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综考研260天打卡计划——74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京师考研”关注我们

啊~啊~西湖的水我的泪所有人都去过端午了,真的没人学习了,瞬间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意义了但如果缺席,算我输……

  乖乖补卡系列☟☟☟  

回归考点6期

西综打卡73天

西综打卡72天

西综打卡71天

西综打卡70天

【六月考研礼】

  乖乖补卡系列☝☝☝  

 点击选项下方空白处,显示答案及解析  

完整显示后,还可下拉

生理学-A型题

1.(1996年第12题)进入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但不会是低渗的


1.【答案】D

【考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P254)”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NaCl,故小管液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NaCl不断被重吸收,渗透浓度逐渐下降,至升支粗段末端,小管液为低渗(与血浆渗透浓度相比)”(D对)。

【解析】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NaCl,故小管液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由于NaCl不断被重吸收,渗透浓度逐渐下降,至进入集合管时为低渗液或等渗液,故小管液的渗透浓度在离开远曲小管进入集合管之前只能是低渗或等渗的,不可能为高渗。同时髓质更高渗(D对)。

【拓展】肾小管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近端小管→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在近端小管为等渗重吸收,小管液为等渗液;髓袢降支细段对水高度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通透,小管液渗透压逐渐升高;髓袢升支细段和髓袢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小管液渗透压降低,至末端时为低渗液;远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重吸收方式为渗透(水通道介导),即水在此处是被动重吸收的,动力为肾小管内外渗透浓度梯度,故最多造成进入集合管的尿液为低渗或等渗的,但不会是高渗的。


2.(1996年第18题)食物的氧热价是
A.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B.1克食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C.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D.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E.食物的物理卡价的同意语


2.【答案】C

【考点】能量代谢的测定。(P222)“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₂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C对)。(P221)“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A错)。(P221-P222)“食物的热价分为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分别是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B错)。

【解析】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O₂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这种食物的氧热价(C对)。1克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A错)。食物的热价分为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分别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BE错)。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并无此对应概念,且氧化1克食物不一定消耗1升氧(D错)。

【拓展】

食物的生物热卡:1克食物在体内氧化所释放的热量。

食物的物理热卡:1克食物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1、氧热价: 1L氧为中心

2、热价:1g食物为中心。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这种食物的热价。

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为食物的氧热价


3.(1995年第30题)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
A.肾小球滤过量
B.近曲小管与髓袢的重吸收水量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D.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水量
E.肾小管的分泌功能


3.【答案】C

【考点】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P248)“此处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水、盐平衡的状况进行调节”(C对)。

【解析】当体内水过多时,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ADH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水的重吸收减少。当体内水过少时,晶体渗透压上升,ADH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上升,水的重吸收增加(C对)。水在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是伴随着NaCl吸收的被动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BD错)。髓袢升支细段和粗段是不易通透水分的。肾小球的滤过量和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并不影响肾脏对水平衡的维持(AE错)。

【拓展】

水盐分离~髓袢降支细段

水盐同步~近端小管

水盐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4.(1998年第13题)各段肾小管中,重吸收占首位的是
A.集合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近曲小管

E.髓袢降支


4.【答案】D

【考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重吸收。(P247)“小管液中约65%~70%的Na⁺、Cl⁻和水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P249)“约80%的HCO₃⁻由近端小管重吸收”(P251)“小管液中K⁺有65%~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P251)“微穿刺实验证明,滤过的葡萄糖均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P252)“和葡萄糖一样,由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也主要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P252)“经肾小球滤过的Ca²⁺,约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平行”。

【解析】小管液中约65%~70%的Na⁺、Cl⁻和水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约80%的HCO₃⁻由近端小管重吸收;小管液中K⁺有65%~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几乎100%的葡萄糖、氨基酸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经肾小球滤过的Ca²⁺,约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平行(D对,ABCE错)。

【拓展】

近段小管是最重要的重吸收部位(水盐同步)

髓袢降支细段是开始水盐分离的部位(只对水通透)

髓袢升支细段到肾盏只吸收盐不吸收水


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可重吸收由肾小球滤过的100%的葡萄糖和氨基酸、65%~70%的Na⁺、Cl⁻和  水、80%HCO₃⁻、65%~70%K⁺、70%Ca²⁺等。

 

肾小管:

1.近端小管:①近曲小管②髓袢降支粗段

2.髓袢细段:①髓袢降支细段②髓袢升支细段

3.远端小管:①髓袢升支粗段②远曲小管


病理学-A型题

5.(2012年第52题)双侧卵巢发生肿瘤转移形成克氏瘤时,其原发肿瘤主要为

A.胃印戒细胞瘤    

B.肠型胃腺癌

C.肠腺癌      

D.肠印戒细胞瘤


5.【答案】A

【考点】肿瘤扩散。(P92)“这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多由胃肠道黏液癌(特别是胃的印戒细胞癌)转移而来”(A对)。

【解析】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恶性肿瘤,如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如卵巢等处。这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为Krukenberg瘤,多由胃肠道黏液癌(特别是胃的印戒细胞癌)转移而来(A对)。肠印戒细胞癌也可造成克氏瘤,但最常见为胃印戒细胞癌(D错)。肠型胃腺癌向胃壁各层浸润,或经淋巴转移至局部淋巴结,经血转运至肝、肺、脑(B错)。肠腺癌癌组织浸润肌层达浆膜后,可直接蔓延至邻近器官,较少发生淋巴转移(C错)。

【拓展】

来总结一下吧

第一 淋巴道转移---肺癌转移到右锁骨上 ,胃癌转移到左锁骨上

第二 血道转移---多经过静脉转移,多转移到 肝和肺

第三 种植性转移---一定要记住卵巢的Krukenberg瘤来自胃印戒细胞癌

 

还有 记得 基底细胞癌极少转移


6.(2012年第53题)肝细胞性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

A.肝  

B.肺  

C.骨  

D.肝门区淋巴结


6.【答案】A

【考点】原发性肝癌的扩散。(P215)“癌组织首先在肝(A对)内直接蔓延,易经肝内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使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

【解析】癌组织首先在肝内直接蔓延,易在肝内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使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肝细胞肝癌最常见转移方式为肝内的直接蔓延(A对)。肺是肝细胞肝癌最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B错)。骨转移常发生于肝细胞肝癌晚期,较少见(C错)。肝门区淋巴结是肝外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D错)。


7.(2011年第55题)下列肝细胞坏死的病变中,可以完全经过再生修复的是

A.大块坏死

B.桥接坏死

C.处状坏死

D.碎片坏死


7.【答案】C

【考点】肝细胞增生和修复(病理学P197)。

【解析】在各种肝损伤中,如果仅引起肝细胞灶状坏死(点状坏死也可称为灶状坏死),只要损伤因素撤除,可以经过完全再生修复,达到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完全修复(C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可有不同坏死范围和分布。比灶状坏死面积大的如:大块坏死、桥接坏死、碎片坏死均为不完全修复,并伴随纤维化(ABD错)。

【拓展】病毒性肝炎常见坏死类型包括:①点状坏死:是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可完全修复。点状坏死主要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也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②碎片状坏死:是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③桥接坏死:,。桥接坏死常见于中度与重度慢性肝炎。④大片坏死:是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大片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

 

灶状坏死包括点状坏死和碎片状坏死

 

总结特征性病变:

急性普通肝炎:点状坏死+凋亡+水肿

急性重型:大片坏死

急性亚重型:大片坏死+结节状再生

慢性肝炎:碎片状

慢性中重度:桥接坏死


8.(2010年第49题)下列色素中,引起肝细胞羽毛状坏死的是

A.胆色素    

B.含铁血黄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8.【答案】A

【考点】肝硬化的病理特点。(P204)“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镜下见肝细胞明显淤胆而变性坏死,坏死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网状或羽毛状坏死”(A对)。

【解析】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镜下见肝细胞明显淤胆而变性坏死,坏死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网状或羽毛状坏死(A对)。含铁血黄素主要见于慢性肺淤血(B错),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系Fe³⁺与蛋白质结合而成。脂褐素又称老年素,见于适应中的萎缩与可逆性损伤中的病理性色素沉着,萎缩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核周围可出现大量的脂褐素(C错)。黑色素是动物皮肤或者毛发中存在的一种黑褐色的色素,由一种特殊的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生成并且储存在其中,见于色素痣、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Addison病患者(D错)。

【拓展】

跟羽毛有关的,在西综里一共就两处:一是淤胆型的肝硬化,肝细胞羽毛状坏死;二是原核生物RNA转录时,RNA加上其上“附着”的肽链,形似羽毛。


内科学-A型题

9.(2004年第49题)下列符合心电图诊断窦性停搏的是
A.心室率小于40次/分
B.可见单个逸搏或逸搏心律
C.长PP间期的时间大于1.5秒
D.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 间期无倍数关系
E.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到出现一次长PP间期 


9.【答案】D

【考点】心律失常的诊断。(P183)“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D对)”。

【解析】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D对)。窦性停搏的心室率不一定小于40次/分(A错),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但是出现单个逸搏或逸搏心律不能诊断为窦性停搏(B错)。根据内科学对窦性停搏的定义,没有对PP间期的时间有界定(C错)。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到出现一次长PP间期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E错)。


10.(2004年第50题)男性,68岁,持续性心房颤动史10年,长期服用洋地黄、硫氮草酮,10天前腹泻伴恶心、食欲下降。两天来出现阵发性头晕、眼黑。查体:BP100/70mmHg,双肺(-),心律整,心率38次/分,左下腹轻压痛。导致患者就诊最直接的病因是
A.洋地黄效应

B.钙拮抗剂中毒

C.慢性腹泻
D.缓慢心室率的心房颤动

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0.【答案】E

【考点】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P189)“一旦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变得规则,应考虑以下的可能性…如心室率变得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E对)。(P172)“洋地黄中毒表现: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表现为各类心律失常,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胃肠道表现如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黄视、绿视、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则较少见”。

【解析】患者老年男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史10年,查体:BP100/70mmHg,双肺(-),心律整,心率38次/分,左下腹轻压痛。正常的心率为60-100次,该患者心律整,心率38次/分;长期房颤心率,心室率突然变得慢而规则,提示可能出现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E对)。洋地黄效应主要是指正性肌力药,表现为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本题讨论的是“洋地黄的副作用”,并非“洋地黄效应”(A错)。钙拮抗剂中毒主要变现为低血压、心搏量减少、出现窦缓、房室传导阻滞、早搏、交界性心律等心律失常,但是消化系统症状与本病例不符(B错)。慢性腹泻并不能解释其它方面的症状(C错)。缓慢心室率的房颤表现为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等心脏表现(D错)。

【拓展】①心室率(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②房颤可发生于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孤立性房颤。老年房颤部分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期表现。③房颤心电图:(a)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b)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c)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11.(2004年第51题)下列关于高血压所致靶器官并发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压急剧升高可形成脑部小动脉的微动脉瘤
B.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在血压降低后可逆转
C.高血压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一
D.长期持久高血压可致进行性肾硬化

E.严重高血压可并发主动脉夹层 


11.【答案】A

【考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P260)“(二)脑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P260)“(三)肾脏长期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D对)。(P336)“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增龄为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易患因素,约3/4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E对)。

【解析】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脑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为细小动脉硬化、血管变脆,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长期高血压是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此为慢性过程,并非血压突然升高导致(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高血压脑病是由血压过高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血压下降之后,这些症状可以消失(B对)。高血压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一(C对)。长期持久高血压可使肾小囊内压升高,肾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肾硬化(D对)。高血压病的人因为血压过高,导致血管内层破裂,血液流入动脉壁内,即主动脉夹层,夹层突然破裂可导致病人死亡(E对)。


12.(2004年第52题)男性,64岁,在抗洪抢险一线,突获悉其母病故后当日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病5年、糖尿病10年、吸烟40余年。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是
A.劳累及情绪激动

B.高血压病

C.糖尿病
D.动脉硬化

E.吸烟过量 


12.【答案】D

【考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P236)“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D对)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D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劳累及情绪激动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并不是心肌梗死的病因(A错)。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过量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不是心肌梗死的病因(BCE错)。


外科学-A型题

13.(2000年第77题)病人休克,血压低,脉搏130次/分,尿量20mL/h,选用哪种血管活性药物最适宜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苯肾上腺素(新福林) 


13.【答案】A

【考点】外科休克的治疗。(P35)“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又能改善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血流灌注”(P35)“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兼具兴奋α、β₁和多巴胺受体作用,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主要是β₁和多巴胺受体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CO,并扩张肾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血管;大剂量时则为α受体作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抗休克时主要取其强心和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宜采取小剂量。为提升血压,可将小剂量多巴胺与其他缩血管药物合用,而不增加多巴胺的剂量(A对)”。(P35)“去甲肾上腺素(B错)是以兴奋α受体为主、轻度兴奋β受体的血管收缩剂,能兴奋心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时间短”。(P36)“异丙肾上腺素是能增强心肌收缩和提高心率的β受体兴奋剂,因对心肌有强大收缩作用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能用于心源性休克(C错)”。

【解析】该患者血压低,脉搏快,尿少,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处于中、重度休克失代偿期,应该用血管收缩剂。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兼具兴奋α、β₁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A对)。去甲肾上腺素是以兴奋α受体为主、轻度兴奋β受体的血管收缩剂,能兴奋心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作用时间短,是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最佳活性药物(B错)。异丙基肾上腺素是能增强心肌收缩和提高心率的β受体兴奋剂,因对心肌有强大收缩作用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能用于心源性休克(C错)。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黏膜的血管收缩,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及心搏骤停的抢救(D错)。苯肾上腺素是一种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临床上用于感染中毒性及过敏性休克、室上性心动过速,防治全身麻醉及腰麻时的低血压、散瞳检查(E错)。


14.(2002年第78题)关于输血技术和注意的问题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我国目前的抗凝血最长保存14天 
B.一般速度下输入1-2L冷藏血时不需要预热 
C.不应向输入的血液中加任何药物,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 
D.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避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 
E.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血器,以便滤出细胞聚集物和纤维蛋白块 


14.【答案】A

【考点】输血的注意事项。(北京大学七年制外科学P27)“输注速度: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D对),故每次以200~400ml为宜。关于保存时间:用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CPD)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ACD),在2~8℃环境中,二者的抗凝血可保存21天。如果在ACD和CPD中加入腺苷时称ACD-A和CPD-A抗凝血,保存期可延长至35天(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血液预热:一般速度下可输入1~2L冷藏血可不需要预热(B对)。但当快速大量输冷藏血或新生儿输血或输入含很强的Cryo时,应在血袋外加保护袋预热(<32℃)后输入。不加药物:输血前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但不应向血液中加入任何药物,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C对)”。

【解析】我国目前使用的抗凝剂为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和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在2~8℃,抗凝血可保存21天,如果在前者中加入腺苷,可保存35天(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一般速度下输入1~2L冷藏血时不需要预热、不应向输入的血液中加任何药物,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避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应使用带有过滤器的输血器,以便滤出细胞聚集物和纤维蛋白块均为输血原则,阐述正确(BCDE对)。


15.(2002年第79题)人体的微循环约占总循环量的 
A.5% 

B.10% 

C.15% 

D.20% 

E.25% 


15.【答案】D

【考点】休克的病理生理。(P30)“在有效循环量不足引起休克的过程中,占总循环量20%的微循环也相应地发生不同阶段的变化”(D对)。

【解析】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在有效循环量不足引起休克的过程中,占总循环量20%的微循环也相应地发生不同阶段的变化(D对)。

【拓展】机体发生休克时,微循环经历收缩期(休克早期,只出不进)、扩张期(休克继续进展,只进不出)、衰竭期(不可逆性,难治性休克,不进不出)三个阶段的变化。


16.(2003年第76题)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10%时即出现休克
B.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快速输入10%~50%葡萄糖溶液,继之大量输血
C.损伤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多是革兰阴性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首选控制感染


16.【答案】D

【考点】休克。(P37)“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A错)”。(P37)“失血性休克…首先,可静脉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B错)”。(P38)“由于创伤性休克也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C错)”。(P38)“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的一类休克。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D对)”。(P39)“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比较复杂,治疗也比较困难。首先是病因治疗,原则是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E错)。

【解析】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称为内毒素性休克(D对)。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A错);休克时,首先,可经静脉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然后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来选择输哪种类型的血(B错);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所以不管哪种类型的休克其本质都为低血容量(C错),都要首先补充血容量(E错)。



长按识别关注【京师考研】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