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K-1蛋白合成促进剂的美白功效研究

2023-05-10 14:56:27



DKK-1蛋白合成促进剂的美白功效研究

作者|周莹 马萍 霍刚
摘要:

本文探讨了含 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乳液的美白功效。选取 20 受试者进行为期 4 周的面部测试, 通过 VISIA-CR 仪器对面部图像进行采集的和分析。研究表明含 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乳液具有提高皮肤亮度,减少皮肤血红素,淡化紫外斑的作用。




从古至今,皮肤美白是女性不断追求向往的。而东方女性更是将“肤若凝脂,白嫩如霜”作为判断美貌的重要标准。这种对美白的强烈诉求,驱动着当今化妆品行业对美白类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亚洲,日本、韩国的化妆品行业一直走在前列,美白类化妆品也不例外。有研究统计,日韩无论在消费者对美白类化妆品的消费,还是在美白剂、美白类化妆品开发的资金投入,都非常可观 [1] 。


我们知道,皮肤颜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皮肤中的黑色素,皮肤颜色的深浅与黑色素的含量及转移至角质细胞中黑色素的含量成正比 [2] 。紫外线照射、女性荷尔蒙及孕素的变化、大气中微小粒子污染物、炎症因子、精神压力、衰老引起的代谢能力下降等等都会引起黑色素含量的变化。黑色素含量的增加会引起皮肤整体颜色的加深以及引起色斑的出现。 [3] 目前被国际广泛认可的黑色素合成途径为:



 

根据以上途径,美白剂的开发思路主要集中在调控黑色素合成及转移等方向上。目前研究较多的美白机理大致有以下几类:


1) 通过阻碍酪氨酸酶的活性来达到减少黑色素合成的效果 [5] 。该方法属于黑色素胞内抑制法,常用的美白剂包括维生素C衍生物、曲酸、熊果苷、鞣花酸等 [6] 。

2) 通过阻碍从角质细胞向黑色素细胞的信息传达达到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效果。该方法属于黑色素胞外抑制法,有研究表明内皮素是诱导黑色素形成的信号 [7] ,基于该途径开发的美白剂有内皮素拮抗剂等。

3) 通过加速表皮周转,促进黑色素的排出达到美白的效果 [8] 。该方法常用的美白剂包括 4-甲氧基水杨酸钾(4MSK)、烟酰胺、果酸(α-羟基酸、β-羟基酸)等。


上述几种美白机理的认可程度较高, 美白剂开发思路往往也围绕这些机理展开,而对美白机理的拓展研究也从未中断。Yamaguchi et al 研究发现,手掌部位的纤维原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内信号,能够改变位于该细胞相邻黑色素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黑色素的合成。Yamaguchi 还发现当手掌附近出现 DKK-1 时,周围黑色素细胞开始停止产生黑色素 [9-11] 。通过合成 DKK-1 蛋白从而抑制黑色素合成的途径为美白类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通过人体测试,验证含 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乳液对皮肤美白的功效。


实验部分


1
 样品与仪器


美白样品:含美白活性成分(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乳液。


仪器:VISIA-CR 面部图像分析仪(以下简称 VISIA),美国 Canfield 公司。


2
 测试方法


受试者使用含有美白活性成分的乳液,涂抹于脸部;测试期间每天早晚使用一次,连续使用 4 周,并于使用前(0 周)和使用后第 2 周、4 周时,采用 VISIA对脸部进行测试。测试在恒温(20±2)℃、恒湿(55±5)%的环境中进行。受试者年龄在 22~55 周岁范围内,女性,健康状况良好,面部有色斑。测试期间,受试者在测试部位不能使用其他有类似作用的化妆品。有以下原因者可随时中断测试: 受试者自己选择中断测试; 测试期间有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出现。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采用 SSA 软件对 VISIA 采集的面部图片进行分析,采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t检验分析, P<0.05, 认定为差异显著; P<0.01,认定为差异极其显著。


结果与讨论


1
皮肤 L 、a 、b  值变化情况


利用 SSA 软件对 0,2,4 周受试者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面部皮肤的L、a、b 值。L 值代表亮度,L 值越大即亮度越大;a 值代表红/绿度,正值越大越偏向红色,负值越大越偏向绿色;b 值代表黄/蓝度,正值越大越偏向黄色,负值越大越偏向蓝色。利用 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样品后第 4 周的皮肤亮度 L4 (54.05±4.91)显著高于未使用样品前第 0 周的亮度 L0 (52.52±4.26),说明在使用样品 4 周后,受试者的皮肤亮度有明显提高(P<0.05)。皮肤 a 值在使用样品后出现下降趋势,即面部血红素减少。a2(16.13±3.70)和 a0(17.51±2.81)之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第 2 周时,面部红感显著下降,且到第 4 周时,下降的效果依然保持在显著水平。皮肤 b 值的变化在第 2 周时出现下降(P<0.05),但在第 4 周时又回升到没有显著差异的状态(P>0.05)。L 值与 a 值的变化趋势可以说明, 使用该美白样品可以明显提高皮肤的亮度,降低皮肤血红素,使面部的整体肤色得到改善


2
皮肤紫外斑变化情况



 

图 1 为 VISIA 采集的皮肤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 4 周后,箭头所指区域的紫外斑相比使用 0 周时,有明显的淡化效果。说明连续使用该美白样品,可以减少黑色素的合成,淡化紫外斑。


总结


上述实验表明含 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乳液, 在测试期间内有显著提升皮肤的亮度,改善皮肤血红素及淡化紫外斑的作用。尽管如此,关于 DKK-1 蛋白合成促进剂的作用途径及美白机理还有待更近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贾爱群,孙洋,王建新. 美白剂的发展现状及其黑色素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1,31(1): 41-44.

[2] Kwak T J, Chang M Y, Lee S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melanin content in corneocytewith skin color[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osmetic Scientists of Korea, 2010,36(3): 193-198.

[3] 孙海军,王宝成. 色斑的形成因素与祛除方法[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61(7): 239-241.

[4] Parvez S, Kang M, Chung H K, et al. Survey and mechanism of skin depigmenting andlightening agent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20(11): 921-934.

[5] Chen Y R, Y-Y R, Lin T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n alkylhydroquinone from rhus succedaneaas an inhibitor of tyrosinase and melanogenesi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9,57(6): 2200-2205.

[6] Shivhare S C, Malviya K G, Malviya K K, et al. A Review: Natural skin lighting andnourishing agents[J]. About Research Journal of Topical and Cosmetic Sciences, 2013,4(1).

[7] Imokawa G, Yada Y, Kimura M. Signalling mechanisms of endothelin-induced mitogenesisand melanogenesis in human melanocyts[J].Biochemical Journal, 1996,314:305-312.

[8] 李杨,祝钧,董银卯,等. 美白化妆品作用途径及其发展趋势[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36(7):24-26.

[9] Yamaguchi Y, Itami S, Watabe H, et al. Mesenchymal-epithelial interactions in the skin:increased expression of dickkopf1 by palmoplantar fibroblasts inhibits melanocyte growth anddifferentiation[J].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4, 165(2): 275-285.

[10] Yamaguchi Y, Morita A, Maeda A, et al. Regulation of skin pigmentation and thickness bydickkopf 1(DKK1)[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Symposium Proceedings, 2009,14(1): 73-75.

[11] Yamaguchi Y, Passeron T, Hoashi T, et al. Dickkopf 1(DKK1) regulates skin pigmentationand thickness by affecting Wnt/beta-catenin signaling in keratinocytes[J]. Faseb Journal.2008,

22(4): 1009-102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