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百科:梦壑潜江民俗系列

2023-05-10 14:56:27

潜江百科
 

梦壑潜江民俗系列

文:梦壑


小序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萌动过写一写潜江比较正宗民俗的想法。写作初衷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想把潜江正宗的民俗风情传播得更广一点。但20多年前我没有电脑,常苦于资料收集整理之不便,更因生计所迫,无暇顾及此事,加上当时也无传播渠道,写作兴趣也就不大了。及至本世纪初,潜江“70后”、“80后”的年轻人,虽然生于潜江、长于潜江,但对潜江原生态的民 俗文化却知之甚少,以至于把一些当代庸俗的噱头也当成了潜江的民俗,让人哭笑不得。前日与朋友小聚,有朋友提议我写一个当代潜江民俗系列,我正巧想借此了却青少年时期未能写潜江民俗的心事,也就答应下来。本系列拟从一个人出生到走完一生的全过程为脉络,写出其间所要经历的一些民俗事件,每篇独立成章,但也相互有关联。若有遗漏,敬请各位通晓潜江民俗的朋友点拨、指正。


潜江民俗系列之一:接生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潜江西医不发达,不说剖腹产手术,就连一般的生育手术差不多都没有什么医生可做,接生也全靠乡土农妇。旧潜江的母亲怀孕生育、特别是初育,就是过生死关。因此,潜江有“儿生母死”之说,往往胎儿胎位不正这样当今医生很容易解决的事,也会酿成悲剧。正因为如此,经验丰富的“接生婆”(接生的农妇),就成了准妈妈家最需要看重的人。




准妈妈怀孕到7个月后,就要准备生育了。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必定准备一份礼物,前往接生婆家拜访。礼物不拘多少,都是一些食物等日常用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礼物也有变化,从几斤小麦或面粉到一斤红糖或一包香烟,从两袋时兴点心到一只公鸡或几个鸡蛋,接生婆都会客套一番,欣然笑纳,绝不会因为礼物少而拒客或给脸色来者看。接生婆也不是专业人士,就是普通的村妇,往往来访者就是在田间地头找到她,然后一同往她家里去。来找接生婆的人多是婆婆或嫂嫂,一般家里都有待产妇,或者与妇婴有关的什么难事。个别孕妇无婆婆或嫂嫂,也就只有丈夫和一年稍长的女性同来。接生婆和来访者寒喧几句,就切入正题,问明预产期及产妇年龄、身体等情况,即告诉来访者在孕妇“发动”时来带自己前去接生,并一一交代“发动”的种种现象。所谓“发动”,就是临产前的腹痛、宫缩等一系列现象。接生婆多是本村或邻近村子里的人,一般步行半小时就可到来。




由于生孩子在预产期的确切时间无法事先知晓,初孕妇女又因为害羞和经验不足,往往对一些从未经历过的现象很紧张。一般“发动”后,初孕妇女总是不好意思告诉丈夫,也不出声,及至阵痛来临,这才不得已告诉家人。因此,由于很多丈夫粗心而得知“发动”时间较晚,在仓促去找接生婆、还未进家门前,孩子就已出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有一种情况,孕妇已过了预产期好几天,仍然没有生的迹象,此时,就要用另一套习俗去催生。一是由娘家人煨好一小罐米饭,然后在不被外人发现的情况下,悄悄从篱笆缝里递给孕妇,孕妇吃上一碗,据说很快就会“发动”了。这个习俗,大约是因为旧时生活艰苦,就算孕妇也难得吃上一餐饱饭,以这种习俗来增加孕妇的体力和肌活力,所以可以促生。二是由孕妇家人到野地查看,如有人将耕牛系于桩上放养,就趁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将系牛绳砍断,让牛自由吃草,不受拘束,据说这样也会很快促生。这个习俗,是说孩子来人间投胎,有牛鬼挡道,孩子无法到来,所以将牛绳砍断,让牛鬼自由自在,就会放孩子来人间投胎。旧时如果有谁的牛绳断了,而本村有孕妇快生了,牛的主人就心领神会,断然不会咒骂或责备谁的。




孕妇“发动”后,家里人是不会让外人知晓的,都是悄悄去找接生婆来接生。究其原因,是怕知道的人越多,来投胎的孩子越怕,所以来得越迟,也是为了生产顺利。



一般情况下,接生婆到家后,东家即会烧火料灶,打上最少4个,最多10个红糖水的荷包鸡蛋给接生婆吃。这荷包蛋的数量是有讲究的,一碗荷包蛋的个数可以是从1到10中除了6以外的任何数,但绝不能是6个。这是因为潜江方言中,数字“六”和“禄”是同音的,如果有谁一碗里做了6个荷包蛋,就称为“满六(禄)”,意思是活到了尽头。“满禄”是骂人的话,是咒人早死的意思,如有谁偷吃了人家的要紧的东西,就会被人骂“吃了‘满禄’的”。潜江人乃至江汉平原上,人的命运和人的一生都有叫作“禄命”的,江湖上用训练过的雀鸟给人叼出命理判词的行当,人们就是叫它为“啄禄命书”的。



如果接生婆到家时,离临盆还有些时候,她就会动员孕妇也要吃一些东西,轻言慢语,和声和气。此时的孕妇,早已痛得额头冒汗,哪里还有心思吃饭?但听了接生婆的话,也就趁阵痛的间隙,强迫自己进食,其中辛苦,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有体会。



接生婆的操作也有两种分类,一类是老式接生,一类是新式接生。老式接生,就是一种消毒不细的接生方法,除了净手,几乎所有接生过程都是没有消毒概念的行为,包括给新生儿剪脐带,也是用普通剪刀一剪了之。正是因为这种老式接生法很不科学,旧潜江新生日得破伤风而殇者比例很高。得破伤风而不幸夭亡的,潜江还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发脐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倡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后,潜江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经济和交通不发达,农村和绝大部分乡镇接生,。只是此时的接生婆,已大多转为大队赤脚医生,除了接生,还做护士或医生的工作。政府对所有从事接生这一行当的人员,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中培训,让她们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并采用新式接生法接生。基本上,一个大队都有几个接生婆,而且这些接生婆都配备了接生的基本器械,有的还配备了注射器,用于给妇婴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等针剂。随着新式接生法的普及,新生儿“发脐风”的情况基本上绝迹了。所谓新式接生法,就是注重消毒的接生法。先将所有器械用瓷缸装上、盖严,然后放入锅里蒸煮半小时以上,接生婆的手也要在操作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达到消毒的目的。在接生过程中,也时时注意不被未消毒的物品污染。孩子生下来后,要将剪刀用酒精或老酒点燃的火灼烧消毒,然后才可采用医用线将新生儿脐带三折结扎,最后将“衣包子”(胎盘)剪离。



对孩子的“衣包子”处理也是一件慎重的事。先将“衣包子”用一小瓦罐装好,然后根据孩子父母的愿望,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一是埋在出生房子的地下,然后用土封好,说是为了孩子健康好养、有家庭观点,并可得到他的祖宗的庇佑。二是扔到水质清澈的河塘里,让它沉入水深处,说是这样孩子就会长得有“水色”(眉清目秀)和聪明过人(五行中水主智)。三是埋在人气很旺的大路边上,说是这样孩子长大后将志在四方,大有作为。这3种处理方式中,一般的人家都会选择第一种,不求孩子成龙成凤,只求他(她)长大成人。不管选哪一种方式,这“衣包子”都要看护好,直到它化为无形。



对孩子出生时,父亲是否在家,也有一些说法。如果父亲不在家而孩子出生的,称为“背生”,说是孩子因为来到世上时怕父亲相克,所以只有等父亲不在家时才出生。有时,如果“发动”时间过长,接生婆或是家里的人也会让正在家里的准父亲离开一会儿,以便孩子“背生”。



如果孩子刚刚出生落地,恰巧有一不知情的人来到孕妇家,这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算是这孩子的“拓(tà)生”的人。潜江习俗中,孩子就与这个“拓生”的人的性格、品行很相似,就象一个模子拓出来的一样。因此,孕妇在生产时,家里人都会在屋外警戒,以防坏人闯入。潜江方言中,往往骂一些强横做坏事的人时说“你是土匪‘拓’的‘生’!”



孩子安然生下来后,精疲力尽的孕妇早已瘫软在床。接生婆就让母婴家里人打来温水,用干净的澡巾(一种用棉纱手工织成的约1米长的布巾)和毛巾,给新生儿清洗污垢。这一过程需两人配合,且不用任何洗涤剂,只是将身体上的血污等漂洗去。然后,用旧棉袄等剪成的大棉垫(俗称“片子”),将新生儿包裹起来,并用粗棉线捆绑起来。这样,对新生儿的处理就算告一段落了。与此同时,婆婆或家里其它人就手忙脚乱地煮下4个红糖水荷包蛋,让孕妇吃下,称为“压窝子”(意思是生了孩子空腹,需要高营养食物来填充)。有食欲不好的孕妇,也须强迫自己吃下,而食欲好的孕妇,还可再吃若干个荷包蛋。当然,招待接生婆的生活也是不能马虎的,做得一桌还算丰盛的饭菜,让接生婆酒足饭饱后再离开。至此,接生的过程中算结束了。





潜江民俗系列之二:洗三

 

新生儿顺利降生,开始了一生的旅程。孩子出生3天左右,即可举行一个仪式,名为“洗三”。为何叫这个名称呢?因为孩子出生后,按潜江乡俗,除了孩子出生时简单清洗一次外,此后的2天是不再洗澡的。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怕新生儿着凉,尽量不让孩子露风;二是据说孩子出生后,浑身上下有一层胎脂,它既可以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也可起到营养皮肤的作用(这一点现代医学是认可的)。按常规,“洗三”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天举行;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逢三不洗三”。也就是说,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恰逢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这3天,“洗三”就要延后1天,也就是第4天进行了。究其原因,据说是从命理学来说,因为“洗三”之“三”与日期之“三”相比肩、有牴牾,破坏了中和之气,所以要避开。





在孩子“洗三”之前,产妇是不能坐起和下床活动的,只能在床上静养。到第3天,产妇身体也初步得到了调理,可以呈120°半坐半卧。无论暑天还是冬天,产妇额头都要系上一条毛帖或是其它厚实的织物,作用是不许头生凉,以免日后落下头痛的病要。这段时间,新生儿的家人就要到亲朋家里“说信”,就是报喜,以免牵挂。“说信”的先后也有讲究,因为最担心的是产妇的娘家人,所以第一个要去的是产妇娘家。“说信”时,不能空手而去,还必须带上一点小礼,每家或1斤红糖,或4个或8个“红鸡蛋”(可熟可生,用红色颜料染成)。进得门,“说信”人一般都以新生儿的辈份,说上一句喜庆的话,如向岳父母说:“恭喜你郎们,又有了叫你郎们家家(或家妈爹)、家爹(家佛爹)的!”家,读音jā。



做了外祖父或外祖母的人就会问:“生得是个么子伢?”若是男孩,即答:“生的一个放牛伢。”或说得更俗一点:“生的一个摸牛屁眼的。”因为旧时放牛的农活都是男孩做的。也有文雅一点说“生的学生(shèng)”,旧时一般只有男孩才读书。所以这样说来,听者也就明白是男孩了。



若是女孩,即答:“生的一个酒坛子。”或者说:“生的一个洋糖饼子。”因为旧时出嫁的女子回娘家,都有打酒、买面点等孝敬父母的习俗。这样说是对女孩子长大成人、出嫁后孝敬父母的期盼。也有说“生的是纳鞋(或绣花)的”,这也是只有女孩才做的活儿。所以,听者也就知道是女孩了。



“说信”时,二胎生育与头胎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头胎已生有女孩,二胎是男孩,即说“望到了”(意即盼到儿子了)。如果头胎已生男孩,二胎生女孩,或头胎女孩二胎男孩,也称“换胎”或“换了胎”。



从这些平常的问答,我们也可以看出潜江人的方言中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江汉平原旧时虽然也是男权社会,但在生孩子后的礼仪上,是绝没有轻视之意的。





亲朋听到讯息,自然欣喜,急切想去看看新生儿和产妇。到得第3天,亲朋们就齐聚新生儿家,称为“讨信”。去时,产妇娘家人将在前两天已用糯米为原料做好的一面盆“酒糟”(米酒)和10个以上鸡蛋(必须是双数)、1只喂养一两年的老母鸡带上,作为探看新生儿和产妇的礼物前去。其他亲朋则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买一两只猪蹄,或买一些鲫鱼(其他品种的草鱼也行,但不得买“财鱼”和鲤鱼),或一些鸡蛋、红糖等。之所以不能买“财鱼”(又叫“黑鱼”),是因为黑鱼、脚鱼(又叫“团鱼”、“鳖”)、乌龟在潜江传统中,都属阴性的,大约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泥巴里或是在深水处,不喜阳光,所以人们认为它们阴气太重,除了因为中医治病药用、关煞安抚等作放生之用外,一般是不食用的。而产妇产后多阳虚(亦有阴阳两虚者),所以不用阴物。之所以不能买鲤鱼,是因为据说鲤鱼中有一条“鲤鱼筋”,产妇吃后的奶,会使新生儿生“狐臭”或“毒气”(长疖子之类的东西)。



这个送礼的习俗,还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送粥米”。这个名称,一是一种送礼人的自谦,不管送礼如何丰富,也自认为只能作为产妇家煮粥之用,意为“小意思”;二是最初这个习俗,就是为了弥补产妇家粮食不足,至少贴补做饭用的米面的。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培补产妇虚弱的身体,增加营养。同时,“送粥米”的食物多是发物,亦可起到催奶的作用。“送粥米”也不仅限于新生儿出生第3天,在孩子出生后的1月内,亲朋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前往探看。这个送礼的习俗也有写成“送祝米”的,大约人们认为送礼是祝贺之意,所以这样写了,但我经过比较,还是倾向于用前者更准确一些。因为亲朋体谅主人家多次“安置”(招待来客)的麻烦,大都集中在第3天来探视,这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做法,主人家就在这天上集市打酒、割肉、买鱼,办下酒席招待来宾。



亲朋到来,自然要看看新生儿和产妇。主人家就请来接生婆,请她为新生儿洗一次澡。洗澡时,嘴巧的接生婆会即兴说一些喜庆吉祥的话。这些话没有固定的语句,都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长、将来大有作为的话。洗澡完毕,就将新生儿重新换包裹棉垫,抱出来见亲朋了。亲朋见了新生儿,多是夸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活泼等,顺带也将孩子的父母和祖辈夸一番。



宴请一天后,亲朋和接生婆将要离开时,产妇家人会给接生婆“打发”。所谓“打发”,就是根据当时情况,或送一块布料,或送一条毛巾外带一双袜子给接生婆作礼物,并再次感谢接生婆的辛劳。至此,新生儿“洗三”仪式就算结束了。



不过,当代的潜江,“洗三”的习俗已经和“满月”的习俗合二为一了,但宴请的名称仍然叫“洗三”。但“送粥米”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丰富,亲朋们多以送钱代替了送物。





产妇在产后未满1月的日子里,有一个专用称谓,叫“月母子”。“洗三”后,“月母子”虽然可以在自己家里自由活动,但1个月之内一般是不能出自家大门的。特别有一个禁忌,“月母子”在1个月之内,就算不得已需要出自家门,也绝然不能踏进别人家的门,就算是自己娘家也不能进。有一种说法,“月母子进房,家破人亡。”按传统习俗,“月母子”踏进过谁家的门,谁家将有“血光”之灾。如果有谁忘形破了这个禁忌,轻则由产妇家请道士等人做斋作法弭灾,还要给人家换屋上的大梁以去晦气;重则两家将大打出手,结下深仇。当然,这种迷信色彩很浓的习俗,正在被现代人所摒弃,但潜江及江汉平原上的人们,内心里仍然有这种禁忌。



“洗三”过后,接下来将是“满月”。“满月”有些什么习俗?




潜江民俗系列之三:满月

 

“洗三”过后,就是新生儿母子调养的安静时期了。一般来说,孩子的尿布(“布片子”)都是由孩子的奶奶来洗涮的。如果没有奶奶了,就由其父亲承担这活儿。对“月母子”初期的调养,传统的人家多以鸡、鲫鱼、猪蹄之类的富含高蛋白的食物进补。有些家境不错的人家,还以少许人参、当归等补气血的中药加入这些食物中燉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产妇每餐都会吃几个荷包蛋。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调理产妇身体,二是为了及时催出奶水喂养新生儿。有些产妇奶水一时难以催出,民间还用很容易找到的“金针”(也叫“黄花”)这种食用植物作催奶之用。如果奶水充盈了,以后就只是补充富营养的食品,不再多用催奶食物。潜江地区还有一些禁用葱、蒜之类佐料和腌菜、麻辣等食品的传统,主要是考虑不使这些易生热的食物导致奶水的“热毒”影响新生儿。




随着现代营养观念的引入和产妇为了保持身材,现在不用人奶喂养孩子的人开始多起来。不用人奶喂养的人家,大多用牛奶、商品米粉等喂养。如果孩子因为喂牛奶而生“热”,多以“金银花露”、“葡萄糖粉”等加喂,以清热解毒。但这种方式,传统的潜江人是不采用的。为了袪除孩子“胎毒”,潜江人还有一种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相同的习俗,那就是对初进食的新生儿喂食“三黄汤”或“黄连汤”的习惯(喂量比较少,一般以1匙为限)。据说这样喂过的孩子,食量和食欲都会很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产妇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催出奶来。传统做法就是用其它食物来代替人奶。最常用的是“糊涂”,就是将大米下锅略焙(不可多焙,否则孩子易生“热”),然后碾成米粉,并用它煮成糊状喂孩子。潜江人觉得,这样的米粉营养是很全面的,比商品米粉更适宜喂养孩子。旧时的潜江人,由于母亲普遍营养不良,很少有没吃过“糊涂”的人。当然,如果有亲朋友邻家有哺乳期的妇女正好奶水有余,也可以代哺,这是最好不过的。潜江地区旧时很多孩子所认“干娘”,大多都是这种情况而建立的。这样的“干娘”,孩子是终身难忘的,往往象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孝敬。




再说孩子其他长辈。孩子出生后,性急的父母一般就在“洗三”时将孩子的名字取好,在宴客时叫响它。但讲礼行的人家,就会找算命先生来家里,敬上一支烟,奉上一份礼金,请算命先生给孩子查查“八字”(也叫“四柱”,即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天干和地支表示出来的8个字),看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不缺什么。一般来说,如果五行不缺的,在取名时就不用特别注意什么;不然,就要考虑在取名时对所缺五行进行弥补。传统的习俗中,一般都是用所缺五行作字的部首,然后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例如缺金,就取金作偏旁的字,如铁、铜、锁等字;有更为专业的,还要考虑字的本义和五行所属。至于当代姓名学所说的数理,那是兴起于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说,在潜江的传统习俗中体系是不同的。总之,从玄学的角度来说,主要讲究的是中庸和合。孩子的名字,一般都有两个,一个正式场合用的名字,称为“学名”;一个日常称呼的名字,称为“小名”,有很多人是两名合一的。



学名必须按字派(宗族里表示辈份的字)来取,表示辈份的字,一般作为名的第一个字,再取一字和姓一起组成3字姓名(也有将字派放在名字最后位置的)。宗族表示辈份的字,是在修家乘时经过考据,明晰了干支前关系后,由族长组织、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共同商议确定的。这些字不可与上溯的先辈相同,还要组成吉祥、雄阔的骈体句式,例如:承先裕后,家道昌隆等。以字派取名,只要同宗,可以很容易从名字看出辈份的前晚。




在潜江习俗中,小名就没有什么限制了,很多都是以孩子出生时的事件、节令、风物等即兴而取。其中,有一个现象必须提到,那就是取贱名。大凡独子、娇儿或前面的兄姊都夭折了的,都取贱名,比如狗娃子、黄牯、水牛、猫子等易生易长的动物,丑态、嫌物、黑儿等厌物,石头、赏墩等硬物……就是寓“贱名易养”之意。还有一些名字,象祥、强、刚、烈、德、友、善、福、禄、寿等,寄望孩子将来身体好、命运好、人缘好。记事、记时的名字也很多,如上面提到的咬脐、大暑、年、米、桃、梅、松、竹、乙未等。虽然几乎什么字都可以用来取小名,但有一点,潜江人传统取名一般是不会取太过张扬或有流失之意的名字的,目的也是为了好养活。取名的人,并不一定是孩子的父母,多是祖辈或父辈中有些学问的人,也有家族中其他人偶然取名而定的。



孩子的名字取好后,就会叫开来。等到快满一月时,新的仪式又将开始。



梦壑  本名彭林清,湖北潜江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员,潜江市作协、潜江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梅苑诗社社员。2002年发表格律诗词写作工具软件《格律诗词写手》。


推荐阅读



潜江百科

本栏目旨在反映湖北潜江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名人轶事、亘古历史、精英创客、发展变化,等等。征集稿件,不拘形式,诗歌、散文、纪实特写、影像图片、资料摘编等均可。要求精炼简洁,真实可考,图文并茂。切合潜江人的口味,并便于传承传扬。为潜江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根在潜江,心系潜江,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栏目组将竭诚为大家服务,望携手并肩,办好《潜江百科》栏目。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投稿邮箱:369812576@qq.com

微信:zhenghuzi520(标注潜江游子)

稿酬:稿酬来源为文章所获取的赞赏。

《根在潜江》正在筹备《潜江游子吟》收录潜江游子们的文学原创作品,请大家踊跃参与潜江游子频道的《根在潜江》文学原创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