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福谈我国水产用兽药研制与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2023-05-10 14:56:27

,于今年2月9日颁布了《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根据病原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的具体状况,制定兽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策与科学使用原则、方法,旨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拟就我国水产用兽药的研究、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目的是与各位水产用兽药相关者共同探讨、通过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1.研制方面的问题


迄今为止,我国的水产用兽药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即使有部分研究者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甚至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大部分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身缺乏实用性。如一些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采用的是对试验动物注射药物的给药方法,即给实验动物(鱼、虾)定量注射某种药物后,观察药物在试验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对于通过注射给药获得的这些药物代谢数据,其实是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因为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不可能实施对每尾患病的鱼或者虾、蟹采用逐尾(只)注射给药方法的(当然,注射给药的方法对特别珍贵或者亲鱼,可能是有用的)。尤其是抗生素类水产用兽药,主要是将药物拌在饲料中以投喂的方式给药的,而注射和口服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状况肯定是互不相同的。

,尤其是我国现有的抗生素类水产用兽药,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文献以及畜、禽甚至人医方面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资料,获取这种水产用兽药的批准文号的。

在水产用兽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采用的模式动物问题,我国至今尚未解决。现在的状况是研究者采用某种水产动物做的实验结果,均可以被用于任何一种水产养殖动物。其实,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种类众多,从分类等级较低的海参、沙蚕到高等的鲈形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都是我国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而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状况与生活环境差异是很大的,当人们将同一种药物用于这些不同的养殖动物时,其用药效果也一定是会大相径庭的。本文作者曾经建议参照日本人在进行水产用兽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即对某种鱼类完成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可以与这种供试鱼类同一属鱼类中使用。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中,如果缺乏规范和统一的模式动物,研究者们在各自的研究中均采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也是难以相互借鉴和比较的。

水产用兽药的研究层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过对水生动物致病菌耐药性水平的系统监测。,关于水产用兽药的用药量,也因为没有病原菌对药物感受性变化的数据,几十年来就没有做任何调整。而水产用兽药制药公司根据这样的《兽药典》编写的药物使用说明书,也就难以对疾病发挥应有的疗效。这是因为在几十年的抗生素的洗礼中,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菌与人类和畜、禽的致病菌一样,也是会对各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出现感受性的变化的。


2.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国虽然有了《兽药管理条例》等各种各样关于兽药的管理规范。但是,由于管理部门缺乏可靠的“抓手”,实际上在管理水产用兽药的措施方面也是非常乏力的。如在一些地方的执法和管理人员在打击水产用兽药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时,因为没有适宜的技术条件可以检测其药物成分和含量,就仅仅依靠手持一本《兽药典》,按照书中药物使用说明书与药物包装袋上的使用说明书进行逐条对照,用以判断其药物的优劣。如果药物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书有一个标点符号之类的错误,也就可能将其判定为假、冒、伪、劣兽药。

这些年来,,也请了一些专家(包括本人在内)宣讲科学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但是,这些活动除了能造势之外,是不可能具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为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对水产动物致病生物耐药性变化的全面监测、水产用兽药的使用者在不知道治疗对象中病原生物对药物感受性的现实状况下,是没有任何一位专家、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和水产养殖业者能真正做到科学使用水产用兽药的!

水产用兽药的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令人十分忧心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水产用“非药品”问题。,可以通过在各地县市质监局等单位备案而注册,,管理者为了免予责任,当下,微生态制剂、消毒剂、中草药、水质改良剂(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杀虫药)等等,均已经成为了水产用“非药品”。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其后果无疑将是非常严峻的!


3.使用方面的问题


,渔药的使用(尤其是抗生素类和杀虫药物)是需要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开处方以后,才能使用的。但是,在现实中,,但是,这些人至今因为各种原因尚没有上岗)。

因为这些使用水产用药物的人并没有掌握科学用药的基础数据(如病原生物对药物的感受性变化等),也缺少基础的药物学、药理学相关知识,是无法选择适宜的药物的。他们甚至也没有条件评价药物质量优劣,可能还没有掌握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

其实,解决我国水产养殖业者面临的病害防控问题也并非十分困难的事情。从2011年开始,我在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在盐城裕达养殖有限公司资助下,当时花了约5万元人民币左右,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室。几年来,这个实验室围绕困扰水产养殖业者的三件事情开展了工作:一是诊断疾病——解决了养殖业者难以准确诊断疾病的难题;二是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解决了养殖业者选择药物和决定药物剂量的困难;三是用杀虫和杀菌的室内实验方法判定市售药物质量——帮助养殖业者只选择合格药物,避免了使用假、冒、伪、劣药物的困扰。

当务之急是要帮助水产养殖业者真正地能做到科学地使用抗生素类等各种水产用兽药。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结果证明,不仅科学地使用水产用兽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是完全可以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的。


4.药物残留情况


,连续数年来坚持从全国范围内的水产品集贸市场、水产品超市等水产品流通场所,随机采样后进行的水产品体内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结果证明,在2012年前后,从水产品中检测药物残留的合格率是92%左右,随后连年检测的结果证明,合格率呈现的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前年和去年各地对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结果证明,仅在3%左右的水产品中检测到了有药物残留的问题,即97%甚至以上的水产品没有出现药物残留问题。

水产品中出现药物残留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养殖业者的用药不科学也许是只是导致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的原因之一。如至今还在引起水产品消费者恐慌的孔雀石绿残留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由于养殖业者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这种药物所致,而是水产品贩运人员为了增加水产品的卖相而在其运输途中使用的。

 

5.质量安全情况

连续多年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已经证明,与同时期检测的畜、禽类肉蛋产品相比,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现象等问题还是比较轻的,也就是说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程度较我国的畜、禽类肉蛋产品高。特别是近年来,,并且组织专家持续地对水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检出率也正在持续降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程度正在逐年提高。总体而言,我国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是值得消费者信任的。

不过,为了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并且从根本上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觉得当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问题,是值得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采取相应措施的。

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流行的特点是,发病初期往往不容易发现,当被养殖业者发现养殖动物有病时,大多是池塘中已经出现部分死亡个体之时。因此,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一旦发生,疾病的进程均比较急,病程也比较短。而中药发挥的药效比较缓慢,投喂的中药在没有发挥出效力之时,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就已经死掉了。

正是鉴于中药的药效发挥比较缓慢的特点,也是考虑到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发生后病程比较短的实际情况,本文作者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渔用中药的研制和使用应该改变思路”一文,,建议将水产用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研制和使用,这样的产品可以在疾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将其添加在饲料中,通过提高养殖动物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水产,
如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1.来源:中国水产;
2.中国水产微信号:fishery1958。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