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椿树沟村支书渠井萍登上省报《大众日报》!

2023-05-10 14:56:27

11月15日,省报《大众日报》5版刊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的“济宁实践”》的长篇报道,大众日报记者采访了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渠井萍,谈了乡村儒学建设对村里变化的影响。



报道中提到:

   “听课听得有良心了,再也没有打骂公婆的声音了,人人会唱《跪羊图》,孩子们都会背《弟子规》,大人做错了,小孩都知道提意见,村里一大批孝子贤孙涌现出来。”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渠井萍颇为感慨地说起村里的变化。自2013年3月第一期“乡村儒学课堂”在这里开课后,每月两次的乡村儒学讲堂成为村民的必修课,他们欣然接受着儒学的滋养和教育,从行为到心田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风民风得到根本性好转。




下面是渠井萍的报道:

穷山沟里的女支书


看不到车水马龙,高楼拥挤,满眼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听不到人声鼎沸,汽笛喧嚣,满耳的鸟语呢喃,风吹树鸣;见不到上网闲聊的村民,只看到奶牛场里匆忙的身影。这里就是位于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泗水县圣水镇椿树沟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很多人眼里不算是个官,但真要干好这个岗,也绝非易事。仅有826口人的椿树沟村党支部书记渠井萍,对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只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关于群众的每个平凡的事办好,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渠景萍正是凭着在农校学习增长的才干,凭着一心为民的决心,带领全村发展奶牛,让村民“牛”起来,乐起来。

一次农校的学习机会,定格人生目标

渠井萍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却从小就有一身傲骨。1985年9月,高中毕业的她从土洞村嫁到了六里之外的椿树沟村。婆婆单来英是村党支部书记,颇有“治村方略”。渠井萍知书达理,与婆婆相处十分融洽。渠井萍婚后第二年,村小学缺代课教师,她便勇敢在站了出来,舍了嗷嗷待哺的女儿,走上三尺讲台。正是渠井萍的这种担当精神,感动了村支两委成员,也感动了婆婆。1998年3月,村两委换届时,渠井萍当选村委成员,并担任妇女主任。从此,她开始了她的“仕途”。婆婆作为一个山村女支部书记,整天为群众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然而,渠井萍在佩服婆婆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同时,也看到婆婆身上的“短板”,干了多年村支部书记的婆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村庄规划和发展谋略。渠井萍暗下决心,要补上这个“短板”。为了帮婆婆制订一个可行的村庄发展规划,渠景萍不知熬了多少个难眠之夜,然而,由于受文化、眼界、思路等因素影响,对自己煞费心机的“作品”仍不满意。突然间,她产生了有机会就要到高校“深造”的愿望。


2004年,进修学习的机会真的来了。当时,济宁市委组织部驻村帮扶椿树沟村,工作组长王泽劲非常欣赏渠井萍的勤奋与好学。8月里的一天,王泽劲高兴地告诉单来英:“济宁农校开班,召收农村干部,学习两年。井萍符合条件,若愿意去,现在就可填申请表。”婆婆拿着济宁农干班申请表找到儿媳,语重心长地说:“你去上学吧,将来你是要挑大梁的,娘先给你扛着。”当时,渠井萍很纠结,女儿刚上高三,处于高考最关键时期,需要她的照料。然而,多年来沉积在她内心里对知识的渴望,很快化解内心矛盾。9月8日,经过层层遴选,渠井萍如愿跨进济宁农校的大门,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白天,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晚上,在宿舍里挑灯读书。她将理论和实践,一股脑儿全装到脑子里。


2006年9月,渠井萍回到村里,“辅佐”婆婆治理村庄。细心的婆婆发现,儿媳参与处理的大小村务,章法有度,合情合理,很有人缘。婆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位七旬老人有意识地让儿媳多参与村务处理,打算再过几年,自己就“隐退”,让位给儿媳。2008年3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本想还再干一届的婆婆,却在村支部换届中,被提前退休了,儿媳“接替”了她多年打拼的位置,渠井萍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那段时间,婆婆心里总是闷闷不乐,心想:“我在村里干了整整25年,也干了不少事吧,还不如儿媳上了两年学抓人缘。”后来,婆婆想明白了,她和儿媳是两代人,新农村建设就得需要儿媳这样的有文化有技术的支书。渠井萍果然也没有辜负婆婆,从婆婆肩上接过带领群众致富的重担后,一刻也没有闲着,将所有心思全放到村里。不仅群众对渠井萍啧啧称赞,婆婆也不停地为儿媳点赞。一时间,“婆媳支书”成为美谈。


思路决定出路,学习改变人生。渠井萍正是有了在济宁农校这段学习的经历,才增长了才干,开拓了视野,为她在这个“小官”平台上施展才华,打下了基础。


一个大胆的决定,给村民插上致富的翅膀

“在其位,谋其职。”上任之后的渠井萍深暗其理。“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烧,渠井萍似早已胸有成竹,修路、治水、保平安,她连搞三个“大动作”,村民对渠井萍一片欢呼。然而,这时的渠井萍脑海里蹦出一连串的问号:椿树沟村的资源是什么?发展优势在哪里?如何让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渠井萍为此辗转反侧,很快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村里的资源是拥有1976亩荒山,村民有养牛的传统,并且她在农校时学习过养牛专业知识。于是,她几经学习考察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位于村东的红山坡上建奶牛场。她这个带领大家致富的决定,像一声春雷在椿树沟这个小山村上空炸响。渠井萍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伙议论纷纷,“这刚上任的女支书,确实有两把刷子。”“我看行,不亏是个农校干部。”“跟她婆婆有一拼。”


虽然找到了致富的方向,可是又一大难题摆在了渠井萍面前:如何在没钱的情况下,在一片荒山上建养殖场?开弓没有回头箭。渠井萍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银行借钱,可是银行认为在这样一个毫无经济基础的穷山沟建设大规模的养殖场风险太大,况且她一个女书记肯定支撑不起如此大一个摊子,拒绝了她的借贷要求。吃了闭门羹的渠井萍就想:没钱就不干了吗?“不,银行越是不借钱,我越要干好,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干实事的人!”


凭着这一股倔强劲,渠井萍不顾家人的反对,把在县城刚买的房子以及家里的大车卖掉,又找亲戚朋友借钱,凑了一部分资金。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党员干部们也自发地集资。其中,村民单来英主动送来的七万元钱,至今渠井萍还是记忆犹新:“我想给她把利息按高着点算,她都不愿意,就按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是人家信任和支持我这个书记的工作!”


搞养殖的起步资金解决后,养殖场开工建设。她吃住都和工人在一起,她认为这样才能加快养殖场建设速度,保证建设质量。村民心疼地说,那段时间,原本又白又胖的渠井萍变成了又黑又瘦的“黑妹子”。据村民介绍,有一次,渠井萍一直忙活到夜里十二点多,夜里一片漆黑,路上不时有一两只黄鼠狼飞奔而过,大家也都早已进入梦乡,胆小的她把摩托车骑得飞快,由于道路起伏不平,渠井萍不小心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但是第二天,她不顾疼痛,和往常一样回到了工地上。


集体力量大,红山奶牛养殖场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养殖场是有了,可是没有奶牛和设备也没法投产。渠井萍在济宁市委组织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时任蒙牛公司处长的张良。经过渠井萍的软磨硬泡,张良到椿树沟村考察,看到在荒山上拔地而起的养殖场很是震惊,对渠井萍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女丫头,不容易啊!就凭这一点,我拿我和我老婆的工资给你作担保,让蒙牛把设备先佘给你,算是对你这个女书记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之后渠井萍成功争取到了蒙牛的支持,并与蒙牛集团泰安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挤奶设备火速上马。2008年4月18日,渠井萍又带着王辉代、单元红等人到青岛购进了60头带胎奶牛。第二天,有些奶牛就开始产奶,当雪白的牛奶源源不断地通过挤奶器流进奶瓶时,渠井萍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激动之情难以言状。2010年3月,渠井萍成立了百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该社被评为山东省示范合作社。


养殖规模上来后,渠井萍又考虑如何走品牌化道路。她记得,在济宁农校学习时,懂得许多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成功的案例。为此,她也要向品牌化要效益。2012年9月,她在泗水县城投资建设了第一家“红山鲜奶吧”,将优质的鲜奶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者的餐桌。目前,已开发出鲜奶、酸奶、冰淇凌等五大系列20多个奶产品,“红山”品牌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石激起千层浪。红山奶牛场的发展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济宁市委组织部对多年帮扶的椿树沟村更是厚爱一层,多方协调资金,帮助村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泗水县委办公室等部门联系帮扶椿树沟村,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自此,椿树沟村尤如一个滚动的雪球,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轨道。


偿到农校学习甜头的渠井萍对农技致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她为解决农技“最后一公里”,让像她一样渴望技术的农村人,也能得到“及时雨”。她多次到济宁农校找校领导,介绍她的养牛致富经,并乐意把红山奶牛场作为农校的实践基地。农校领导被这个执着学员感动了,决定在椿树沟村办个“送教下乡班”,教师由农校派出。2012年9月,在一阵鞭炮声中,椿树沟村高级技术学院分校区正式挂牌,共招收102名学员,开设了种植、养殖两个班。从此,高级畜牧师、农艺师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椿树沟,周边的农家子弟在家门口就能聆听到实用的农技知识。


一生无悔的追求,永远工作在路上

村民富了,渠井萍乐了,然而她的身体却陷入了危机。正当她想进一步为村庄的发展整理思路时,一向壮实的渠井萍却接二连三地感冒起来,连嗓子也逐渐嘶哑起来。家人亲戚多次劝她去医院做个检查,但渠井萍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认为自己肯定是最近给累的,挺一挺也就过去了。村里小水坝还没完成修建,农村环境整治、汇源地瓜汁项目、村内道路修建、文化广场建设都是她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喉痛疼得厉害,她就随便吃几个润喉片,对劝她去医院做检查的人说:“村里的工作还没干完,走不开!”


最后疼的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就腾出时间去县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令她难以接受,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她看到家人难受的表情,就装作没事人似的说:“我能吃能喝的,啥病也没有!”她得癌症的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泣不成声:“渠书记这病就是活活给累出来的,穷的时候,你跟着俺吃苦受罪,现在我们都富起来了,可你一个人却躺在医院了。”


医生建议她去市医院再次做详细的检查,但恰逢省里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渠井萍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不顾医生的劝阻,挣扎着回到了村里。她原本打算等着科教班开班之后,她再去做检查。可开班之后,渠井萍又放心不下老师们的饮食起居,再次推迟了检查的时间。“人家都是博士,研究生,大老远的来到我们这里免费给我们讲课,照顾不好人家,我心里不安生。”


直到2012年12月13日,渠井萍才来到济宁市附属医院接受全面检查,经过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医生建议动手术。临动手术前,渠井萍还嚷嚷着:“我没病干嘛拉我来检查,这可好,没病也让你们整出病来了,村里还一大摊子活等着我呢!”在家人的劝说下,渠井萍被迫留在医院接受手术。万幸的是,由于发现较早,渠井萍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之后便是化疗,当时渠井萍并不知道化疗是什么感觉,当看到那红色蓝色的药水滴入自己的身体时,才感觉十分恶心、难受,嘴溃疡了,全身关节疼痛,肝脏、肠胃全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最痛苦的是每天晚上都疼得睡不着觉,有时化疗反应得厉害,连饭都吃不下,只能靠输液维持体力。


躺在病床上的渠井萍在治病的同时心里也时刻想着村子。刚出院没几天,她就瞒着家人,一个人又偷偷地跑到奶牛场。就这样,身体稍好一点,渠景萍又开始帮着村里实施农网改造工程,给奶牛场建干储料室、沼气池等繁琐工作。渠井萍工作劲头依旧和从前一样。用她的话说:“村民生活好了,才是我做大的幸福。”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七年的努力,渠井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椿树沟村的石头房子变成了砖瓦房;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连成一体;奶牛场、汇源地瓜汁厂初具规模;房前屋后花草芬芳、绿树成荫;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000元达到了现在的6500余元,翻了好几番。至此,椿树沟村成功地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渠井萍的工作还在继续,她想着今年要让家家户户都有水吃;要再买一些奶牛,确保人均一头牛;还要再建个养老院和幼儿园,确保村里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想着加固生产路,想着加强村内绿化……如今,她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品质,已化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着椿树沟的人们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前进。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