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之-TT、FIB篇及终结篇

2023-05-10 14:56:27

看似简单,但内涵不断的凝血四项相关内容,在TT与FIB推出之后,迎来了小小的完结篇。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的同时,也希望您把日后在《白展堂》板块期待读到的有关内容在文末留言,也许我们就会为您有针对性的推送相关内容的呦......


从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经开始,到内源性途径对外源性途径进一步放大,最后都要经过FⅩ→FⅠ,到纤维蛋白形成,即共同途径。而TT是共同途径中从血浆加入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裂解,再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到形成纤维蛋白这一过程的时间,FIB也是这一途径中的重要凝血因子。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是指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检测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筛查试验,也是一个评估纤维蛋白形成快速且简易的实验。

检测指征:疑有FIB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用肝素;在肝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纤溶亢进。

试   剂含滴定过的人类含钙凝血酶(冻干粉)。

延   长

肝素增多、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

FDPD-二聚体增多

()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溶栓治疗,TT延长在参考范围的1.5-2.5倍时效果最好

缩  短

高凝状态

图1  TT纠正实验(此图来源于网络)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凝血障碍,因此,纤维蛋白原是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常用的筛查指标之一。

检测指征疑有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构异常导致的出血或血栓形成;溶栓、降纤药治疗的监测;纤溶亢进症的诊断;肝细胞重度损伤等。

试验原理方法

1.CLAUSS法即凝血酶法: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FIB浓度呈负相关。WHO推荐方法。

2.PT衍生法:基于PT反应曲线差值来确定FIB浓度的方法。仪器法完成PT测定时,FIB全部变成纤维蛋白,其浊度与FIB浓度成正比,可采用终点法或速率法换算出FIB浓度。

3.酶联免疫法

4.热沉淀比浊法

5.双缩脲法:双缩脲法和免疫比浊法准确性较差基本被淘汰,综合各种因素,Clauss法精密度较高,在FIB高、中、低值时准确性良好,最低检测值为0.1g/L,是目前首选的检测方法。PT衍生法精密度较差,在PT检测值异常以及FIB异常等情况下并不适用。

试  剂:滴定过的人类含钙凝血酶(冻干粉),肝素抑制剂(可测定含有肝素抑制剂样本的纤维蛋白原)。

增  高

减  低

DIC晚期、纤溶亢进、严重肝病


TTFIB的检测,两者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在待测血浆中加入凝血酶,不同的是TT检测中加入标准量的凝血酶(1.5NIH unit/ml);FIB加入足量的凝血酶(大约80NIH unit/ml)和肝素抑制剂。




至此,凝血的四个常规项目就讲完了,其检测原理、临床意义、检测指征、试剂成分等等,各位客官都清楚了吗?脑海中的凝血瀑布图上每个因子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相信大家不会想“静静”,更不会想“停停”了。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关于凝血的那些事儿。


目前,人们发现体内的凝血因子有15个,按发现的时间顺序用罗马数字排列的有12个,从Ⅰ-ⅩⅢ,不含Ⅵ因子,因为发现Ⅵ因子其实是Fa ,还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激肽释放酶原(PK)和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除了FⅣ(Ca2+),其它都是蛋白质。正常血液中FⅢ组织因子分布在全身组织,其余都可在血液中找到。除凝血因子Ⅲ、Ⅳ、Ⅴ和因子ⅩⅢ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正常情况下,所有因子处于无活性状态。当血管损伤或血液中的细胞释放表达等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液时,启动凝血。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和分子聚合的过程,多处存在正反馈作用,一旦启动就会迅速连续进行,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凝血止血效应。在整个凝血过程中,中心环节是凝血酶的形成,一旦产生凝血酶,即可极大加速凝血过程。但受损部位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又必须受到制约而不能无限制扩大和长期存在,这一作用由体内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调节控制。在凝血过程中,除了正反馈作用外,同时也存在负反馈作用调节,其中之一是被称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负调节作用,TFPI可与Ⅶa和Ⅹa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从而隔断外源凝血。这时体内产生的少量凝血酶足以去反馈内源途径以产生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分为

1. 两个途径:①外源性凝血途径;②内源性凝血途径。

在外源凝血途径中,由于参与的因子较少,反应快速;而内源途径参与的因子多,反应缓慢。

2. 三个阶段:

①凝血活酶的形成(FⅩa+FⅤa+Ca2++PF3复合物);

②凝血酶形成(FⅡ→FⅡa);

③纤维蛋白形成。

这三个阶段都在共同途径内完成。


凝血过程特征

1、凝血蛋白酶促反应具有逐级放大的功能

2、凝血首先启动外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由外源性途径激活

3、凝血过程具有正、负反馈调节功能

4、凝血酶激活蛋白C系统,抑制内源凝血途径

5、生理性凝血仅局限于受损血管内部

6、细胞和体液具有抗凝作用


 以上5个表格能否帮你回忆凝血过程和实验原理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纵观整个凝血机制,从外源性凝血途径到内源性凝血途径、再到它们的共同途径;从凝血活酶的形成到凝血酶形成、再到纤维蛋白的形成,其实质就是经过一系列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实现了三国归晋,达到止血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文荣,王建中主编.临床血液学检验(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振义等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彭明婷主编.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


相关知识链接:

1、凝血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之-PT篇

2、凝血那些你应该知道的事儿之-APTT篇

3、APTT纠正实验病例分析

4、“凝血四项”-止凝血功能有无缺陷的“前沿侦察兵”


水彩配图:子陌

编辑推送:大树

  敬请扫码关注,发现更多精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