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血栓止血检测】不同孕期健康妊娠妇女血浆蛋白S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2023-05-10 14:56:27

(本文转载新医学期刊2014年7月第45卷第7期,版权属于原作者。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内容出于非商业性目的,仅用于学习交流和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正或删除,谢谢!联系邮箱:wangxizhen@vastec.com.cn) 



  妊娠是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 血液常处于一种生理性高凝状态, 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生理需要, 孕妇凝血指标随孕期的增加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间凝血酶生成增加需要纤溶蛋白活性增加来保持凝血系统平衡。蛋白S和抗凝血酶是血清中天然抗凝物质,这些蛋白缺乏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国内外已有关于正常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研究报道,但是大多数只是对妊娠某一孕期进行研究,并且主要针对白人的较多,在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孕妇早、中、晚三个时期这两种蛋白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的变化,从纵切面研究整个孕期凝血功能。通过本研究为产科医生在孕妇妊娠期间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 月至2012年 3月就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科门诊并在我院足月分娩的健康初产妇,按孕期分为 3组, 每组各100 例,妊娠第12周末以前为早期妊娠组, 妊娠第13~27周周末为中期妊娠组,妊娠第28周及以后为晚期妊娠组。年龄 (28.2 ± 4.2)岁, 在妊娠期间未服用抗凝药物,除外: ①高血压、糖尿病、本人或家族的静脉血栓史、已经有遗传的或获得的易栓症等家族病史;②复发流产史 (3次及以上);③孕中期流产史;④发生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的病人;⑤发生孕期及产后静脉血栓事件及妊娠合并症等产科疾病。另取50例非孕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妊娠各组与对照组年龄、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  标本取材
一次性采空腹静脉血2 份,使用血凝真空管(109 mmol/L 枸橼酸钠溶液1:9 抗凝)抗凝。1份血标本于采集后当天完成检出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IB)。另1份血标本在采血30min 内,于室温下3000 转/分, 15min 连续离心两次, 取乏血小板血浆, EP 管分装,于 -80℃ 保存,用于检测血浆蛋白S及抗凝血酶Ⅲ(ATⅢ)。
2  检测方法
血浆蛋白S活性、 ATⅢ活性均采用发色底物法: 试剂盒均为DADE BEHRING公司产品。全自动血栓与止血分析仪来自CA1500(日本Sysmex公司产品), 按说明书操作。根据受检者吸光度(A 值) 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 AT:A 的含量, 以百分比表示活性。 ELISA测定血浆蛋白S含量, 试剂盒来自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样品线性回归与预期浓度相关系数 R 值为 0.92 以上, 批内与批间应分别小于9% 和 15%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游离蛋白S (FPS) 水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 品中人FPS浓度。PT、APTT、FIB 均 使 用Beckman公司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做两组以上组间差异性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APTT 在妊娠中孕组和晚孕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792,P=0.021), FIB 在妊娠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5,P=0.001)。 进而经q检验,APTT在中孕期和晚孕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 P<0.01)。 FIB在早、中、晚孕三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而PT 则无明显变化(P>0.05)。

 

二、 AT 活性在不同孕期妊娠妇女中的变化
AT 
 在 对 照 组 水 平 是(290± 30)g/L(90.3%±13.2%)。 AT 在整个孕期不变,妊娠各组无统计学意义, 活性 110% (95% CI:104%~115%) 见图 1。

 

三、 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浆蛋白 S 的量和活性的变化
妊娠期间,血浆总蛋白S的量 (TPS) 无改变,结合型蛋白 S 增加, FPS减少。FPS在妊娠早期便减少,一直呈低度活性状态,方差分析表明,FPS 在妊娠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326,P=0.000), 蛋白 S活性在早中晚孕期呈进行性下降(F=6.111,P=0.035)。 进而经q检验, FPS、蛋白S 活性在早、中和晚孕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或P<0.01),见表2。

讨 论

 凝血指标检测可以从正面反映孕妇凝止血功能状态。PT的长短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等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APTT 的长短则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内的凝血因子、 共同途径中的凝血酶原、 FIB等的水平, 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异常的一项很有价值的筛选试验。 FIB也称为凝血因子I(FI), 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球蛋白,在凝血酶水解作用下, FIB 分解形成肽 A 和肽 B,使 FIB 转变为纤维蛋白以止血, 同时也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本研究表明, 孕期 PT变化不大,外源性凝血系统稳定。APTT在孕中、晚期较早期相应缩短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内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 ,其中因子是该途径中的重要成分。虽然正常妊娠状态下, 凝血因子 在整个孕期随着孕周的递增有相应的增加, 但是因为凝血因子在妊娠中晚期可能无改变, 所以推测这可能是整个内源性凝血功能在妊娠中、晚期改变不明显的原因。 FIB 在早中晚孕三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IB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孕妇自身需要导致合成增加 (用于分娩时消耗), 另一方面则为孕妇体内纤溶活性随着妊娠进展而逐渐降低所致。 另外,FIB在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小板被激活时, 其膜上形成 FIB受体 GPIb/a, 通过FIB 的连接作用形成血小板聚集体, 最终成为血栓。 母体在孕期 FIB 的增加可能在维持凝血与纤溶平衡以及在母-胎界面稳定子宫胎盘纤维蛋白样层与子宫蜕膜的联系中发挥双重作用。 本次研究还发现, 孕晚期 FIB高达4.6-5.6 g/L说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在临床工作中对 FIB高于5.8g/L 以上者应密切注意血栓前状态的出现, 给予恰当的预防, 有效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AT是体内最重要的生理抗凝物, 是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一种, 能抑制或灭活凝血酶、 因子a、a、a、a及纤溶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同时也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轻受损血管壁及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 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T活性无下降可能由于妊娠期肝脏生成能力增强有关。

本结果显示,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随着孕周的增加将会有增强趋势, 机体呈现轻度的高凝状态, 这种轻度高凝状态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快速止血,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

正常妊娠时, 孕妇呈易栓状态, 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升高。 同时生理性抗凝血物质减少,表现为蛋白S活性显著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FPS孕期显著降低, 且早孕期就低下, 随着妊娠延续呈进行性下降, 与既往研究相似。在早中晚孕期蛋白S平均活性分别为(67.42 ± 15.49)% , (57.91 ±14.40)% 和 (47.49±11.81)%, 提示妊娠期蛋白S在各孕周的参考范围应是不同的,不能用非孕期的标准来评估妊娠期蛋白S缺乏症,本研究样本共300例健康初产妇, 初步探讨了我国北方正常妊娠妇女各孕期的蛋白S水平。 但不足之处为单中心、样本数目仍然偏少,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人群资料制定适合中国人孕期的诊断标准,为临床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略



长按二维码关注“威士达凝血团队”,我们努力做好大自然的搬运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