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技术”走进扶贫村

2023-05-10 14:56:27


5月4日下午,位于中国大陆南端一个偏僻的海边小渔村——广东省雷州市海角村一片鱼塘附近,新出现了两三辆小型卡车,几名作业工人正在鱼塘旁黄泥路边矗立着的一个个规则的长方形深坑里拉着线。


 “这些是村里的扶贫项目。”同行的扶贫组工作人员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最近,海角村这些新出现项目颇为吸人眼球。那些是来自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扶贫队伍的引进的、用标准集装箱科学养鱼的专业性扶贫项目。


穿过一段段蜿蜒的乡村小路,记者跟随扶贫调研组来到这样一个小渔村。渔村总户数445户,总人口1989人,村有林地约1000亩,虾塘800多亩,村南有可开发利用的滩涂2000亩,红树林2550亩,但耕地面积仅有72亩。


而作为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模式之一——陆基箱式推水养殖落地于这样一个海滨小渔村,着实让人意外。

 

何为陆基箱式推水养殖

据了解,该扶贫项目拟推行的“陆基箱式推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是一种新型环保的高产养殖模式,养殖对象在标准集装箱内进行集约化养殖,养殖用水从仿湿地生态池塘抽取,经过养殖箱体并适当进行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处理;整个过程,养殖用水不向外界排放。


专业人士分析,这种养殖有高密度养殖;提升饲料利用率;利用仿湿地的生态池塘作为缓冲和水处理系统;污染少;耗能低;降低劳动强度;病害可控;抵御自然灾害强;箱体材料的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的确,在箱式设备里的高密度养殖,占地面积少,单位产出高。据估计,该养殖模式是普通池塘养殖产量的20-50倍(依养殖种类不同),而且在箱式设备里集中投喂,精准控制,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可减少全塘洒料产生的浪费。

 

为什么能在扶贫村推广

这样一个高科技项目落地一个贫困村,着实让人有点意想不到。但是为什么落户海角村?记者采访了扶贫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海角村农耕地少,且无大面积适合牲畜饲养场地,常规水产养殖模式面临投入大、产出小,甚至有颗粒无收的困局。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由于塘租、人工和饲料成本不断提高,大多养殖场采取高密度养殖来提高产量,以保有利可图。但在池塘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病害频发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了解,当地海产资源丰富,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渔业捕捞、水产养殖、滩涂采螺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可村里老弱孤寡不少,贫困户达67户,共3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6%。什么样的项目既能维持当地良好的生态,又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问题让扶贫组工作人员颇伤脑筋。“该村三面环海,正好满足陆基箱式推水养殖需要利用仿湿地的生态池塘作为缓冲和水处理系统的外部条件。”于是在多次调研、论证后,这样一个生态化、工业化、精准化、立体化特征的可循环新型农业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可否成为扶贫范例

针对海角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驻村工作队除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也利用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情况,衍生了这样一个科技扶贫项目。


据了解,这个项目投入70万元。目前前期场地建设、设施配备已完善到位,预计年收益约18万元。扶贫组工作人员期待,这样一个项目能为当地扶贫发展和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产业示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