的持续激活,致使细胞过度增殖或细胞凋亡受阻。

C-kit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核心结合因子AML(CBF-AML),在AML-M2b种的突变率较高。C-kit突变在伴t(8;21)的AML中提示预后不良。伊马替尼为苯胺甲磺酸盐,能特异性抑制KIT酪氨酸激酶活性,为c-kit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

NPM1

NPM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35,其编码产物核磷蛋白1是一种多功能磷蛋白,主要位于核仁颗粒区,穿梭于细胞核和胞浆之间,参与核质间物质转运、调解核糖体合成和运输、基因组稳定性和DNA修复及ARF-p53肿瘤抑制途径等多种细胞功能,与正常核型相关联,常与FLT3 、DNMT3A 、IDH1/2突变共存。

NPM1突变在成人AML中的中位年龄偏大,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较高,并与CD34和CD117低表达相关。NPM1突变提示预后良好,化疗后易达CR,但复发率高。


FLT3

 FLT3(胎肝激酶3)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其编码产物为膜结合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表达于早期髓系/粒系祖细胞、胎盘、脑和性腺中,幼稚造血细胞丰富表达,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弱表达,成熟T、B细胞缺乏表达。

 FLT3与配体结合显示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PI3K-AKT、RAS-MAPK信号途径,参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凋亡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FLT3的激活突变主要有两种: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ITD)和活化环中的点突变(point mutation in the activation loop,TKD点突变)。FLT3的这两种激活突变均能引起FLT3发生自动磷酸化进而导致FLT3发生配体非依赖性的组成性激活,进一步激活其下游异常的信号转导,从而起到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使得具有此突变表型的白血病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目前,靶向FLT3的多靶点抑制剂有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普纳替尼及米哚妥林等。


IDH1与IDH2

IDH1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位于染色体2q33.3,编码可溶性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IDH1基因突变改变了异柠檬酸脱氢酶1活性,导致α-酮戊二酸和2-羟基戊二酸聚集,从而使得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稳定性增加,激活HIF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IDH1突变常见于AML,与正常核型相关。通常与预后无关,但在有IDH1突变,同时有NPM1突变,而无FLT3-ITD突变的患者中,预后比只有NPM1突变而无FLT3-ITD突变的患者要好。

IDH2为IIDH1的同源基因,编码一个NADP(+)为辅酶的异柠檬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中,参与中间代谢及能量产生,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密切相关。其突变导致酶失活及2-羟基戊二(2-HG)非正常累积,进而引起组蛋白和DNA甲基化的变化,促进肿瘤的发生。

目前,Enasideni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2突变的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而IDH1抑制剂AG120和IDH305已于临床研究中对复发/难治性AML表现出良好的完全缓解率,IDH1将在未来的治疗中成为AML治疗的新靶点。


TET2

TET2基因位于染色体4q24,属于TET家族成员之一。编码蛋白催化修饰的DNA碱基甲基胞嘧啶转化为5-羟甲基反应,在活性DNA去甲基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突变与正常核型相关联,TET2突变存在于多种髓系肿瘤中,其功能丢失可能导致造血分化障碍,该基因突变常见于CMML(40%-60%)。还可见于MDS、MPN、AML。与MDS、MPN向AML转化有关。该基因突变一般预后不良,但在无其他预后不良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含有I1762V位点突变的病人预后较好。

BCORL1和EZH2

BCORL1 位于染色体Xq25-q26.1上,编码171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包含有核定位信号,串联的锚蛋白重复序列,以及在辅助调节蛋白中的LxxLL核受体序列。大部分BCORL1突变导致产生缺乏LxxLL基序和羧基端的缩短蛋白质,提示BCORL1功能的丧失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可能是重要的。

EZH2(Zes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基因,位于染色体7q35上,是多梳阻遏子复合体(CRP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亚单位,与果蝇基因同源,是PcG基因家族的核心成员,通过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从而抑制基因表达。EZH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通过基因沉默机制改变细胞的记忆系统并调控转录,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一些EZH2的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好累呀,嘴巴都说干了,下次再说吧,我要回去休息啦

血液肿瘤

星爷

吼的吼的!咱们下周不见不散啦~你别折腾了,就歇着吧,听到没!!

未完待续~预知后续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长按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