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面对面-访哈佛大学医学院张毅教授

2023-05-10 14:56:27


2018年4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著名华人科学家张毅应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院士邀请做客首期“大家讲坛”,作题为“My Scientific Adventure: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Applications”学术报告,与近千名校内外师生分享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讲座之前,我校宣武医院2016级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周琪琳对张毅教授进行了简短的访谈。

访谈录


记者周琪琳:张教授,您好。作为一名杰出的生命科学家,您在表观遗传学领域做出了突出并能改写教科书的贡献。今天能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表观遗传学,它与遗传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张毅教授:遗传学英文名称是Genetics,顾名思义就是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学的关键词就是遗传物质——基因。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是指在基因本身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如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等等。


记者周琪琳:人们都说,科学之路布满荆棘。失败是必然,在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摸索中,才能抓住成功的身影。在您的科研经历中,都遇到过哪些困境,又都是怎么克服难关的?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张毅教授:不是秘诀,只是一点个人的经验之谈。做任何事,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阻碍肯定有,有很多,包括团队内部的技术瓶颈,激烈的行业竞争等等,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自己懈怠的理由。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事做成,那么一切困难就都能迎刃而解。其次就是要有包容的心态,简单说就是做人要大气。我的实验室一向很公开友好,实验室已成熟的技术我都会尽数交给我的学生。来我这里学习进修的博士、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们都可以把自己在我的实验室学习或研究的东西带走,回到自己的单位去继续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所以他们在我的实验室干劲很足,团队学术氛围浓厚,实验室自然就不缺研究成果。可能很多人会问,你不担心被别人超越吗?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因为我永远在探索新的科学问题,永远在走很少人甚至没有人走过的路,我研究的东西都是新的,都是前沿的,敢为人先才能不落人后,良性循环对于个人和集体都很重要。


记者周琪琳:谢谢您。我查阅相关报道发现您近些年开始致力于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尤其对记忆和学习感兴趣,请问是什么促使您转变科研重心的呢?


张毅教授:看过我的履历的人都不难发现,每4-5年,当我解决了一个领域的某个重大科学问题后,我就会转向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学习新的技术,试图解决新的问题。我乐意承担开拓者的角色,喜欢不断去挑战自我,挑战科学未知,因为探索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享受。早些年我的主要精力是寻找催化DNA、组蛋白等甲基化、乙酰化等的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接下来就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去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病理生理的机制,而神经生物学正好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领域,未来有可能会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记者周琪琳:对于现在中国一流的学生都去学金融等专业,而很少愿意学医的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中国社会的这一现象和美国社会是一样的吗?您觉得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


张毅教授:美国这个现象也存在,但不是主流。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在我上学的时候,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的宣传导向就是崇尚科学,科学家是一个最受人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去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的。而现在的宣传导向是经济至上,金融大热,从事该行业能获得很高的报酬,所以人才都往相关行业集中,。第二点就是中国家庭对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孩子选专业的过程中会以哪个专业好就业,收入高且稳定为大前提,而孩子的兴趣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抹杀,这是非常危险的价值观。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感。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所有的积极性和创新欲都会被遏制甚至被抹杀,而没有个人的价值体现又何谈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与前景,所以纠正中国家长的就业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关。

后 记


听过张毅教授的讲座之后,不少研究生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 宣武医院2016级神经病学硕士段亦然:有幸听取了张毅教授关于基础和临床转化的讲座,教授的奋斗史,他的对事业的坚持和热情深深打动我们;从教授生动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他研究并发现重要DNA、RNA、蛋白酶体的实验方法和路程,让我们扩展了思路。后半部分教授讲述了他发现的蛋白酶表达能提高克隆成功率,并将其与基因表达相结合,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多巴胺奖赏系统的功能,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等。让我们对完整的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体系有了生动的理解,让我们深受启发。


  •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级外科学博士张擎:张毅教授张教授将其多年的研究加以总结浓缩,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传授了他的科研思路,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及思路,并强调任何实验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情况下是从失败中得到更多的思考与发现、并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挑战以解决问题。张教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勉励着我们这些浅尝实验研究的晚辈。


  •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级外科学博士宋莱荣:张毅教授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酶学的角度入手,在组蛋白甲基化和DNA甲基化领域,研究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和DNA去甲基化酶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向临床转化,开发药物来治疗癌症,其工作是开创性的,通过对蛋白的分离纯化,他发现了多个重要的甲基化相关酶。报告中从句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张毅教授工作背后的艰辛,但他面对失败不气馁,对自己保持信心,敢于大胆尝试,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累累硕果。对于正在进行基础科研的自己,听了张毅教授的报告也倍受鼓舞,我立志向张老师学习,敢于挑战,坚持努力,争取在基础研究生涯中取得优秀的成果。


张毅教授简介

张毅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Fred Rosen 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HHMI)研究员、波士顿儿童医院讲席教授。张毅教授是全球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最为出色的科学家之一,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基因表达、早期发育、干细胞、学习与记忆中的表观遗传修饰;染色质修饰酶异常调控导致的人类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药物成瘾等。迄今发表高质量文章近200篇,其中33篇发表于《Cell》、《Nature》和《Science》。张毅教授不但在基础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也非常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他不仅仅做为科研顾问积极参与诺华、葛兰素史克等等公司的新药研发,并且于2007年亲自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诺奖得主Horvitz共同创立了“EPIZYME”公司,该公司从表观遗传学研究出发,寻找小分子抑制剂,使之成为了某些类型白血病、恶性脑瘤等疾病的靶点,公司已经于2013年5月底在纳斯达克上市。



关注更多精彩

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生教育

微信号:cmu-grad-edu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