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先锋——杨雪峰 以创新带动发展

2023-05-10 14:56:27

新时代创新先锋

  杨雪峰,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吉林化纤集团党委常委、奇峰公司总经理。自担任子公司一把手以来,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整体部署、方针目标,开展质量提升创新、精细管理创新,技术攻关创新,带领奇峰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创新管理,为奇峰公司生产均衡稳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奇峰公司先后荣获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强、吉林明星企业、吉林市科技创新攻坚先进单位、国家差别化腈纶研发生产基地、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吉林省外商投资企业特殊贡献奖、腈纶短纤维、丝束、毛条评为国家级新产品、维护产品安全优秀国企业二等奖、全市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吉林省“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称号、吉林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吉林省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吉林市青年科技奖、吉林市劳动模范、吉林省外商投资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员等。

 

  强化管理创新,提升人员素质及设备保障能力


  他倡导“以人为本、铸就和谐;诚信为基、创新为魂;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的公司管理理念,将企业管理与人员素质提升、设备保障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风格,对外树立良好产品品牌,内部打造了高效的团队凝聚力。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他带领全员要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人、财、物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展品种,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实现一流管理水平。

在腈纶系统内,狠抓技术创新,思维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围绕着优质、高产、低耗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一是技术创新方面,他提出增加纺丝凝固浴、水洗、牵伸、上油各部的限流孔板及纺丝配方和现场工艺控制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约840万元;效率驱动型创新成果“腈纶聚合流程再造”,打破外方设计,使聚合流程更顺畅,减少聚合物烘干蒸汽单耗400公斤/吨,使烘干效率提高8%以上,稳定了聚合物含水,提高了纺丝可纺性。在集团公司腈纶系统推广,年可直接创效1800万元。他提出停用纺前加热器同时配以参数调整,改善纤维手感方案,经过现场试验,纤维手感变化明显,纤维手感趋向柔软滑爽,不但提升了产品质量,而且从根本上解决原液温度对纤维产品质量的影响,便于工艺控制。此项技术在生产线上进行推广应用后产品的整体品质得到大幅提升,而且纺前加热器能够停用可减蒸汽使用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200万元。同时,工艺控制改进后的丝束质量得到下游客户的一致好评,达到提质降耗双赢目的。


  二是在思维创新方面,他提出源头治理的新思想,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出对聚合母液系统加装过滤系统,对母液(生产污水)进行沉降过滤,可再次回收母液中含有的聚合物,并将过滤后的母液再次应用到生产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充分利用母液的热量,又节约生产用水量,排出的污水COD得到大幅降低。此项目的投产应用,年节约生产成本月200万元。提出再生腈纶纤维回收再利用的概念,通过技术攻关和改造,解决腈纶基废胶质量问题,突破外方设计,自行设计,扩大腈纶废丝回收能力,将腈纶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飞花、废丝等全部回收再利用,确保清洁生产,实行腈纶生产“零”损耗的效果,年可创效300万元。建立封闭自循环冷却系统。原设计毛条机械设备的罗拉冷却系统冷冻水循环冷却,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大修期间必须对罗拉冷却系统进行除垢处理,浪费人力资源,降低设备运行寿命,降低生产效率。针对这种生产环境,另辟蹊径,建立以脱盐水为冷却介质,对脱盐水进行降为的一套密闭冷却系统,彻底解决了罗拉内部挂垢问题,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年可节约维修费用近百万元。


    在碳纤维系统内,柔性调整、资源整合,以低成本突破碳纤维“贵”的难题。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他将原丝生产工艺与腈纶生产工艺进行对比,不断优化和改进原有设计,使纺丝5条生产线的柔性更强,品种切换更加科学、便捷、顺畅,经过调整原丝产能得到最大释放,由原设计的1500吨/年提高到目前2000吨/年,使原丝的生产成本下降5000元/吨。通过对公司各单元的热量平衡计算,将聚合、原液、纺丝系统热量整合利用,提出能源冷热分流,阶梯循环利用等建议并组织实施,收到良好效果,使碳谷公司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20%,综合能耗下降15%。组织锭位管理提高满筒一级品率,油剂实验、单价谈判、单耗降低等系列措施又一次实现原丝成本再降,让碳纤维“新”而“不贵”拓宽应用领域。


  二是在思维创新方面,多措联合,以攻关思维解决碳纤维“质”的瓶颈。原丝在下游碳化中突显问题是毛丝大、强度稳定性差。原丝质量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疾症”,也一直是吉林化纤碳谷原丝生产的困扰。杨雪峰以他30年的从业经验采取问题领题攻关突破模式,集合技术精英,发动机、电、仪、工艺、管理多专业,从源头到过程到细节剥丝抽茧,化难为简,把一个个硬骨头啃下来。聚合粘度控制线性攻关、纺丝牵伸固化控制、不达标的追宗溯源、降低系统杂质攻关、降低纤度CV值攻关等联合出击,先解决了纺丝可纺性差的问题,又解决了外观品质毛丝大的问题,进而保证强度理化指标的稳定与提高。12S 原丝碳化后产品达到日本东丽T700级水平,完成了12K原丝的产品升级;24K原丝的稳定生产提高了大丝束的生产效率,也开拓了碳纤维的应用领域,使24K碳纤维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压力容器上的应用不断扩大。


  立足生产稳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研发新品种


  在腈纶系统内开发新品种,以“新、独、特”占领、拓宽市场领域。


  为实现产品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他先后设计改造完成了添加剂型功能性纤维生产系统;研究开发出细旦(0.8D)腈纶纤维、低起球腈纶纤维、超柔羊绒毛条、蓄热腈纶纤维、高强度腈纶纤维、碳毡专用腈纶纤维、远红外腈纶纤维、不等长短腈纶纤维、高品质抗起球腈纶纤维、仿羊绒腈纶纤维、大有光腈纶纤维、醋腈纤维和华绒腈纶纤维等新产品。科技研发型创新成果“开发M系列腈纶纤维”,使采用湿法纺丝生产出的腈纶产品同时具有干法纺丝膨性好、滑爽、柔软等特点,并具有干法纺丝无法比拟的下游织造率高、可以纯纺等特点,在拉毛纱、包芯纱等领域有效替代了同类产品,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抗起球腈纶纤维产品的研发,打破日本垄断局面,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不断进步,使抗起球腈纶纤维质量跻身国际先列水平,,完全替代进口。同时获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每年销售约7000吨,创效1400万元;蓄热纤维和醋青纤维已获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和技术已获得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醋腈纤维的研发不但为纺织原料提供了一种新型纤维,同时该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正在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大有光腈纶纤维、超柔羊绒腈纶毛条和华绒腈纶纤维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已经推向市场,大有光腈纶纤维每年销售4000吨,新产品的市场化每年为公司创效约5000万元,并得到国内外用户好评。


  在碳纤维系统,坚定信念,科学布局,以破竹态势储存碳纤维“新”的能量。


  通过他与技术人员钻研技术、多次在现场做试验,研究出的“24K”大丝束品种成功进入维斯塔斯风电叶片领域; “12KK”新品种诞生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48K”大丝束配方投放成功;“25K”以“24K”孪生兄弟的新面孔诞生,25K作为独一无二无法模仿复制的首发单品,投放市场即超出预期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新品阶梯式推陈出新,让碳纤维市场活跃而有活力,生产线别与差别化品种科学布局让碳纤维的原丝源头供应强劲有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