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回归自然 解读海绵城市

2023-05-10 14:56:27


背 景 解 读


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上,“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3年12月12日,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1月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路径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细化了地方城市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方法。

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利用各种路面、屋面

地面、绿地下渗

从源头收集雨水





降低雨水汇集速度

延缓洪峰出现时间

降低排水强度

缓解灾害风险





降低峰值流量

调节时空分布

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通过措施净化雨水

改善城市水环境




雨水资源化利用

缓解水资源短缺

提供用水效率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避免内涝灾害





吴江概况


吴江区位于苏州市主城区南,地势低平、水网纵横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特征,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大型的“海绵”。根据《吴江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内容,吴江海绵城市建设启动区面积4.93平方公里,位于太湖新城,北至木辉河、双板桥,南至体育路、江厍路,西至东太湖,东至鲈乡北路。主要涉及道路广场、建筑小区、水系河道整治、绿地公园的建设。吴江区多规融合建成区面积约51平方公里。





建设目标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围绕“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为重要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他们什么时候能向我认错?我能等到那一天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