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鱼网·观赏鱼知识】最爱那一低头的温柔(一)——浅谈魟鱼养殖之道

2023-05-10 14:56:27

最爱那一低头的温柔(一)

——浅谈魟鱼养殖之道

文:蛤蟆 整理:岳秀艳

搜鱼网:http://fish-soso.com/

薄薄的圆扁体形,发达的胸鳍活像一对翅膀,水中游起来的姿势酷似是在飞翔,如果不去看它那细长的尾巴,俨然如漂亮的水中大蝴蝶!没错,这就是我们所熟悉喜爱的魟鱼。

说起魟鱼,我早在56年前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的魟鱼发展很不成熟,也很少有人知道,甚至相关的资料介绍都屈指可数。现在,不仅介绍魟鱼的专业书籍星罗棋布,魟鱼的爱好者也是不计其数,真的感觉魟鱼已经逐渐的走近了人们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我作为魟鱼的忠实粉丝,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将我在养魟道路上的种种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我的这些点滴经验积累能够对刚刚接触魟鱼的鱼友们有所帮助。


养魟之过滤&水质篇

l 过滤

关于养殖过程中涉及到的过滤和水质问题,前辈们都已详细讲解过,在此就不再重复强调了。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大家常常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即:硝化细菌为喜氧菌,因此底滤里的放置便很有学问了。滤材要腾空放,不要和堆煤一样放着,这样时间久了不但不会产生硝化细菌还会加快水质败坏(滤材变黑发臭就是特征)。腾空放就是用玻璃条把滤材和缸底分开来,最好有3-7厘米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再用沙条打气,这样你底滤缸里的硝化细菌就会生活的很快乐了!还要提醒的是,硝化细菌不喜欢光,最好可以做到避光!“透光的滤盒,会造成不必要的光合类生物或菌种滋生,本来空间就不大了,多出一些食客来抢食,于分解有机物来说并没有影响,但对于转化氨毒素的硝化类菌而言,则是雪上加霜。”这句来自台湾前辈的理论可以证实这一观点。

那么滤材应如何进行选择呢?要选中间空隙比较大的那种,这样硝化细菌才有地方可以住。比较常见的有:玻璃环,硝化球和细菌屋。有个方法可以简单辨别滤材的好坏,就是用红墨水在小瓶盖里放一点,把玻璃环一个一个叠起来,看可以红几个。此外,放的顺序也要注意:下水—白面(常洗的就是这个,一般1个月1次)—蓝棉—藤棉—玻璃环(细菌屋)—上水!

关于滤材的清洗,由于洗滤材而造成水混或者鱼出状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我觉得滤缸只洗棉之类的,不建议洗滤材。但真的要洗的话,最好间断性清洗,间隔一个月再洗下一滤材,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那么滤缸很脏怎么办呢?毫无疑问,吸走滤缸底部沉淀的杂质。当然可以不拿出滤材直接将其吸走,但最好还是选择底滤缸打洞做阀门,每次清理时开一下阀门就好,当然不要一次都放光,要分几次慢慢来。

最后说一下上滤。有个小窍门,就是要把滤材放到小盒子里,再放到滤盒里,这样硝化细菌只有一个着床点,就可以生活在滤材里面并不断繁殖,否则滴滤的盒子很容易使硝化细菌流失。但我认为上部过滤的主要任务是把排泄物吸走,底滤主要任务是产生硝化细菌,保持、控制水质。因为上部一般都是滴滤,都是透明的,而上文中也讲到,一般有光时硝化细菌不容易繁殖。


l 水质

学术上对于水质好坏的定义,这里我就不加以介绍了,但我个人认为好的水(这里指养好的水)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在上滤的下水口,底滤的出水口和缸中水面的接触地方的泡沫应该在短时间内化掉;再者在缸壁和水面接触的地方应该没有泡沫;最后在底滤的进水口的那一阁里应该没有泡沫。这个观察方法同海水鱼为何要用蛋白质分离器的道理是一致的。



接下来谈一下兑水。一般,为了让鱼适应新环境,我们会把鱼放在袋中然后置于鱼缸里,过一会儿放出,其实这样我们只做了一步——兑温。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水质的震荡对魟来说将是致命的,特别是对于生存于上游,水质纯净地区的魟(比如老虎属的和小眼系列的)。因此,在兑水时要加小泵和小的气头。因为运输途中,魟总有分泌物和排泄物出来,有小泵可以使水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物理的过滤,小气头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我一般都是在整理箱里兑水,原缸水多就可以放到大点的容器里兑水,以过背为宜。盛水的容器越大就越容易观察鱼的状态,可以放入的设备也就越多。

入缸前,我习惯喂食很小的黑壳虾(视魟大小而定,大的可以尝试一段很小的泥鳅),以观察鱼的状态。等到温度、PH和你要放魟的缸里一致才可放入,即使这些数据一致了也要再等10-20分钟,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数据,如TDS导电度、硬度等。一般兑水在3-5小时左右,根据魟鱼的状态而定。如果有必要也可放慢滴水的速度, 兑水10几个小时也不为过。

兑完水放鱼也有是说法的。建议不要直接用网捞进去,最好用盆子或袋子放入(透明的最好,可以看见魟的状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魟鱼的紧张和紧迫感。要让魟鱼自己从盆或袋子里面游出来,它不动就慢慢地等待,一定不要着急,直到它游出为止。把魟鱼弄到袋子和盆子的时候最好用手,因为它的边缘已经很脆弱了,用其他的工具担心会伤害到它。但切记要柔和,小心被它的尾巴刺到!

将鱼放入缸中后要细心观察整个体盘的状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看魟的鼻子是否翘起?翘起说明不是很舒服;看盘边是否很自然、很舒展地平铺在缸底?有卷边和不平铺说明它不舒服;看呼吸,刚放下去呼吸会比较急,但是5-30分钟后就回比较平和,反之就是魟鱼不舒服;到了缸里急速的游,总是会撞到缸,或拼命的往上游,这些都应该是不舒服的征兆;还有就是看魟的底版是否有充血和外伤。这里有一点要提醒一下,外面整理箱的水不要急着倒掉或把电源关掉,因为有时候放进去的魟感觉不舒服的话就要再次捞出来,这时候这个水就成了鱼的救命稻草。

如果缸里还有其它鱼,最好有为新魟准备的检疫缸,10-15天后再进入主缸,这样可以有效的观察鱼的状态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如果没有这样的设备,那就要准备好隔离的装置。也可以像我这样:缸内水在新进的魟来前要换好,前一天吃的尽量不要太多(吃多了污染水质),太少也不好(会去欺负新来的),体盘大小不要相差太大。新魟除开口实验外,喂食要在12小时以后,采取先少后多(先喂正常的十分之一量,每隔4-5小时再喂,用5-10天的时间达到和正常的一样),不吃多试的原则。


养魟之繁殖篇

魟鱼的繁殖一直是很多养殖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很早以前就听台湾的业者说过,并不是有大缸、有种鱼就可以繁殖了(指黑系列,珍珠就不算了)。后期我也是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感悟:

1、首先你的缸要大,要宽,要高。因为一般黑系列的体型较大,对于宽和高都有严格要求。虽说缸越大越好,但是考虑到空间和承重的问题,所以大家也要合理进行选择。我的缸长3米,宽1米,高只有65厘米,也繁殖出了黑白,但不同的是我的种鱼在台湾已经繁殖过了,再加上我的长度弥补了我的高度。一般的要求是:宽1米以上,最好到120-130厘米最佳,高度在90-100厘米最佳,长度不要少于180厘米。因为魟在交配的时候是要急速的腾空“飞翔”,只有很大空间才能完成的,加之他们的体形都在4050厘米(横盘量),所以更加对空间有所要求。

2、性成熟。许多公魟在很小的时候(感觉还没有性成熟)就在咬,而且是乱咬,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了。咬的严重的要隔开,以免造成损失。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许多魟已经是F1F2F3、甚至F4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话就大大加快了它们性成熟的时间。比如黑白理论要3-4年才性成熟,但在台湾1年多就可以繁殖了。还有就是小魟也需要教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入一对会交配的珍珠,那它就学的很快了。魟鱼到达性成熟时也有标志:公的是生殖器开叉;母的就比较复杂,有的要看时间(几岁),有的看体盘,有的看花纹。黑白的点子由白变黄,中间开始发黑,就是性成熟的标志,黑地的花纹开始开花也是性成熟的标志之一。


3、繁殖缸的准备。很多人都会忽视繁殖缸准备的重要性。我的黑白是在一次我换水换多的情况下当天晚上交配的,所以换水的频率和水质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的水温是29度,PH6.8(我所了解的是养魟PH高和低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稳定,上升和下降在0.3之间就好)。性成熟的一对种鱼是要有水流的刺激才会发情的,这个刺激也是很有学问的,那么是怎么个刺激法?当然是换水。但是不可以天天刺激的,否而PH的浮动就太大了。要做好一定的前期准备,比如在换水前的那顿吃的少些,温度调高半度,再换入定好的水,换水量在你一般每天换水的2倍左右,这个可以按照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繁殖缸在白天要开灯,晚上关,缸里最好有块长方形的石头,那样在种公追逐的时候母魟会比较容易起飞,那么成功的概率也要大很多。至于石头的大小就不要太大,不要有棱角为宜。同时还要注意,两条鱼在交配的时候游的速度很快,力量很大,很容易伤到。

4、喂食。到了成熟阶段的魟鱼,食谱就要多种搭配的吃。以泥鳅为主,要参点虾(补充钙和荷尔蒙)。虾要把头盖的虾剑去掉,把尾巴的顶端去掉,(虾的壳留着)避免伤到肠胃。泥鳅要把头去掉和肠子去掉,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寄生虫入侵。如果你有足够精力的话也可以将泥鳅先除虫,再养一个月后用维他命喂泥鳅,再喂魟!还有就是冬天的喂法,一定要用高于缸内温度的水洗过在喂,这样一来不会肠炎,二来容易消化。泥鳅不要整条的喂(夏天可以),要切或剪成很薄的一片一片比较容易消化,也比较容易加热。因为泥鳅的温度太低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引发肠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