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全国多数地方继续涨价,四川的更新价格为6元.

2023-05-10 14:56:27

一、2018.4.1 猪价

全国猪价

二、2018.4.1乐山生猪.买卖信息:

欢迎传送信息.免费登记)

三、猪舍有害气体分析及控制措施:

   随着国内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猪舍环境因素对猪只的影响也口益显著,猪舍的有害气体是猪舍环境控制的第一要素,猪舍中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对猪只的正常生长及生产性能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猪只的料肉比,从而影响生产和经济效益。

   猪舍环境是影响生猪养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猪舍环境因子主要有温湿度、光照、风速、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环境中的温度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幼仔成活率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猪的健康生长、诱发疾病以及提高料肉比等,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我国国家标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规定:保育猪舍的适宜温度是20-25℃。低温对猪生产性能影响的一切后果都与湿度有关。保育猪舍、哺乳猪舍要求氨气含量不超过20 mg/m3,硫化氢的含量不超过8mg/m3,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300 mg/m3,其他阶段要求猪舍氨气含量不超过25 mg/m3;硫化氢含量不超过10mg/m3,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不超过1500mg/m3.

随着信息化的快递发展,国内外对猪舍的环境监控信息系统发展迅速.能够对猪舍中的有害气体、温湿度、光照、微尘颗粒等因子进行监测。

(一)有害气体对猪只的主要影响:

1、硫化氢的影响:

    猪舍内的硫化氢主要来自含硫有机物的分解,如粪尿、饲料、垫草等,此外,粪中微生物厌氧还原硫酸盐也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害气体。它的气味难闻,即使少量的硫化氢也会产生恶臭。当猪舍内硫化氢浓度在70-150mg/m3时,会造成人类轻度中毒;在300-600mg/m3时,会造成人类中度中毒;而当硫化氢浓度在700mg/m3以上时,则会引起重度中毒而造成死亡。保育舍中硫化氢含量最高,对保育猪的危害较大.

2、氨气的影响:

    氨气是一种有毒、无色、易挥发、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猪的粪便、尿液和地而上浪费饲料有机氮发酵分解,氨气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气管炎等疾病。氨气对猪只的机能影响较大,据研究,猪舍中的氨气浓度一般应该不超过8-10mg/m3。当猪舍内的氨气含量为38mg/m3时,对猪的增重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当达到70-110mg/m3时,容易引起猪只打喷嚏、中毒性肝病和心肌损伤等疾病。

3、其他气体的影响:

    有害气体还有二氧化碳、氧化氮以及一氧化碳等,它们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猪的呼吸,二氧化碳过高,氧气则相对不足,影响猪只正常生长。一氧化碳过多会影响呼吸、循环以及神经系统四。猪舍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一般应该不超过15 mg/m3

    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不同的。母猪与肥育猪的氨气排放量有巨大差异。幼猪和育肥猪在生长期间氨气排放显著增加,夏季氨气排放量最大。国内外对猪舍中有害气体的研究有很多,对育肥猪的氨气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为,育肥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07.18-424.42mg/小时。

(二)有害气体的控制措施:

    有害气体的控制措施,通常会从猪舍选址、日常管理、饲养密度、通风、粪便处理、饲料优化等方而进行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猪舍设备以及自动监控系统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气体的含量。应尽量将猪舍的选址定在周围有一定绿化措施、周围无居民、无化工厂的地方。同时注意日常管理规范化,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缩短排粪周期,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等都是畜牧养殖所要考虑的问题。

1、常规控制措施:

    1)通风控制。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舍饲养密度较大。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风能借助换气来稀释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是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最直接的方法,所以通风系统是保证猪舍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猪舍通风换气不仅会使猪体感到舒适,而且会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猪舍通风方式有屋顶通风、横向通风以及纵向通风3种方式。根据猪舍选址、布局以及方向等因素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虽然可以排除有害气体,但也使得舍内温度降低,温度过低易引发猪只感冒、咳嗽等疾病,所以选择合适大小的通风强度,合理使用通风系统,会增加动物福利。猪舍内环境适宜不仅有利于猪只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好地工作。

    2)饲养管理。

    控制有害气体可以从猪只的饲料着手。在相同营养价值下,减少粪便中氨的含量,从而减少空气中氨气的值。保健养猪技术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进而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猪舍环境污染的方法有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阶段饲养、配置氨基酸平衡日粮、公母分饲、减少铜锌的排泄。

    添加合成的氨基酸,降低粗蛋白质的水平;日粮中添加除臭剂(比如:沸石、海泡石等);添加酶制剂或酸制剂,提高氮的利用率等,都是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方法。例如鲁抗生产的益诺安,是一种生物料剂,可供猪只食用,它是一种复合益生菌及酶制剂,其不仅可以改善畜禽肠道健康,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竞争性地抑制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还可以在日粮中加环保除臭剂,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从而减少猪只的呼吸道发病率。降低料肉比,有利于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效益。

    3)粪便处理。

    粪便是大部分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所以粪便的清除可以有效地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猪舍粪便清除的方式有水冲粪、水泡粪、人工清粪等。不同的排便方式也会影响猪舍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通过不同对比实验结果得出,水泡粪不利于猪舍的保温,增加了猪舍的湿度,提高了有害气体氨气的浓度,保育猪腹泻率升高,如果人力物力允许的话,尽量选择人工清粪。

    粪便的pH值也影响粪便释放有害气体的量,所以在粪便中加入化学及生物除臭剂、酸化剂以及其他方演用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如EM菌液是利用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高效活性菌剂,无污染,无公害。它具有造就良性生态的基本功能,在猪舍喷洒EM菌液,能极显著地降低有害气体氨和硫化氢的浓度,使猪舍内部空气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生猪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促进当前的养猪业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荷兰人设计了一种猪舍恶臭气体收集治理新技术,猪舍采取封闭式负压吸风设计,所有猪只均在网床上饲养,网床下设集粪尿池,池内盛有水,水面附有一层生物膜,可有效控制粪尿异味扩散。集粪尿池每7天清理1次,各集粪尿池交替清理,集粪尿池设计一定坡度,清理时打开闸门,粪污主要靠重力排出,仅需少量冲洗水。粪污水排入特定处理池,内含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装置,动物粪污处理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周边农田、果园灌溉,得到资源化利用四。

2、自动化监控:

    由于猪舍中的环境因素对猪只正常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环境中某一因素超标都会引起猪只的不适,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测猪舍内的环境因素也不是一件难事,所以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有害气体在哪个浓度范围内会引起猪只什么样的不适,猪舍的结构以及清粪方式对有害气体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这些有害气体是怎么产生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且测量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因为人和猪只呼吸的位置不同,而不同高度有害气体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在监测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尤其是冬天,外界温度较低,开窗通风会使舍内的温度骤然下降,容易使猪只患上感冒及其他疾病,所以一般不开窗,在冬季监测猪舍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量是至关重要的。

利用猪舍氨气自动排气装置,可实现对猪舍内的氨气监测,当超过规定值时,启动排风扇。规模化猪舍,利用屋顶进风,地下航道抽风的立体空气综合控制技术,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明显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还保证了舍内温度,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利用规模化猪场立体空气综合技术与普通猪舍普通排风扇通风作比较,用复合气体检测仪”对前门、舍中、后门3个位置的有害气体的量进行对比,发现该技术能有效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量。

3、猪舍设备结构:

    不同的地而结构产生的氨气的量也是不相同的。对比氨气排放量,发现:实心地面猪舍>半缝隙地面猪舍>生物发酵床猪舍。

    测量位置与管理因素也会对空气中氨气的值有影响,畜舍中的氨气的值随着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距离地而0.2米处的氨气最高,温度升高,氨气的浓度也会增高,在粪尿混合物中由于微生物脉酶的存在,尿素分解速度要快很多,但是其活性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最适温度6070℃,在此之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于猪舍温度不会达到那么高,所以温度越高其活性越大。温度升高也使得溶于水中的氨气分解出来。综上所述,降低温度有利于降低氨气的含量。

    氨气易溶于水,所以冲洗会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所以氨气的含量也会更多。通风换气是减少氨气含量的重要方法,但在冬季加大通风换气则会降低猪舍温度,对猪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可以通过降低尿中尿素的浓度和粪浆中氨的浓度、减少粪浆的挥发而积、降低粪浆pH、降低粪浆温度和及时将粪浆清除出猪舍等方法减少氨气排放。具体可操作的减排方式主要包括猪舍内采用合理的地板类型、增加清粪频率和调整饲喂方案等。

(三)分析与结论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畜禽舍内有害气体的控制方法分析.不管是在猪只的饲料中添加益诺安益生素,还是在猪舍内喷洒EM药剂,都旨在降低猪舍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现代化的猪舍一般是有漏缝的地板,采用排风扇以及开窗进行空气流通,自动化喂食饮水,所以对于设备上的要求基本上符合,对于生物发酵床还需要垫料与生物菌剂,同时垫料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一般不会采用。虽然国内外研究猪舍中有害气体的产生以及带来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的报道有很多,但是较长时间监测猪舍中的有害气体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量变化的研究不是很多。猪舍中的有害气体对猪只以及工作人员的危害性较大,所以要格外重视。

四、母源抗体的消长与疫苗首免时间的关系:

   仔猪在10日龄以前,是测不到本身所产生的抗体的。之后,猪所产生的抗体大都属于IgM膜结合型抗体(防守型),而IgA游离分泌型抗体(进攻型)含量较少。因此,小猪的健康主要由母猪的母源抗体来保障。

 疫苗免疫效价的高低,除受到仔猪自身因素和外在条件影响外,母源抗体的干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小猪的疫苗首免时间及免疫程序,应根据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的时间来制定。如何避开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是疫苗免疫成败的关键,在无法避免母源抗体干扰时,应适当在仔猪首次免疫时增加疫苗免疫剂量,来减少疫苗中抗原物质被母源抗体中和的程度,但要将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药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仔猪免疫麻痹过敏等现象的产生。

 如果首次免疫完全被母抗中和,那么第二次免疫就变成了基础免疫,其抗体维持的时间很难超过两个月。另外,当猪群存在免疫抑制疾病时,疫苗免疫的效果也会大大受限。因此,猪场免疫应综合考虑多种疫苗的联合防控,减少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母源抗体开始下降后的第510天就要考虑接种疫苗,或者是母源抗体下降的7至12天内,必须让小猪获得主动免疫抗体。如果当母抗下降至50%临界线时还没接种疫苗,猪群就变得危险了。

 以下是乐山红指针根据母乳中抗体消长规律与首免时间关系,做出的概括性总结: 

1PR.V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消长与疫苗首免时间:

 伪狂犬病活疫苗的保护期为45个月,建议母猪免疫采用普免,34/年。

 根据母源抗体不能阻止伪狂犬野毒对机体的潜伏性入侵过程的原理,推荐:对1至3日龄的乳猪进行滴鼻免疫,建议越早越好。由于滴鼻免疫属于占位免疫,免疫过程不会产生抗体,因此,不担心会被母抗中和。

 随着日龄的增大,仔猪体内母源抗体含量呈现下降规律,在第42日龄开始下降, 70日龄下降至54.55%,其中4256日龄下降最快。研究表明:35日龄前肌注免疫伪狂犬苗,会造成伪狂犬病毒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转化值均下降,说明母源抗体可能抑制了仔猪主动免疫抗体的的生成。疫苗中抗原物质被母源抗体中和了,并出现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低于同期母源抗体水平的反常现象。因此,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设计上,解决好母源抗体对仔猪主动免疫的抑制是关键。红指针认为是不能对哺乳期仔猪肌注伪狂犬活疫苗的。

 建议仔猪伪狂犬病的首免日龄(肌注)安排在4555日龄内,根据部分实验室检测数据发现,120日龄左右的肥猪的伪狂犬病毒的抗体基本为0,建议在7085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伪狂犬病活疫苗。

2MPS支原体的母源抗体消长与疫苗首免时间:

1)母猪免疫支原体灭活苗:通过SPA-ELISA法,来测试哺乳仔猪血清抗体OD值,把P/N1.5作为阳性标准,P为检测血清OD值,N为阴性对照OD值,通过实验发现: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OD值,明显高于未免母猪所产仔猪的血清抗体OD值。从出生至首次免疫期间,免疫组的母源抗体OD值均在0.60.65之间,在42日龄时仍高达0.41,呈阳性;而未免疫组,在14日龄时母源抗体检测数据已为阴性。

试验结果说明,母猪注射肺炎支原体灭活苗能诱导母猪产生较高的抗体,并能经初乳传递给仔猪。其母源抗体会维持至第30天才开始降低,到60天时,就会降至50%临界线。

2)小猪免疫支原体疫苗:猪的免疫器官一般需到1月龄以上才能发育完善,才能对外界抗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猪肺炎支原体这样的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不必追求过早的实施免疫。可通过母源抗体来延迟仔猪免疫的时间。但对于未免疫过支原体的母猪所产生的小猪,尽量在710日龄首免。

 为了更好的解决母抗的冲突,红指针的建议是,对57日龄的仔猪采取168株活苗进行肺内注射,肺内注射是一种占位免疫,不会被母源抗体中和。在25-30日龄再肌注1ml支原体灭活苗,效果会更好。 

3PRRS.V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抗变化与疫苗首免时间:(蓝耳)

 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普遍感染和引起持续损失的疾病,免疫程序非常重要。仔猪从母体获得的母源抗体,随日龄增加会逐步降低。在仔猪10日龄时,母源抗体从最高点开始下降,20日龄时明显不足,至4045日龄时,降至临界线附近(47.21 % )。根据蓝耳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和蓝耳病病毒特有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以及蓝耳病活疫苗产生中和抗体缓慢的特点,蓝耳病抗体至免疫后2128 天,才达到有效滴度,因此,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宜早不宜晚,建议1421日龄首次免疫。同时,做好母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的监测和商品猪群蓝耳病稳定性的监控。对于不稳定的肥猪场,建议在提前哺1015天的泰万菌素来净化肺部感染,并碱化肺环境,抑制蓝耳野毒的繁殖速度,停药3天后,方可接种疫苗。红指针不建议在没有确定本场感染毒株的情况下,接种不匹配的高蓝变异毒株,以免造成毒株间相互竞争和强毒株造成的长期的散毒现象。 

4PC.V圆环病毒的母源抗体消长与疫苗首免时间:

 由于猪的胎盘结构特殊,小猪无法通过胎盘获得任何母源抗体,因此,新生仔猪在哺乳前几乎检测不到PCV2母源抗体,吮初乳后则逐渐上升,1020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最高并在20日龄左右达到峰值,在32日龄时,己经降至临界线附近(51.74% )。超过上述日期后,感染抗体或兔疫抗体逐步攀升。因此,建议圆环疫苗在14日龄及30日龄完成2针免疫。

 国外研究证实:仔猪早期初乳摄入量少是引起断奶仔猪综合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地进行母猪和仔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圆环的关键措施。 

5CSF.V猪瘟母源抗体消长与疫苗首免时间:

 猪瘟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瘟免疫的成功。因此,各规模场应依据自己场猪瘟及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通过实验室抗体检测监测,来制定合适的猪瘟首免日龄。研究表明:免疫时,猪瘟母源抗体SN<1: 32时,疫苗才可以在多数猪上产生保护,母抗的SN1: 32-1: 512之间时,只有50%左右的猪只能够产生抗体,获得保护;母抗的SN>1: 1024时,免疫是完全无效的。

 猪瘟母源抗体在20日龄开始下降,在32日龄时己经降至临界线左右(51.43%),至46口龄抗体完全消失。因此,25-30日龄是仔猪猪瘟首免的最全时间。 

6FMD口蹄疫母抗变化与疫苗首免时间:

 对已经接种过口蹄疫苗的母猪的母源抗体消长进行监测,发现: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到50日龄时,母抗会降至临界线附近(46.86% )。至81日龄时,抗体完全消失。

 小猪接种口蹄疫苗后,在2835日龄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仍低于70%28天后,才能真正达到峰值86.7%  如果1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维持时间,可达5个月。对于120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强化一次口蹄疫免疫,可以保证口蹄疫的免疫效果。针对仔猪0MYA98毒株的免疫程序,推荐为35-40口龄的仔猪首免12mL,间隔4-5周,再免疫一次12mL多价苗。   

五、 怎样去改善环境?

第一是:猪场的选址必须有利于环保和生物安全控制。建议:通风、向阳、水源好;

第二是:猪舍之间布局和间距必须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建议采取引种区、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分离的多点式养殖和单向输出模式,区间间隔500米以上,舍间间隔4-8米,猪舍高度3-5米;

第三是:猪舍内必须保障通风换气和光照。建议:猪舍朝向一致,预留自然风道或人工制造循环风道。

第四是:安排合理养殖密度。建议每头占用面积:小猪0.4米²,肥猪1.2米²,母猪2.5米²,公猪8米²;


第五是:监控并调节猪舍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建议采取保温灯、保温箱、地暖、热风机、降温水池、降温喷头、降温水帘、冷风机、屋顶保温层、屋顶排气窗等方式, 控制猪舍温度    在16-26℃;保温箱温度:首周内,以每天降0.5℃的速度,在32至28℃之间递降;公猪舍的温度要求在17-20℃,高于30℃时, 会出现死精,建议使用空调和空气过滤器,也可在圈后方   建降温水池;猪场内的整体湿度控制在50-70%,风速 2-3米/秒,冬季严防“穿堂风”造成感冒;产房氨气低于20厘米³/米³,产房氨气低于25厘米³/米³,硫化氢低于10厘米³/米³,二 氧化碳低于1500cm³/米³;种猪舍光照强度应保持在200-300/l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500-600米³的猪舍空间,安装一台柱流风机来拉动舍内空气循环。

第六是:合理设计产床和保育床高度及圈面坡度。建议,育肥舍地面为水泥人字印防滑地面,坡度在  3-5%。分娩室和保育舍为水泥光滑地面,坡度大于10%,最矮处的离地高度,应大于0.4米;

第七是:建造有效的消毒系统。 建议在门口建造“水池喷雾室+紫外更衣室+水池喷雾室”三重消毒 通 道,在进引种舍、妊娠舍、分娩舍时,都建立“沐浴+消毒+干燥”复合型种猪消毒通道。


第八是:建造合理的舍内、外排污系统。建议舍内存粪沟宽度为0.3米,深度为0.4米;建水泡粪系统 的水面距漏粪板的高度>0.6米;舍外建排污沟以及一、二级化粪池,也可建干湿分离设备;

第九是:正确安装饮水器。饮水器离地高度为:公猪0.8米,母猪0.7米,保育猪0.4米,哺乳猪0.1米。

第十是:建造独立的饮水加药系统。建议:每圈安装一个饮水槽,方便对采食下降的猪,单独饮水投药。

第十一是:定期检查水的PH值和硬度,以及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数量。


六、怎样来优化管理?

第一是:制定全年目标:

        若母猪数为n,每胎产仔为m,母猪受胎率>85%,胎指数LFY≥2.2,哺乳期成活数>95%, 保育期成活数>92%, 肥育期成活数>98%; 制定母猪全年提供的断奶猪数PSY和肥猪数MSY; 预测母猪回报率RSY。

第二是:制定生产管理制度:

       日常饲喂、日常清洁、日常消毒、环境监控、轮流空场消毒、全进全出消毒制度。

第三是:引种隔离制度:

        引种猪经“消毒通道”净化后,在引种观察区,接受1个月的疫苗免疫、驱虫保健和同源感染。

第四是:公猪管理制度:

        公猪日喂量5-6斤;每天运动1小时,每周建议采精2-4次,定期检查精子质量;保持适宜温度。

第五是:母猪管理制度:

         母猪胎次结构为:1-2胎占40%,3-6胎占50%,6胎以上占10%,前三胎,应分胎次分区饲养。

      (1)、母猪选拔制度:

         选择4月龄、体重120斤以上的母猪,要求6对以上,外阴合格,体格适中,无疾病;6 月龄时,体重在200斤左右,开始限食 4-5斤料/天;至 8 月龄,体重达240斤左右的,再进行二选。发情三次后,才能配种,配种前15天,对母猪进行短期优饲,饲喂量提升至 6-7斤/头,以促进排卵,配种后25天内,将饲喂量降至4-4.5斤/头, 便于胚胎着床。配种前的1个月内,需要完成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细小疫苗应接种2次。

      (2)、母猪淘汰制度:

      母猪群的年淘汰率为30%,每年补入的率为10%,保持母猪的年轻化。淘汰标准为 : 

     ①超过10月龄不发情的;

     ②断奶50天不发情的;

     ③三次配不上的;

     ④两次流产、难产,早产的,或两次产仔数在6头以内的;

     ⑤哺乳能力低下;

     ⑥有食仔癖或其它恶习的;

     ⑦损伤过多的;

     ⑧有严重传染病的。

      (3)、母猪净化与优化:

      在配种前后1周、分娩前后1周、泌乳期1周,用药物净化猪病;重胎期用营养剂优化猪体质。

      (4)、母猪围产期管理制度:母猪产前2周,对产房消毒:

      ①第1天,拆洗设备,再用消毒剂浸泡;

      ②第2天,用碘或火焰枪消毒产床,用火碱消毒地面;第二天, 冲洗并风干;

      ③第4天,用醛消毒。自然风干3天。

      ④猪进去前, 把 饮水器的污水放尽。

      ⑤待圈面干燥后,在第八天,将已经过 驱虫保健的母猪, 经消毒通道净化,转进产床。产 前7天至产前2天,饲喂量逐渐降至4斤,产前1天停料。当母猪排出羊水时,表示0.5小时 要产,应马上消毒母猪的及后躯,打开保温设备, 垫上防烫口袋。分娩结束后, 再次消毒母猪的及后躯,并给母猪注射头孢+鱼腥草+氯前列醇,在当天和第二天,各清宫一次。让母猪在产后4小时内充足饮水,来刺激泌乳。初生小猪3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并肌注长效头孢。

      ⑥产仔当天,母猪喂2斤料,以后每天增加2斤,直到最大喂量。

      (5)、运用母猪早期断奶技术:

建议21天断奶。断奶前5天开始逐渐减料,断奶当天仅喂6斤,以辅助仔猪人工断奶。

七、公众平台介绍:

(一)阅读区域,包括十二个板块:

(二)自动查询功能:

       在文字栏输入并发送文字,平台会自动弹出相关的猪病信息(文字、图片、视频、方案)。

(三)公众号桌面快捷菜单的建立方法:

(红指针兽药.公众号入口)

想了解更多资讯,长按识别二维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