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跟伤寒论较较真!

2023-05-18 23:00:13

点击"TY时光"这里是中医的田园时光

福贵导读


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都有“汤文化”,饮汤,不在其美味,而是能从中汲取水火交融,或者说阴阳交融的均衡能量。


越是古老的国度,越能发现远古即存在的“汤文化”,有学者发现,约在公元前8000 年~公元前7000 年间,近东地区的人就已经学会了“煲汤”,他们会在地上挖一个坑,铺上兽皮做锅,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在坑的周围燃起柴火。


如法国著名厨师路易斯• 古伊所说:“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


作为世界上最“早熟”的民族,中国人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当个“吃货”,只在意味蕾的片刻享受,所以中国人发明了“汤药”。火和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悄悄放散着草药的性味,通过这种微妙的气化,拓展了草本植物的能量,治愈人类几乎所有疾病。


有人说,张仲景之所以用“汤药”,是因为“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而我们想说,他对“汤药”所赋予的内涵,应比这句话深刻得多


本期带来,田原对话经方大家黄煌。




假如我是张仲景!


田原:《伤寒杂病论》里很多方,好像和日常生活相关,比如桂枝汤,张仲景喝完药之后喝一碗热粥,出点儿微汗……

黄煌:是这样。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患者这个时候已经处在一个血糖比较低的状态下,需要通过喝粥来补充能量,就像现在医院要挂糖水一样。喝粥有利于发汗,中医说粥能养胃气,生津液。

田原:也很简单。

黄煌:怎样理解桂枝汤呢?或者说,怎样理解《伤寒杂病论》呢?我们要穿越,需要回归,到张仲景的时代,回到东汉末年,我们跟着张仲景抄方,跟着张仲景看病,要这样的思路。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一个年代。战争年代,一些优良的社会资源,首先保证军事的需要,所以呢,名医作为一种社会稀缺资源,一定会被军人征用。那个时候军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定是医生们要重点研究的,要研究如何尽快治好病,保护军队的战斗力。我推测,张仲景当年身处军阀混战的中原,一定看过很多军人的疾病,特别是那些发热性疾病,所谓的伤寒病,张仲景看得更多。军队中爆发的那些传染病,样本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常见的与罕见的,典型的与不典型的,也最容易观察到,个体差异也最容易发现。只有在这种临床实践中,张仲景才能够写出如此真实传神的《伤寒杂病论》。甚至我大胆地设想,《伤寒杂病论》可能是一本军医看的书,军人的病,战争年代的常见病,在书里面可以反映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要写一本《伤寒杂病论》通俗本的话,就要在战争场景中来诠释张仲景的智慧,来展示经方的魅力。

田原:这个推测很大胆,也很有趣。

黄煌:张仲景一定看了很多军人的病,才有那么生动的记录,《伤寒杂病论》的每一条,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的案例。比如刚才说到的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证是什么?或者说,大柴胡汤是治疗什么病的?那是庆功宴以后,那个将军喝了很多酒,吃了很多肉,到了半夜里,肚子痛得要命,然后紧急召唤张仲景去。张仲景跑到帐中一看,见那将军痛得哇哇叫,一摸肚子,绷硬,吃太多了。什么病?宿食。该如何治疗?下!用何方?大柴胡汤。大柴胡汤一下,大便一通,痛就止了。那个将军生的可能就是胰腺炎,也可能是胆结石急性发作。“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实也,当下之,宜用大柴胡汤”,这句原文,可能就是当年学生记录下的那段张仲景的现场讲话实录。

田原:不管是什么病名,证都是一样的。

黄煌:是的,病不同,表现是一样的,证都一样,这个将军也可能是消化不良,都有可能。那现在我们回到桂枝汤的话题上。桂枝汤是张仲景的常用方,是军人常用的体力恢复方和强壮方。你看,一群战士从战场上下来了,已经是征战几回,他们疲惫不堪,身心交瘁,那时候战争要花体力的,大量的出汗,拼命的冲杀,还要受惊吓,刀光剑影,飞箭如蝗,一会儿一个刀砍过来,一会儿一个头飞出去……战役结束以后,他们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地,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到营地时,这些人都不成形了,一个个面黄肌瘦,一脸倦容,对这群军人怎么处置?要知道,对饿了几天的人是不能马上吃肉喝酒的,只能先一人一碗桂枝汤。桂枝汤是什么?姜汤啊,复方姜枣汤啊,就是我们家常的生姜红枣汤,再加点桂枝、芍药和甘草,煮出来,香喷喷,有点辣,有点甜,这是张什么方?驱寒方、抗疲劳方、调理方、强壮方。那些军人都喝下去以后,上粥!一碗热粥。

饿极了的时候最好喝粥,粥是什么呢?是糖,米粥最容易使血糖上升。糖尿病人不能吃粥为什么?它的糖化指数最高,瞬间可以升高血糖,饿得要死的人,昏厥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米汤,一下子血糖就上来了,循环功能就容易恢复,比挂糖水还快呢。喝粥后,张仲景要他们赶快盖上被子,睡觉。桂枝汤加上热粥和温覆,人到半夜,就会出汗了,浑身出透汗,是热汗,出了汗以后,人就有精神了,第二天,这些小伙子们生龙活虎,能上战场了。

田原:这是您演绎出来的?

黄煌:我演绎的。

田原:真有才,那有没有确实考证过?

黄煌:没有,我是为了理解桂枝汤,给学生编的故事,不是说的真实的历史,别误会。桂枝汤证有自汗,有脉弱,还要心悸心慌,还要怕风,都是那些体质比较瘦弱的人,再加上疲劳、寒冷、饥饿、创伤、精神紧张等持续刺激导致的,这种疾病,是古人认识的疾病,张仲景称为桂枝汤证,换句话说,就是桂枝汤病,或者说是桂枝汤综合征。那桂枝汤呢,是我们的生姜红枣汤的提升版。

桂枝汤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方,有的军人吃了桂枝汤以后,也出了汗,但身体还不好,那是病重了,发汗以后还在发烧,反反复复的,可能是肺结核了。这个时候,疾病处在迁延期,寒热往来,来来往往。那怎么办?用小柴胡汤呀!小柴胡是退烧方,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甘草、红枣,也是 7味药。

田原:小柴胡汤就能把迁延不愈的发烧给退下去。

黄煌:对呀,所以感冒并不全都吃桂枝汤,有的还是吃小柴胡汤。

田原:还有一些人吃了小柴胡汤也没好的呢?

黄煌:还没好,肚子还痛,疲劳,人也瘦了,那可能是肝脏出问题了,或者有的人是营养不良了,贫血了,就该小建中汤上了。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还要加一大块饴糖,麦芽糖啊,补充营养啊。腹痛的人、贫血的人、便秘的人,吃小建中汤最合适。吃完了以后他脸色红润,食欲上升,体重也能上升,所以,小建中汤是增肥方。还有的军人吃了桂枝汤以后,还不行,晚上睡不好觉,心悸严重,连肚脐下都悸动了,而且出汗多,体质非常差,头发稀疏,脸色惨白,那种就要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龙骨牡蛎了,方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种类似桂枝汤的方,多了,桂枝汤有很多不同的加味方。

田原:这样理解经方很有意思。

黄煌:还有呢!战争恐惧症,一听炮响,屁滚尿流,呆如木鸡,那就是张仲景原文所说的“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战争抑郁症、战争恐惧症的好方。就像电影《集结号》里头就有的,一说打仗就吓坏了,尿裤子,不往上冲了,吓得都不能动了。还有,美国大兵在阿富汗战场伊拉克战场也出现很多这种抑郁症,影响战斗力,还影响转业后的就业生活。这些人,吃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该有效。

田原:再没有别人这么解析《伤寒论》了,六经辨证都跑到九宵云外去了……

黄煌:我就这么解析,不要那些理性的东西,我就要感性的东西。

田原:很多人一听六经辨证就晕菜了。

黄煌:这就很好理解了嘛,老百姓听我这么一解释,就会用经方了嘛。再说说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这几味药干什么的?张仲景说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就是说这个女人喉咙里面有个东西堵着,像一块烤肉,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非常难受。

在我看来,半夏厚朴汤治疗的,可能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妇女,因为悲伤过度,不断哭泣,哭了以后,咽喉哽咽,老是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情绪低落。这是情志病,所谓的神经症,这个时候,用半夏厚朴汤有用。包括那个甘麦大枣汤也是这样。

战争中间要失去亲人,也可能她孩子死掉了,或者她的丈夫战死了,然后哭得过度引起的。读《伤寒杂病论》,都可以把经方放到这种战争背景下来演绎。

田原:如果这样演绎的话,张仲景是战争残酷的年代,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每个人也都在战争中,只不过这个战争是没有硝烟的,而且现代人的这种苦处,或者悲伤、恐惧,可能不亚于当时那个年代。

黄煌:一样的。所以现在柴胡剂、半夏剂用得更多,精神性疾病更多了嘛。

田原:战乱年代可能反而还想开了,豁出去了,死就死吧,现在还死不起呢。这么看病可太有意思了。

黄煌:好玩嘛。所以看病其实也不难的,很鲜活的形象就出来了,《伤寒杂病论》的原文就不是平面的东西,是立体的了,活的了。

田原:《伤寒杂病论》是一个很大话题,仿佛常谈常新。而您对《伤寒杂病论》、对经方的理解或者诠释,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中医的认知,我们还得再“约会”一次,仔细谈谈您书里写到的“经方体质”,您这么多年在临床上发现了哪些方人、药人,相信对人们使用经方来调整体质,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您所说,为人们重新了解经方,使用经方,打开一扇登堂入室的大门……




一张经方就是一个人



田原:您有统计了多少种药人和方人?

黄煌:我说的药人,不过是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半夏体质、人参体质等几种,这些药人,就是适合比较长时间并大剂量服用这种药物及其配方的人群。方人比药人更细一些,所以数量比较多,应该说绝大部分的经方,都有对应的适用人群,这都可以看做是方人。

比如说,我临床比较多见的方人有桂枝汤人、小建中汤人、大柴胡汤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人、温经汤人、温胆汤人、桂枝茯苓丸人、当归芍药散人、防己黄芪汤人、防风通圣散人、五积散人、荆芥连翘汤人,等等。

我的治学原则是不求其全但求其真,我只是将临床上发现的、那些常见的人群特征作了一些粗略的描述,而且这么多人,多是亚洲的黄种人,所以,是不全的,并没有对全人类做一个体质的归类或分析。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排除还会有新的方人出现,慢慢地,一步一步来归纳总结。比如,现在一些经方研究者就提出了当归体质、附子体质,还有很多方人,如乌梅丸人、薯蓣丸人等。我期待这些经验能够与大家共享。

田原:事实上您在做一个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工作。

黄煌:我在尝试把古代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试图破解古方使用的一些密码,这就是我的兴趣。

我发现,很多经方使用的密码隐藏在古籍的字里行间,隐藏在非常简略的表述之间,一直没有能够破译,我就是想做这个工作。

一些研究的成果,记载在我的一本小书里,书名《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我研究了张仲景五十味常用的药物,研究了他用这些药物的规律和指征。

田原:现在中药非常多,几千种,就是中药房里面,最少也有二三百种。真是很难辨识使用。

黄煌:其实很多药使用不到,关键的常用的,也就那么几十味。张仲景的使用频率达3次以上的,是这50味药。

田原:《伤寒论》是一本圣书,是一部不朽的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医配方的始祖。但是后人一直摸不透的是,张仲景没有药物学,《伤寒论》是本方书。那么,张仲景是如何认识每一味药的功能?

黄煌:这个问题好。他是怎么用每味药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

有人说《神农本草经》是《伤寒论》的源头。《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古老的药物学著作,与《伤寒论》应该关系密切,但是细细看来,两本书的风格还是不一致的。

何以见得呢?首先,《神农本草经》共收录365味药,为什么是365味药?和天数相应。全书的药物分类是上中下三品分类,上品是长生不老的,比如说,吃了以后能够轻身,延年不老,做神仙啊。而且你看这里面的功效大多都是悦颜色、水上飞等等。这说明《神农本草经》和东汉盛行的黄老之学、神仙学密切相关。

所以说,《神农本草经》虽然是谈药物,其中有丰富而且重要的用药经验,但编著者的出发点是在养生,是在成仙。

田原:《神农本草经》是一本养生家的书。

黄煌:对。一本服食家的书,还不是属于临床医生治病的书,或者说,不是疾医的书。古代,把医生分类,有疾医、食医、疡医、兽医四种,这个是《周礼》上的分类。

那么张仲景的药物学,就不能局限在《神农本草经》。

80年代中期,我在南京医学院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日本古籍,书名叫《药徵》,这是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吉益东洞所撰写的,他的《药徵》也是研究张仲景的药物学,其思路是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通过经方来研究药,他对经方方证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提取药证。

我借鉴了这种研究思路。在仲景方中,凡是用药超过3次以上的,我就可以来分析、归纳、总结。

田原:这个思路好。

黄煌:比如黄连,我找最大量方,哪张方用黄连的量最大,这个方证呢,就可以把它定为是黄连的药证;然后,再看最简配伍方,比如黄连阿胶汤,只有四味药,配伍最简单,黄连阿胶汤的方证“心中烦、不得卧”,就可以视为黄连证。

原来,在古人的眼睛里面,黄连既不是什么消炎药,甚至也不是清热药,那时没这个概念。在张仲景眼睛里,黄连就是除烦药,烦躁不安,“心中烦,不得卧”,翻来覆去,没法睡觉,那种状态要用黄连,而且大剂量用黄连,要用四两。喔,黄连原来是除烦药!对吧?后世用黄连,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后世有张方叫“交泰丸”,成分是黄连、肉桂,用来治疗失眠。

还有一张方,叫朱砂安神丸,也用黄连。黄连抗焦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更要大剂量使用黄连,烦,是一个使用黄连最主要的指征。所以凡是用黄连的,都有心烦,都有失眠。

田原:张仲景用黄连,还有小剂量的吗?

黄煌:有。只用一两,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黄连只用一两。

小剂量的黄连干什么?张仲景没有讲到烦,但他有讲到“痞”,讲到“利”,痞,就是胃里不舒服;利,就是腹泻拉肚子。

这种用法,那就和我们现在差不多,黄连用来治疗消化道的炎症,上腹部难受,他就用黄连,黄连治痞。

痞的同时会有烦吗?也有,只是比较轻,没有黄连阿胶汤那么严重。临床上,很多胃病的人睡眠都不太好,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田原:小小黄连大文章。记住了。我记得有医家讲过“黄连清火第一,败脾第一”。

黄煌:所以我们在使用黄连的时候,必须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很多药都和大脑有关,烦躁不安的人,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人,那个时候用黄连才有效。如果已经是精神萎靡,话也讲不动,心跳又缓慢,这时候黄连就不能用。

张仲景《伤寒论》的精妙之处,是用白描的手法,给你勾勒出一个方人出来,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鲜活的人在我面前,“心中烦,不得卧”,不就是一个翻来覆去,爬起来又躺下,焦虑不安的那个人吗?

我说,我们学经方,如果能把每个方人在脑海中显影了,学习就成功了……一张经方一个人,一百经方一百个人,经方已经个性化了,已经拟人化了,这是古代经方的魅力,这是《伤寒论》的魅力!

如果你一百个经方人熟悉了,记住了,以后临床上望、闻、问、切,一下就能知道开什么经方了。

田原:如此理解与使用经方,一张经方一个人,不管怎样说,经方穿越了时空。






今天我们的思维可真是跟着爆炸了一次,想象一下张仲景屁颠屁颠的给将军们诊病开方的场景,当真是非常喜感。

毕竟医圣也是人嘛。

不过为了学习,再多的联想甚至夸张都是有益的。让学习不再枯燥,那么灵光即将乍现。


谁说我不是张仲景?!


特别注明,本公众号文章欢迎转载,转载前请联系福贵(文底评论留言即可)。

福贵在这



就缺你的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