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蛋白纯化复性的方法操作

2023-05-10 14:56:27

包涵体形成

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高折射区,与胞质中其他成分有明显区别。包涵体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与胞质内蛋白质生成速率有关,新生成的多肽浓度较高,无充足的时间进行折叠,从而形成非结晶、无定形的蛋白质的聚集体;此外,包涵体的形成还被认为与宿主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常以可融性或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功能性的蛋白质总是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型。包涵体内的蛋白是非折叠状态的聚集体,不具有生物学活性。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包涵体折叠复性的方法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较高的活性蛋白质回收率;复性产物易于与错误折叠蛋白质分离;折叠复性后能够得到较高浓度的蛋白;折叠复性方法易于放大等。蛋白复性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包涵体的洗涤

包涵体在溶解之前需要进行洗涤,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有一些杂质,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等,这些杂质会与包涵体粘连在一起,可以通过洗涤去除大多数杂质,但无法将杂蛋白去除干净。

包涵体的洗涤通常选用浓度较低的变性剂,如2M尿素在50mM TrispH7.0-8.51mM EDTA中洗涤包涵体。此外可以用温和去垢剂TritonX-100(或脱氧胆酸钠)洗涤去除膜碎片和膜蛋白。同时,因为去垢剂的洗涤能力会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所以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入低浓度的尿素或高浓度的NaCl,使包涵体的纯度达到50%以上,这一步很重要,否则会导致包涵体溶解和复性的过程中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包涵体的溶解

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主要是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断包涵体蛋白分子间的各种化学键,使多肽延伸。盐酸胍是较尿素强的变性剂,它能溶解尿素不溶的包涵体。SDS、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物、十二烷基肌氨酸钠等也可以破坏蛋白内的疏水键,溶解一些包涵体蛋白质。

另外,从某些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中分离出的包涵体,通常含有一些链间形成的二硫键和链内的非活性二硫键,这就还需加入还原剂,如β-巯基乙醇、二硫基苏糖醇(DTT)等。这种还原性试剂能够同半胱氨酸形成各种二硫化物中间体,也会被复性用的二硫化物置换试剂所取代。二硫键的形成和断裂是可逆的,直到最有利的蛋白二硫键形成,这个平衡才会被破坏。

常用变性剂对比

尿素(8-10M

溶解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

用尿素溶解包涵体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

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

盐酸胍(6-8M

溶解能力达95%以上,溶解作用快而不造成重组蛋白质的共价修饰

成本比较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沉淀复性后除去可能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

对蛋白质离子交换层析有干扰

包涵体的复性

复性是指通过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完全伸展的变性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折叠结构,同时去除还原剂确保二硫键正常形成。一般在尿素浓度4M左右时复性过程开始,到2M左右时结束;盐酸胍可以从4M开始,到1.5M 时结束。复性方法主要采用稀释复性,透析复性和柱上复性,具体对比如下:

复性技术

简介

优点

缺点

稀释复性

用折叠缓冲液快速稀释溶解的包涵体蛋白质溶液,达到降低变性剂浓度的目的,使去折叠的蛋白质进行再折叠

简单

蛋白会被稀释到很低浓度
体积增加较大,变性剂稀释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透析复性

通过逐渐降低外透液浓度来控制变性剂去除速度

简单

不增加体积

使用大量缓冲液
不适合大规模操作,无法应用到生产规模

分子筛层析

分子筛效应可将蛋白质和小分子变性剂分离,实现溶液交换和蛋白质的折叠

在一步操作中直接进行自动化复性并纯化

上样体积受限

离子交换层析

减少导致蛋白质聚集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可将蛋白质结合在分离介质上,达到溶液中变性剂浓度的稀释和蛋白质的折叠

快速并简单

直接进行自动化

应避免使用与离子交换自相反电荷的添加

蛋白复性过程的添加剂

1.共溶剂:如PEG6000-20000,据说可以可逆的修饰折叠中间体的疏水集团,此外由于阻止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也可能对复性效率的提高起作用。一般的使用浓度在0.1%左右,具体条件可根据实验条件确定。

2.二硫键异构酶(PDI)和脯氨酸异构酶(PPI):PDI可以使错配的二硫键打开并重新组合,从而有利于恢复到正常的结构,此外在复性过程中蛋白质的脯氨酸两种构象间的转变需要较高能量,常常是复性过程中的限速步骤,而PPI的作用是促进两种构象间的转变,从而促进复性的进行。

3.分子伴侣,即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种没有蛋白质特异性的促进折叠的蛋白因子,研究发现很多蛋白在缺乏分子伴侣时无法自己正确的折叠。有人构建了与伴侣分子共同表达的菌株,据说效果不错。不过在生产中还没有看到23的应用的例子。

  4.1%Arg:成功的应用于很多蛋白如t-PA的复性中,可以抑制二聚体的形成。

  5.甘油:增加黏度,减少分子碰撞机会,一般使用浓度在5%-30%

 6.辅助因子:添加蛋白质活性状态必须的辅助因子如辅酶辅基等或蛋白配体等很多时 候对蛋白质正确的折叠是有利的。

 7.色谱法:通过将目标蛋白结合到层析柱上,减少蛋白分子间的相互影响,该方法得 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常用的色谱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疏水层析等。


想获得更详细的实验数据和经验,或想了解更多纯化介质产品信息,请登录千纯生物公司网站http://www.qianchunbio.com,也可直接通过QQ:355875900或电话18696113991(微信同)与刘杨沟通咨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