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势如破竹”的奥秘

2023-05-10 14:56:27


朱晦庵,字熹,是程朱理学的鼻祖。这位被封建统治阶级称为“精博宏深”的大学者,由于以“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唯心主义宗旨治学,曾闹出些笑话来。如他那段“静观守竹”的轶闻,便是其中一例。
一天,朱晦庵发现竹笋的长势迅猛异常,便想弄清这内中的秘密。于是,他事先约好让人给他送饭,自己却在竹子跟前坐守静观,一连七天七夜过去了,只见竹笋从萌动破土,拔节向上,不消几日竟成一、二丈高的新竹。夜深人静之时,还能听到竹林内有“咝咝”的吐水声。竹笋的这些奇特现象,可把这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朱夫子”惊呆了。尽管他煞费苦心地“坐守静观”了那么多天,却无法窥视竹笋生长的奥秘!



以“静观”的方法去研究任何事物,当然是错误的,但从这件事情的背后却引出了一个现实而有趣的科学话题:即新笋出土后为什么长势如此迅猛异常?竹笋为什么会像螃蟹一样地“咝咝”吐水? 



现代林业科学研究揭示它的生长之谜。原来,竹笋从母体(母竹与竹鞭)获得充足的养分后,一旦来年春风化雨、地气转暖,它们便破土而出,拔地而起。这种异常迅猛的长势却与它内在的生理变化(如吐水拔节等)有着绝然不可分割的联系。要是离开了这些特殊的生理变化,竹笋也就不可能“日长三寸,夜高一尺”了。
竹笋是由竹鞭上的侧芽分化发育而来的。但并非所有的侧芽都能变成笋。只有在竹鞭中段比较粗壮的部位的侧芽才有可能发育成为笋。这种侧芽在还未萌动的时候,其组织内部——带有遗传密码的DMA大分子上,便铭刻上一个特殊的讯号。要是让我们用文字将此讯号翻译出来的话,那就是:“请记住,你是未来的竹,从现在起,你是笋!”
铭刻着这组遗传密码的侧芽,它在“娘肚子”里时便受到母体特殊的照顾,母竹与竹鞭将大量的养分供给它生长发育,当经过漫长的地下孕育阶段后,笋体便渐渐地胖大起来。



此时,母竹的养分消耗得十分厉害。有经验的竹农,从母竹的叶子是否转黄,便呵判断地下有无冬笋。并根据黄叶的多寡与色泽的深浅程度,可推知竹笋的大、小呢!
经过“十月怀胎”后的竹笋,在破土萌发之前,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体内贮足各种营养成分,然后由促进它萌发的激素来唤醒内部各机制的迅速行动。这里最要紧的是活化笋体内的各种潜在酶。当各种潜在酶得到指令它们活动的讯号后,便分赴各条战线唤起各部组织立即行动。如在活化酶的作用下,笋体的生长机制便会调动大量的细胞分裂与生长素,帮助整个竹笋机体内的亿万万个细胞加速运转自己的“机器”,使细胞有丝分裂的速度大大加快。于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分裂的速度愈演愈烈。



当笋体细胞激增后,表现于外形的生长速度亦随之加快。在竹笋破土而出的非常时期内,它的高生长量要比平时大几千倍乃至几万倍。准怪竹笋“日长三寸,夜高一尺”了。



这当中还有一个很要紧的问题,那就是在促进竹笋萌发的激素去唤醒潜在酶系统的同时,蛋白质水解酶的功能是决不可忽视的。在水解酶充分显示活力的时候,它特别需要大量的水分。这种蛋白水解酶在笋体内水分异常充足的条件下,使各类蛋白质水解——这犹如将高度浓缩的汁液稀释后供应机休消化。尤其是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它必须克服来自上下两方面的挤压而使自身伸长,因而更需要在充水膨胀的条件下进行。为了满足竹笋的迅速生长的需要,母竹——这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它便没命地为“子女”的生长而奔忙:它一方面用强大的根系从土层吸取水分,另一方面还从自己身上节约用水,用以供给新笋大量的水。




由于母竹的身体要比竹笋高大得多,由高处向低处输送水分,那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在母竹与竹笋之间,因竹鞭的联通作用,好像一个自来水的水网装置——母竹好像水塔,竹笋好像水笼头。只要水塔有水,水笼头一开,水便会“哗哗”地流出来。但母竹与竹笋毕竟不同于自来水那种大流量装置,因为内在的输导组织实在是太细微了。但是,竹笋从母竹处得到的水分其原理正与自来水网相似。所以,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的时候,竹笋上竟能听到细微的“咝咝”的吐水声与“嘀嗒”的滴水声。朱晦庵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只凭他那“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去“坐守静观”当然是一无所获的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