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应用最新动态(三十九)

2023-05-10 14:56:27

水下仿生晶须传感器

来源:国际仿生工程学会


科研人员受鳍足类生物使用的触须来探测目标启发,并结合3D 打印技术,研发出一种新型传感器系统,具有高精度跟踪和监测水下漩涡的能力。



鳍足类生物可利用其胡须通过追踪潜在猎物留下的漩涡来感知食物。研究人员受该感知方式启发提出一种仿生晶须传感器,用于检测和追踪水中的旋涡。仿生晶须传感器为圆柱状,采用聚氨酯和石墨烯3D 打印制成,包括1 个长径比20:1 的聚氨酯棒、1 个聚氨酯底座、4 片铜箔和4 个相互垂直的石墨烯图案(长60 毫米、直径0.3 毫米)。此外,研究人员使用3D 打印鱼鳍、水槽等模拟水下旋涡环境,并采用摄像头和数据记录仪来监测晶须的动态响应,用以验证晶须传感器探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晶须传感器具有超高灵敏度,其在水下任意方向(0 到360°)上的位移(约5毫米)都会导致其内部电阻变化,该变化可作为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模块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送到微控制器实现涡流检测。此外,研究团队对晶须传感器进行2000 次弯曲试验,未出现任何物理损伤,验证了晶须的机械稳定性及可靠性。


水下仿生晶须传感器具有设计方法简单、机械稳定性好及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在软体机器人、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人机交互等领或将具有广泛应用。

“人工辅助心脏”

来源:科技日报


研究人员研制的“人工辅助心脏”已经开展了大量动物实验,正在接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山东检测中心的检验,有望于“十三五”期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这种疾病的5年死亡率高达50%。据统计数据,国内心衰发病率约为总人口的1%,患者超过千万。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在自然心脏供体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移植人工辅助心脏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一些发达国家,此治疗方案已纳入医保。人工辅助心脏极为精密,既要足够强劲,能把血液源源不断地送往全身;又要十分温柔,不能把血液“打碎”,造成溶血或血栓。此外其还需兼顾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能常年工作等特点。目前我国尚无正式批准销售产品。


一院18所是我国航天伺服技术的发祥地。该所科研人员发现,火箭伺服系统的核心——精密的电机和泵,与人工辅助心脏的原理非常相似。他们跟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合作,设计制造了“航天心”。其中大胆采用了泵机一体化及磁液悬浮技术,让泵中旋转部件能不接触内壁而旋转,不仅能把对血液的破坏降到最低,而且还能让血泵长期执勤,使我国的人工辅助心脏技术直接跨入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最关键的溶血指标NIH小于0.006mg/dl,达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科研人员将“航天心”植入一只绵羊体内,它健康存活了120天,创下了国内动物植入同类产品的最长存活纪录。2017年10月,科研人员在多只绵羊身上开展了批量动物实验,目前6只实验羊均健康存活超过100天以上,最长已139天,标志着产品不断成熟完善,已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小麦D基因组精细图

来源:科学网


近日,研究团队在小麦D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转座子(TE)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成果将极大加速小麦重要基因克隆和分子育种研究。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基因组巨大而且复杂,和其它作物相比转座子含量特别高,基因组超大,这使得小麦基因组测序组装异常困难。据研究人员介绍,小麦D基因组共有7条染色体,约44亿个碱基对,大约是水稻基因组的10倍。通过粗山羊草全基因组分析发现,其抗病相关基因(如NBS-LRR基因等)、抗非生物应激反应的基因数量都发生显著扩张,因而大大增强了其抗病性、抗逆性与适应性。研究发现,在D基因组中有小麦特有的品质相关基因,而且这些也有许多发生了显著扩增,从而使小麦的品质性状大大得到改良,成为唯一能够制作馒头、面包、饺子等多种食品的粮食作物。也正是由于D基因组的加入,才使小麦的抗病性、适应性与品质得到大大改良,推动小麦成为世界上种植区域最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大量的研究还发现,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多样性非常贫乏,已成为制约小麦品种改良的瓶颈。而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种——粗山羊草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蕴含着许多优良基因。该研究团队在2013年完成了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该文发表后在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4年多来已被引用412次,成为小麦研究领域的高引论文之一。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组装的水平有限,因而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与基因组信息的利用。


 近年来,该团队利用二代、三代等测序技术与最新的组装技术,对D基因组重新测序与组装,将组装质量提高210 倍,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利用高质量的组装结果,准确地进行了基因注释,构建了基因分布图、基因表达图、假基因分布图、重复序列分布图、甲基化分布图、重组率分布图和smallRNA分布图。研究发现,粗山羊草基因组中有一批基因在近期发生了复制。研究还重点分析了转座子对基因组结构、基因复制、假基因形成与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有近1/2的基因中携带有TE,是已测序基因组中携带TE基因最多的物种,也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假基因数量最多的物种。TE通常还抑制基因的表达。该研究还首次把近30年来三代分子标记和之前检测到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和QTL定位到小麦D基因组上,获得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此次小麦D基因组精细图的成功绘制,为粗山羊草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的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对小麦育种、小麦种质资源、小麦功能基因组、小麦进化及比较基因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望使小麦常规育种与杂交小麦取得突破性进展。

“干细胞疫苗”有望对抗癌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根据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科学家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制成疫苗,成功使实验鼠免疫系统学会识别癌细胞。这有望带来预防、治疗和防止癌症复发的新方法。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对成熟细胞“重编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具备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力。作为“叛变”的细胞,癌细胞摆脱了正常的控制体系,会疯狂地无限增殖,免疫系统通常不能识别它们。


癌细胞与干细胞有一些共同点,例如都处于未分化状态、生长方式相似等。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详细对比发现,两类细胞的一些基因表达方式极为相似,意味着细胞表面可能镶嵌着同样的蛋白质,能作为免疫系统识别的目标。


研究人员用实验鼠体细胞培育出诱导多能干细胞,添加一种刺激免疫系统的辅助物质,再注射回实验鼠体内。干细胞在注射前经过辐射处理,失去了增殖能力,因而不会发展成肿瘤,就像普通疫苗常用的灭活病毒不会致病一样。


在每周一次、连续4周的干细胞注射后,研究人员给实验鼠移植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结果显示,经过免疫的实验鼠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癌症抵抗力,部分实验鼠完全抑制了肿瘤生长。而未经免疫的实验鼠接受癌细胞移植后,肿瘤迅速扩大。


研究人员从经过免疫的实验鼠体内提取免疫T细胞,注射给未经免疫的实验鼠,也收到了抑制肿瘤的效果,这显示免疫系统学会了识别干细胞和癌细胞共有的表面蛋白质。


研究人员说,如果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一成果适用于人类,有望带来预防、治疗和防止癌症复发的新方法。

低成本可变色玻璃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周舟


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制备简单、成本较低的技术,有望大规模制造可变色的节能玻璃。



节能玻璃可根据建筑和住户需求在透明与有色间变化,动态调整来自太阳的光和热,为建筑物节能。


近日,研究团队发明的新技术将带有金属离子的乙醇涂在玻璃表面,并用紫外线将其转化为玻璃上的一层膜。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膜完全透明,但电流通过时会变蓝。


这一技术不使用复杂的真空设备就制造出动态涂层,且无需在高温下制备,从而降低了成本。团队下一步计划研究如何让玻璃在透明和灰色间转换,而不是变成蓝色。


当前的电致变色玻璃虽然节能,但制备造价较高,每平方米高达500到1000美元,远高于普通玻璃成本。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由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讯平台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主题精选文章
关键字:名家言论  |  政策法规  |  产业快讯  |  无人机  |  人工智能  |  王凤岭专栏  |  新材料  |  科技前沿应用  |  3D打印  |  创新科技  |  人才教育
其他主题文章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蓝海长青系列自媒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