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师必收藏,冬季饲料配方

2023-05-18 23:00:13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也是我们配方师最辛苦的一个季节,在2013年,这是一个销售旺季,也是一个要注意保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希望所有的配方师都过的很好,很暖,以下是我们针对这个季节配方,加工,饲喂方面整列出的一些建议,献给各位配方师,希望能有所帮助!

  配方调整之一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并适当调整蛋白/能量比指标。

  冬季畜禽对能量的需求增加,但是对蛋白质的需求变化不大。这就导致如果不调整日粮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动物在提高采食量满足能量需要的同时可能引起饲料蛋白质的相对过剩。因此在冬季应上调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适当降低蛋白质饲料用量。

  一般情况下,冬季畜禽日粮作如下调整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蛋鸡产蛋期日粮的玉米用量可上调2%左右(由60~62%上调至62~64%),同时适当降低杂粕用量1至2个百分点。如果能在日粮中添加0.5~1.0%的植物油效果更好;如圈舍温度较差,仔猪日粮添加0.5~1.0%的油脂,猪生长中、后期日粮提高2~3%的玉米替代等量小麦麸,对于维持正常生长速度和料/肉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高冬季日粮的能量浓度以满足家畜因环境温度降低而增加的能量需要时,大家必须注意一点: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只是对环境温度过低的一种弥补,采用物理加温或改善圈舍条件才是最经济有效的解决方式。

  配方(管理)调整之二

  注意饲料原料含水率对采食量的影响。

  冬季饲料原料(如玉米等)含水率普遍高于其它季节,饲料含水率的提高会使饲料实际能值含量下降,日粮蛋白能量比指标会发生明显改变。如果不能充分考虑日粮含水率对能值的影响并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往往导致饲料采食量提高的同时饲料消化率降低。因此,在冬季采购饲料原料时,不要因价格便宜及冬季饲料霉变率降低而大量使用高水份玉米等原料。

  在冬天,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可能有大量高水分的玉米需要喂猪。我们推荐的饲料配方,饲料原料都是标准水分,例如玉米的标准水分14%。如果玉米的水分高于14%,饲料配方必须调整。下面为不同水分玉米的调整方法:

  

  例如,日粮配方的玉米为65%,当玉米水分明显超标时,配方中玉米的含量应当作如下调整,同时每天的饲喂量也应当适当调整:

  

  在使用高水分玉米时,应当增加配方中玉米的比例,这样配方的总和超过100%,这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在使用高水分玉米时,应当提高配方中玉米的比例,同时适当增加每天的饲喂量?原因很简单,如果还按原配方配料,实际的玉米比例是降低了,折成标准水分日粮的蛋白质水平提高了。一般使用高水分玉米是在冬天,冬天的猪舍是封闭的,如果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超标,不利后果是增加猪舍的氨气,同时增加饲料的成本。有些人认为:“高水分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低,为了保持日粮的蛋白质水平,需要增加豆粕的比例”,这样做看起来有理,实际上错上加错。

  配方调整之三

  1)对于浓缩料用户很好操作,将配方中的麦麸、统糠、草粉等低能量原料全部或大部分用玉米替代即可。特别是在麦麸和玉米价差不大的情况下一定要这样做。

  2)全价料的麻烦大一点,变成投诉之后估计只能按前面几条去解释了。其实全价料增加能量的措施很多,有很多方法包括加油、加玉米、调氨基酸(蛋氨酸)。

  配方调整之四

  由于新玉米的水分较高,这时就有人用到了小麦,那么用小麦替代玉米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与玉米相比较,小麦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由于小麦含有较高的非淀粉多糖,需要添加有针对性的以木聚糖为主的复合酶制剂,来提高小麦的有效能值,提高小麦型配方全价饲料的消化率。或者选用正规厂家的优质全价饲料,饮用温水。

  16.5%玉米+3.5%豆粕=20%小麦。按照上述比例关系替代,配方的营养水平变化不大。按照上述比例关系,如果配方有60%玉米,20%豆粕,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配方改为,43.5%玉米,16.5%豆粕,20%的小麦。

  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70%。保育猪能替代30%~40%,生长猪40%~50%,育肥猪60%~70%。

  当然小麦替代了新玉米后,在加工和饲喂管理方面也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使用小麦必须是熟料(高温加热),最好制粒。生料黏稠度高,可导致难以下咽,难以消化吸收;熟料不仅可以增加适口性,而且还会提高饲料转化率。

  加工之一

  如何控制成品水分

  控制玉米水分,延长冷却时间,调高料位器 实在不行,就减慢制粒速度,我们用1:4的环模做猪料时,产能是15吨,但为了控制水分就减至13吨。

  加工之二

  在冬春季原料水分比较高的时候,调质压力尽量高些,这样蒸汽里的水分会少点,有利于制粒;同时冬春季原料水分高,基础室温低的时候,可以考虑原料粗粉碎会更有利于制粒。

  在多级调质器的情况下,如果调质后水分过高,可以只开最上面一级调质蒸汽打开,关闭其他的几级调质器的蒸汽。

  在基础料制粒困难时,可以测定一下混合后基础料的水分,和调质后基础料的水分。

  (需要达到的温度-基础室温)/(调质后基础料的水分-调质前基础料的水分)=15左右。

  如果这个比值越低,表示调质蒸汽中的水分过高了,可以适当增加蒸汽的压力,降低水分。同时可以考虑蒸汽管道的设计是否合理,可以在低点增加一个疏水阀或者汽水分离器。

  如果这个比值过高,表示调质蒸汽中的水分过低了,可以适当降低蒸汽的压力,提高水分。

  调质前水分过低时,可以在混合机中适当1~2个点的水,注意添加防霉剂。

  使得基础料调质后的水分在16~17.5%范围内,制粒效率最佳。

  1.首先控制原料水分,特别是玉米水分,16.0%以上尽量不要再留货,不利于生产环节半成品的水分控制主要在于原料上,可以再粉碎仓内去取玉米测水分,看看使用过程的玉米到底水分多高。这也是验证玉米验收工作的好办法。

  2. 再就是生产化环节关注:

  A.环膜的压缩比尽量高(不要影响适口性)

  B.控制制粒速度,特别是大孔径产能大的料号,一定注意产速

  C.风网的效果。风机的功率,沙科龙的效果,风网的保温

  D.环境温度和料的温度差。越小越好,一定让成品的温度下降的时间延长。

  3.后喷设备的工作情况,喷雾是否正常,多关注。

  4.注意夜间生产的天气,阴雨天一定加强控制,

  5.水分难控制的料最好在白天的中午生产

  6.以上是在没有办法那就修正配方

  7.如果你的设备也不好,那就不要产了

  8.降低调制温度,冬季与夏季的温差导致要达到同样温度必定冬季需要蒸汽量高

  控制颗粒料成品水分的关键在于调质和冷却两个过程。调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蒸汽的加入量和温度的控制一般根据调质前粉料水分含量来控制,而调质时间的控制应根据动物所处的生理时期的特性来控制。

  冷却器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成品料的水分与温度。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冷却器内颗粒料的水分含量和粒度大小来控制冷却的时间与风速。

  对我们生产的来说最关键的应该是冷却器。产品水分出问题首先查的是原料综合水分,接着是冷却系统,然后是蒸汽质量,最后是制粒和人为因素。

  实上原料在选择之后就是定下来的了,对于生产者来说一般情况是控制不了原料来源的。

  那么成品水分在生产控制中自然就主要在制粒和冷却,蒸汽可以提加2-3%个水分,冷却可以降低2-3%水分,轻重自然就差不多。加油加水也在生产中起到辅助水分的作用

  我想对于粉料,因为不存在调质,因此只要控制好原料的水分含量、原料和成品的储存环境温湿度就可以了;

  颗粒料水分含量应该是主要取决于调质时的温度、压力、蒸汽饱和度了。按照前人对于制粒条件的研究,似乎调质时水分应该在15-16.5%之间。实际上应该根据原料组成和当时的室温来决定

  加工之三

  冬天加工饲料的时候,加油管道出现冰冻怎么办?

  为方便大家学习,有价值的建议均一一整理列出。

  1、要注意喷油嘴的选择,混合时间,温度。

  2、加入适量的温水,让油化开。

  3、使用电热棒加热,控制油温不要过热!经常检查清洗油嘴!严格控制混合时间!

  4、买好油,加热

  5、做保温房处理,保证油处于融化状态。

  6、使用冬天不会凝固的油脂。

  7、用热水水浴加热,这样安全可靠,且节约热能。

  8、添加系统中要增加喷吹装置,每次添加完毕后要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将管道中的油脂喷干净,避免管道堵塞。

  9、热油碰到冷的物料冬天很容易凝固造成饲料结块。因为油添加少物料多,就算将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喷油混合时还是会很快散发热量凝固。目前常规饲料用油动物油脂的凝固点在30-35间,植物油脂(U/S=4-5)凝固点约10度左右。混合油脂可大约按2者比例和熔点的加权平均数算。所以在北方冬季几乎所有油脂都会凝固。比较好的方法是提前将热油脂和少量原料混合,之后投料。或者像贴内提到的用高油原料。

  饲喂之一

  冬天的应激

  冬季低温对家畜造成的应激主要涉及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昼夜温差及圈舍内、外温差的加大增加了冷应激的发生频率。而冷应激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并使饲料利用率下降。二是冬季的密闭保温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增加圈舍内的氨气浓度并增加圈舍内的湿度,使家畜处于一种长期的亚应激状态。

  针对以上情况,养殖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圈舍条件、加强通风及保温设施来减少环境应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营养措施减轻或消除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1、冷应激。可以采取的营养措施包括:在冬季圈舍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日粮维生素用量(倍量使用),可明显增加机体对冷应激的适应力并降低冷应激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在日粮中添加0.5~1.0%的油脂。油脂在给机体提供能量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机体对日粮能量的整体利用率,增加机体对冷应激的抵抗能力。

  2、冬季圈舍相对密闭导致舍内氨气浓度增加。圈舍中氨气主要由家畜粪便中残留的蛋白质和非蛋白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而来。粪便中残留的含氮化合物的量与产生的氨气量成正相关,即粪便中含氮化合物量越大氨气产生量就越多。因此,适当降低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并使用复合酶制剂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减少粪便中的含氮化合物残留可有效减少氨气的产生量。

  另外,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可有效降低圈舍中的氨气浓度。饲料中的益生菌一方面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粪便中的氮残留从而减少氨气的产生,另一方面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利用氨作为氮源供机体代谢需要,使已经产生的氨得到有效转化。微生物的这种转化作用在冬季相对湿度较大的圈舍中效果更加明显。在圈舍消除氨气方面选择微生物制剂时必须注意两点,即复合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优于单菌制剂;单位重量饲料中的活菌数越高使用效果越好。

  三、机体维生素D合成减少。

  冬季日照时间较短及遮光保温措施减少了皮肤接受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导致家畜皮肤维生素D3的合成量减少,而维生素D3对于钙、磷的吸收、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冬季圈养的家禽、家畜应适当提高维生素D3供给量,并适当提高日粮钙含量0.2~0.3%,特别是对产蛋鸡、哺乳母猪及没有运动场的圈养奶牛尤其重要。

  四、外界的低温使饲料温度下降。

  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外界温度经常低于-10℃甚至更低。对于长期存放在露天环境或没有保温设施仓库中的饲料而言,饲料温度几乎与外界环境相同。畜禽采食低温饲料以后,一方面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使饲料温度达到或接近体温;另一方面,家畜采食低温饲料将对胃肠道的消化机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饲料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因此,冬季尽量避免使用水分含量过高的玉米以保证配合饲料的含水率低于18%;对于高水分饲料(如青贮等)饲喂前应在圈舍中放置一段时间使料温上升;所有家畜在养殖过程中坚决杜绝使用冰冻饲料(特别是孕畜)。这样将对家畜维持正常的消化机能,避免粪便过稀甚至剧烈腹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冬季低温对畜禽养殖产生的影响涉及诸多方面,以上四点是大多数养殖场最常遇见的与营养相关的问题。当然,改善圈舍环境、优化圈舍内部设施,使畜禽在冬季能长期处于一种舒适的生存环境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饲喂管理之二

  在饲喂方法上,应先喂干料,再喂湿料。当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需要给猪饲喂温热的稀粥,以减少猪体内热量的散发,有利于保温增膘。最好的是生料,不要刻意加熟。

  饲喂管理之三

  饲喂标准如下:

  如下表:不同胎次,不同季度母猪的饲喂量,保健液在夏天只喂5%,其他季节10%。

  (注意:95天后改用哺乳母猪饲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