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这十大乡村建设,让你分分钟想回到农村!

2023-05-10 14:56:27


1

海南霸王岭雨林老屋



雨林老屋是由一排古朴自然的单层石砌建筑组成,它融和了当地“霸之林、王之木、奇之石、温之泉”等元素,打造成拥有24栋青砖灰瓦的墅式院落度假休闲区。


雨林老屋设计方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联排式院落格局,根据场地地形和规划主题,以“修旧如旧”为改造思路,充分利用了原来的石块、木料以及砖瓦等材料,通过修复、加固、重建,并保留手工痕迹,积极营造农家院落原生态的建筑风格。



2

松阳县大木山茶园茶亭



松阳盛产竹子,设计者用其作为建构材料,施工进度快且对茶园毫无影响。一系列单体竹亭和平台,如同当地村落顺地势排列,贴近茶田,并自然围合出小小的庭院。


竹亭采用直径10~12厘米的毛竹,它们形成大大小小稳定的三角形。墙身则是由许多竖立的柱龙骨组成,其四角密,中间疏,富有节奏变化,又恰好符合受力的变化。屋面用直径小一些的雷竹组成格栅,与茶田的水平线条相呼应。天晴时分,阳光透过竹子间的缝隙投影在地面上,带来动态的光影变化。



3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


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4

木兰围场



自古以来的建筑形象功能就与符号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案建造场所是一片大草原,如何的建筑才能不违和的融入场所呢?我们试图从蒙古包中寻求灵感,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却是草原的图腾。


我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母题,从平面,立面到装饰纹样,向传统精神致敬。



5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


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6

乙未园环境教育主题儿童乐园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尾料、废料,以及拆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


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来“拼凑”儿童乐园,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成本、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7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



原场地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常年积水,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8

西溪南村望山生活



西溪南村这个号称徽州文化最为丰富的古村落,几年前已经凋蔽不堪,大量古民居坍塌弃用。


“望山生活”与西溪南镇政府及乡民,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共同管理遗产村落的机制审查村级规划,在修补旧建筑的基础上发展民宿、开办文化创意活动等,并用“拼贴”方式,规划新乡村民居和服务设施,从而保护并激活乡村文化遗产。



9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



上坪古村是历史文化名村,设计团队在保护的前提下,挑选了村庄中若干闲置的小型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进行改造设计。


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为村庄提供新的产业平台,并强调建筑的当代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10

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



地块位于安吉山川乡船村主干道边,紧邻溪水,建筑原始状态很差,屋面瓦、墙体基本报废,只有几根红砖柱和木屋架尚能加固使用。


设计师在大空间中尽量多的设置天窗,使风景最大化的映入室内,也尽可能减少对周边民宅的干扰。施工中大量使用就地取材的乡土材料,门窗由村里的老工匠制作。



内容来源于福建乡建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


晋江市永和镇茂亭村委会
官方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微互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