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的工匠精神超乎你想象!“另类神探”吴盛,他靠什么行走江湖?

2023-05-10 14:56:27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以执著、耐心、严谨、专业、精益求精等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必成为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


  在开化,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批“工匠”,他们摒弃了“短平快”的粗制滥造,用执著对抗着这个“浮躁”的社会,他们耐得住寂寞,将技术做成了艺术。他们让我们相信: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为此,开化县新闻中心联合县总工会联合推出了“开化工匠”栏目,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助推开化发展。


  今天,我们刊出“开化工匠”第一篇——“吴盛:电路世界中的‘神探’”



  在一家生产有机硅单晶及其系列产品的化工企业,电气工程师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每一位工人都可以清楚地回答,他们是企业生产运行的“强大后盾”。而在电气工程师的队伍中,高级技师吴盛无疑是“灵魂人物”一般的存在。




  从戴上“电工作业”字样的红色安全帽开始,至今已是28载春秋。28年来,吴盛坚守在合成材料电气工作的岗位上,每一台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机电设备上都刻下了他的烙印,每一项技术创新都锤炼着他的“工匠精神”。7月12日,记者走近了这位电路世界里的“神探”。



“电是一个世界”


  电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对于吴盛而言,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世界。




  1988年,20岁的吴盛从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毕业进入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向他展开。为了熟悉线路,交接班本空白的一面成了吴盛记录电路图的画本,所有感兴趣的、已经接触的、即将接触的线路都被他仔仔细细地画在了纸上。别人的手抄本他也一定不会放过,许多值得借鉴的线路图被他“转载”到了自己的画本上。正是这几本厚厚的图纸,成为了他进入电路世界的钥匙。



  吴盛对专业知识的痴迷,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工作之余,我就反反复复地研究图纸,尤其是自己弄错的线路,提醒自己一定不能错第二次。”吴盛的学习十分刻苦,“那时候没有固定的师傅,谁的水平好谁就是我的师傅,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一定会立马向老师傅请教。”那时候,“吃饭、睡觉、看图纸”俨然成为了他多年的日常生活模式。



  二十年来,设备更新换代,吴盛的线路图纸换了一本又一本。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一直保持着那份初心,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十年前,在POC编程的大潮来临之前,让吴盛嗅到一丝敏感气息的正是《电气时代》、《电世界》等杂志。“在这些杂志上我了解到了POC编程,于是下决心一定要掌握。”在吴盛的坚持下,合成材料成为了全开化第一个去学POC编程的企业。



  随着吴盛对电路世界的探索愈发深入,他的学习热情也愈发浓厚。两个礼拜前,他将厚厚一本《电工学教程大全》的光盘下载到了手机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看。在厚积薄发的沉淀里,吴盛看着开化合成材料壮大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他说:“想到这些进步中也有自己的一点贡献,总觉得特别自豪。”


“电路世界的创客”


  最近几个月,吴盛在思考公司的一项新技改项目。公司常用冷却塔对水循环进行降温,原理是用电机带动叶片进行冷却,如果能直接用水循环带动叶轮冷却,那将起到很好的节电效果。“目前公司已经通过了这个方案,我也期待着这个项目能为公司带来效益。”一谈到这些技改项目,吴盛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创新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徒弟朱洪的眼中,师傅不只是电气检修的行家里手,还是一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草根“创客”。




  去年,吴盛组织电气专业人员为公司构建了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用电管理的“机器换人”。通过电脑端、移动终端的浏览模式,系统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用电管理,大大减轻了巡查难度和频次。“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吴盛说。




  如今这套用电安全管理系统覆盖了全厂的各个工段,而当时的技改却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找到了一家衢州代理公司,但他们是专为宾馆做系统的,电压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企业。”于是,由吴盛负责的技改项目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为了将“三相四线”供电改成“三相五线”,他费了不少心思。现在,这套安全用电管理系统接待了三十多次外来人员考察交流,俨然已成为开化的一张“金名片”。




  一份安稳的工作从来不能阻止吴盛磨练自己的脚步。他积极参加技能竞赛、主动去杭州考试,他享受着这种与行家之间的切磋交流。去年,他还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开化职业技术学校的编外教师,每个礼拜为机电班授课。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气工程师。”


“有问题找老吴”


  当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电气设备故障时,“找老吴”一定会是工人们最常说的话。




  28年来,吴盛维修过的电气设备大约有两三千台。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车间生产就会停滞,这对于一家化工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徒弟朱洪还记得2005年的那次抢修,“一台电加热器的电缆着火了,师傅和我们通过人工将电缆重新接起来。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我们蹲守在修理车间五十几个小时,晚上只趴两个小时。”这样的抢修每年都有,有时候半夜一个电话,所有电气抢修人员都要立即到位。“很多我们处理不了的问题,师傅他都能解决。”




  从一个配电室走到另一个配电室,吴盛背着发黑的白色工具包,一天要走上好多遍。28年来,做好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有效处理电气故障是吴盛每一天要做的工作。这份工作普通,却绝不轻松。




  在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厂区的东面,有一家“三十五千伏合成变电所”,承担着电力输变电任务。在所有电气工作人员的心中,这个变电所是整个厂的“心脏”。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作,吴盛每天都会来巡查两次:看温度、开关气压、外表是否漏油等。无形的责任和压力催促着他不断前进,也锤炼着他多年来坚守在一线的“工匠精神”。




  脚下,吴盛走过的这条被汗水浇灌的路,满载着电气工作人员们的责任和重担,保障着全厂的安全运行。


版权归开化新闻网所有,转载须告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