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春节要做的事

2023-05-18 23:00:13


那些年,过年要做的事……


       又到腊月了,按习惯的说法,一过了腊月初八,就该准备过年的事情了。打扫家,买年货,做花馍,炸油糕,红烧肉,等等这些事,都得有个安排。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就经历了这些事情,总觉得,只有这样,好像才有了过年的味道。

    

           一、打扫家

          准备过年,把家打扫干净,这是头等的大事。那么在哪天打扫呢,这是很有讲究的。从小就听母亲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灶王爷一上天,这样就可以打扫家了”。每到这天,母亲总是早早的起来,把灶台擦抹得干干净净。随后蒸上一笼花馍,买来一些水果,摆放在灶台上,虔诚的朝拜灶王爷。朝拜的时候,母亲还不停的念叨着什么。我有一次好奇,就问母亲在说什么,母亲说,我是在向灶王爷求情呢,让它"上天言好事,回来送吉祥。"这之后,家里就商量着打扫家的事了。

      我们家住的是父亲单位的一排一排的平房宿舍,前后有两间。母亲是山西晋中人,受家里传统的影响,不管生活过的如何的清苦,也要把家里收拾利利索索,干净整洁。所以,到了春节的时候,总是要找出比别人家要多出许多要收拾的地方来。抬头望望用麻纸糊的顶棚,有点黄了,该刷一下;环顾四周白色的墙壁,有点黑了,该刷一下;墙上有的地方掉皮了,要用灰补一补了;看看门窗上的木框,有点暗了,该刷漆了;爬下去看看床下的杂物,该整理了……环顾整个家里,好像那儿都该收拾一下。于是这些活,就都成了我和父亲,每年都要做的事情,记得上初中后,父亲是运输公司的司机,快过年的时候,往往是工作最忙的时候。由于我是家里的老大,那时,都快初中毕业了,所以,打扫家的事,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主力军了。

      有一年,我叫来了几个邻居的小伙伴,商量着,决定由我们几个一起,轮流把各自家过年打扫家的事情包了。起初,父母们还不大相信,后来看我们信心很足,就免强答应下来。于是,我们就摆开架势就干了起来。首先是按照大人们提供要求,到附近的杂货商店买来了刷墙粉,找齐了刷墙需要的刷子和登高的东西。刷墙的工具叫排笔,这种刷子,是由十多根和毛笔一样的东西沾合而成的,只不过毛比毛笔长和硬,不易脱落,是刷墙的专用工具。那登高架子从哪儿来呢?由于父亲的单位是汽车运输公司,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两个一米多高的废旧汽油桶在院里放着,于是这就成了我们的登高的架子,再在两个汽油桶中间搭放一块木板,这样就可以在空间来回的自由走动,刷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然后,就开始配拌刷墙水。把买来的刷墙粉加水按一定的比例搅拌均匀,拿一个刷子试着往墙上刷一下,试试浓淡。如果太稠了,就刷不开,容易有道痕;如果太淡了,就会使粉不上墙,直往下流。试了多次,总算达到了正好灰上墙,还不往下流的要求。这样,我们就各自分工,手忙脚乱的开始刷了起来。我个子高点,就负责刷顶棚,其它三个小伙伴则负责刷墙面。起初,每个人一手端一个放灰水的小塑料盆,另一只手刷墙,由于不大熟练,灰水直往袖筒里灌,没一会就弄的满身满脸的白灰,并且累的胳膊和脖子酸困酸困的。我们几个你看我我看你, 就笑个不停,坐在汽油桶上直喊累。稍为歇了一会儿,就又努着劲继续干,没想到慢慢的就熟练起来。刷的速度也快了起来,那感觉就好像是在一面墙上,描绘着一幅画,十分的惬意和自在。不到一个上午就把两间房子刷完了。等到中午,母亲下班回来的时候,墙和顶子也都凉干了。母亲笑着说:'哈哈,不错吗,你们这是给我们家画画啊。”我们几个仰着头,看到刷过的墙面和顶棚,浓一块,淡一块的,一道一道的,整个家成了花纹状的世界。母亲紧接着说;"这也挺好看的,就这样吧。你们辛苦了,我给你们做好吃的。'可是几个小伙伴却说不行,要再刷一遍。于是,吃过中午饭以后,我们又把那些深浅不一的地方补刷均匀后,才算是大功告成。就这样,我们用两天的时间,把四个小伙伴的家,都轮流帮着打扫完了。过年的时候,父母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们长大了,都能替我们干活了,我们也就老的快了啊”。

       平房的顶棚一般都是要两三年换一次。每到夜半三更的时候,总能听到老鼠在上面跑动的哗啦哗啦声和吱吱的叫声。加上烟熏就有了黄黑色的印道,还会有了许多烂了的黑洞。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有一个角都掉了下来。母亲让我把顶棚也重新糊一下。可是,那年芦苇杆特别难买,最后还是找到同学父亲所在的商店才买到。然后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把发黄的麻纸全撕了下来,把损坏的芦苇杆也换了下来。把新的芦苇杆裹上了一层麻纸,竖的部分钉在了房樑上,横的部分则搭建成了麻纸大小的格状,并用麻绳扎劳,最后才一张一张的麻纸糊了上去。这活,得确是一个技术活,做起来得仰头,举胳膊,非常的酸困。每张纸都必需糊的妥贴,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恰到好处,才能保证它一年四·季不至于裂开。那时小,什么事都想试着干。看着换然一新的顶棚,我们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二: 烫猪头


       过了腊月二十三,打扫完家后,准备过年的又一件事,就是做猪头肉。过年的时候,能买到一只猪头和几只猪蹄,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因为,平时很少吃到肉,过年能吃到色香味美的猪头肉,绝对是盼望已久的能够解馋的美事。有幸,我家的邻居阿姨,当时在肉联厂上班。即便是货物紧俏的年代,到过年的时候,也总能给我家买回一只猪头,或几只猪蹄。就凭这点,这位阿姨,在我们的宿舍区人缘就相当的好。当猪头买回来的时候,我们每次都要围着父亲,看他洗猪头。后来等我长大了,洗猪头不知为什么就成了我的事了。猪头虽然在厂里宰杀后,做过简单的处理,但拿回来之后,白白的猪头上,仍然能看到有许多黑黑的毛,密密麻麻的堆在上面。特别是在它的两只大耳朵的耳根处,耳窝里,还有那双细长眼的四周,撅起的鼻翼和嘴的部分,更加的明显。我拿来了洗衣服的大盆,把猪头放在里面,然后把烧开的一壶水浇在猪头上。猪头立刻就变得热起腾腾起来。面对猪头上四处的毛,我都不知该怎样下手去洗。起初是用手拔,但毛太短,拔不下;然后就用夹子夹,太细,夹不住;后来父亲对我说;‘那样都不行啊,得用火钩子烧红了烫啊'.”火钩子是什么工具?由于当时家家户户做饭和冬天取暖’,在家都要烧一个大的铁火炉。那么,火炉上的炉圈和炉盖烧热后,往火里加煤时,就的用工具把炉盖或炉圈挑开。挑炉盖和炉圈的工具就叫火钩子。它是用一根半米长的,大母指般粗的铁棍做成的,手握的部分搬一个弯,当手柄,另一端则是稍尖的部分,做成一个钩子形状,用来挑东西。那么除了火钩子,还有一个火炉的专用工具叫火柱。它是用一根将近一米的有小棍那么粗的铁棍做成的,它前面是尖的,是用来捅火炉中的碳块,使火通气,旺火时用的。于是,在这个时候,火钩子就派上用场了。把火钩子的带钩的那端放入火中,看到它被烧的通红的时候,就拿出来在猪头的有毛的地方拉回的拉动,所到之处,猪毛马上就被烧的成了黑色的粉末,只见一股股青烟在空中缭绕,一股股烤焦的猪皮味道扑鼻而来。这个时候,在一旁的两个妹妹总是捂着鼻子说·;‘这味太难闻了,臭死来’我却一边烫着,一边笑着对她俩说;‘嫌臭,就把你的那份给我吃啊’她俩一听就笑着着说;"你倒想的美。''烫完后,白色的猪头仿佛成了一头大花猪。两只眼圈变成了熊猫眼,两只耳朵,好像镶了金边,鼻子和嘴的那部分,好像刚刚来了嘴啃泥,乌黑一片。这猪头由小白脸变成了一个大花脸。看着还真像一幅抽象的漫画,变得十分的滑稽和可笑。于是,我就拿着洗好的猪头,跑到院院里展示一番,小伙伴们也都跑了过来,拿起猪头相互传递着,并且”你是猪头,猪头”的叫嚷着。直到被母亲发现,吆喝着,才拿到厨房里去。

        猪头拿进了厨房,母亲就开始把它再加工。先把它放在了大铁锅里,煮了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把肉和骨头分离后,再放入锅里,放足调料,放在火炉上慢慢的炖。那个晚上,猪头在火炉上炖着,我们睡在床上,闻着满屋的弥漫的香味睡着。整整一晚上,在梦里闻到的都是猪头肉的香味。睡梦中都流着口水。第二天一大早,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每人尝一笑口肉,解了解馋,就把一锅炖好的猪头肉,倒入一个大盆里,上面盖上一块木板子,木板上面又压上一块大石头,放在院里的窗户下。不到一天,我们偷偷掀开盖子,看到猪头肉已呈现出它特有的冰花状的样子。这时,既使我们再馋,也是不能动的。等到年三十的时候,香味诱人的猪头肉伴着饺子就上桌了,我们才能好好的品尝它的味道。猪头肉这道菜,成了过年最难忘的一道美味佳淆。

       


       三:  蒸花馍


母亲总是要在腊月二十八的这天做花馍,炸油糕。一是离过年就有一两天的时候,也该做这件事情了,更为主要的是,按阴历算,这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每当大人们在忙忙碌碌的要准备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说:“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是你的生日。”而在这一天,母亲总是把要把春节期间要吃的花馍,油糕等东西一齐准备齐当。在花馍里。总会有一个像花环一样的花馍,环圈上,总会捏一些花朵,小鱼和小燕子形状之类的样子。当花馍出笼后,再拿红颜色点缀一下,显得非常漂亮。这时,母亲总会把花馍举起,放在我的头上,让顶一会儿,而她的口中,此时不停的念念叨叨的,我也听不清她说些什么。过十二岁的时候,姥姥也在,蒸出的环形花馍更大了一些。她拿出一根红绳子,在花馍上串起几个铜钱和五角钱。就把花馍戴到了我的头上。母亲说:“从今天起,就长大了,懂事了。好日子开始了。”我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只是冲着姥姥和母亲一个劲的笑。花馍顶头仪式过后,母亲就把那五毛钱给了我。还说我今后一定能够自食其力,挣好多的钱。然后,就让我吃了几个刚炸出的黄米面油糕。说多吃糕,能长高,还能步步登高。这样,生日也就算过完了。之后,大人们就又忙碌于年前的一些事务。而我呢,能吃几个油糕,是儿时最难得的生日美食,也就心满意足了。

    做花环式的花馍,吃油糕的这种做法,一直从一岁做到了十二岁。十二岁之后,就没有花环状的花馍了,但是油糕还是要吃的。也许是生在了腊月二十八的原因。因为,那样的年代,一般人家,平时是很难吃到油糕的。但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再难也还是要做少量的油糕吃的。每到这时,父母总是让我多吃几个,而让弟妹们少吃几个。我从小个子就长的很高,等到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六的样子。熟人见到我时,都会惊讶的说:“你看这小子,60年代出生,缺吃少喝的,咋就长了这么高呢?”这时,我就会笑着说:“因为小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我妈妈总给我吃油糕的缘故吧。”

                

        四: 贴窗花


        家收拾干净了,猪头肉也做上了,面对着擦的明亮的窗户,两个妹妹就开始思谋着剪窗花了。起初,是让邻家的大姐姐们给剪。后来就自己学着剪。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门上和窗户上,还有顶棚的四个角上,都贴上了她们剪的窗花。窗花一贴,整个房间,顿时就觉得喜气盈盈,生机盎然起来了。有一次,大妹手拿着好几个窗花的花样说,让我帮她们的忙。我说,帮什么忙?原来拿回来几个好看的花样,想照着剪,可不知该怎样腾印到红纸上。我看着窗花想;"这怎么就能腾到纸上呢?用笔照着描?那多慢啊,还不精确?用线缝上去照着剪,那不把花样都剪坏了?突然间。我想到了有一次上化学课。老师做得一个小实验,是用酒精炉烧软两张薄铁皮,其中,一张薄铁皮上有一个小孔,经烟雾一熏,就在下面那张铁皮上呈现出了一个黑点。想到这里,我就说;‘有办法了,拿煤油灯来。’于是,我找了一张白纸,把窗花轻轻的按在上面,然后把煤油灯点着,把窗花和白纸放到煤油灯烟雾能熏着的地方,这样试了几次,不一会,几个窗花样就印在了几张白纸上。妹妹们又把白纸和红纸缝在一起,把白纸上图案中的黑色部分掏空,红纸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窗花了。后来,这一办法,在我们的宿舍区,还流行了好长时间。                  

               

   

     五:   写春联


     写春联,这是要到三十的上午要办的事了。父亲单位有一位姓侯的叔叔,是在公司总部当办公室当主任,和我们家住在同一排的平房里。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还戴着一付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里,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每到谁家有婚丧嫁娶之事,他都是去总管,跑前跑后的,是个热心肠的人。让我们小孩们们更为羡慕的是,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特别是到了过年的前几天,在他家里或办公室排满了让他写对联的人们。只要看见有小孩围观,他就会写的更加的带劲,还一边写,一边给小孩们讲所写的内容的意思。正是在那个时候,我慢慢的喜欢上了写毛笔字,所以上初中的时候,当语文老师要在课后教同学们写书法时,我第一个报了名,开始练起了毛笔字。记得买了两种字帖,一种是颜真卿的楷体,另一种是隶书字帖。那本隶书字帖的内容,居然是当时很红的样板戏《龙江颂》的内容。学校出墙报,我也用毛笔写,家属院办墙报,我也用毛笔写。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纸上不停的仿写,找来了最常见的几首诗的书法体,不停的练习。比如:有《七律-长征》,还有《卜算子-咏春》。一次过年的时候,我把写的毛笔字挂满了家里的一面墙。那位姓侯的叔叔看到之后,说;"写的好啊,只要你坚持下去,也能给大家写春联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写春联。:“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风化雨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懂得了什么叫横联,什么是上联和下联。贴对联的时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等等这些知识。从那以后,我家过年的春联,基本上就都是贴我写的。再后来,邻舍家的也都让我写了。当春联一贴,年就到了,鞭炮响起的时候,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也就开始了。



        其实,春节要做的事,不仅仅是这几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而且有许多是我们这个民族传承下来的生活的记忆。现在我们还能保留多少呢?

        而今的现代社会,说这些事,好像都是过去的黄历了。因为,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不必要自己亲手去做了。打扫家,一个电话,家政公司就给你全干了。购买物品,各种快递似乎就帮我们摆平了。所以,我们一方面埋怨年味变淡,一方面又在手机的方寸之间。试问,这些和过年相关的事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不再参与了?可在我们父辈以及祖祖辈辈的时候,这才是日常生活啊。现在年轻人会说“市场上各种物品又好看又好吃,又方便多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自己去做呢?这些事看起来,都好像是多次一举,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多此一举”,却是多余又必要的。也许,生活的意义恰恰是由很多个“多此一举”构成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也许只有乐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那种倾注感情和精力的味道和过程,无论它时隔多年,都会让人记忆犹新的。

      那天,回父母家里吃饭,走的时候,母亲给我带了几个过腊八的时候她做下的花馍。做花馍,是母亲的拿手绝活。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她总是不辞辛劳,变着花样的做许多花馍。然后给我们兄妹几个带回去。这样一做就是几十年,从未间断,从不厌烦,是何等的情怀,能让她把这一代一代的传统还在继承?


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直接发帖,深度讨论,永久留存,全网互动,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忆旧 | 1978年春节买猪头祭祖的曲折经历

童年春节放炮趣事

腊月的味道,舌尖上的记忆

过年说说“天地爷”

记忆中的“忙年歌”,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

山西年文化的变迁

小伙伴们,还记得小时候的年么?

山西地域文化与山西春节民俗

隽永的年味,时代的印记

舌尖上的春节,那些挥之不去的美食记忆

美爆了的太原除夕夜景,你一定猜不出这是哪里

大年初一讲究多,赶紧提前学习学习

山西各地除夕民俗,团圆与欢庆的故事

年前年后那些老辈们传承下来的讲究和说道

异彩纷呈的山西春节民俗

年味渐浓,年是什么?什么又是年味?

进了腊月便是年……

山西人的窗花,剪出幸福剪出美

山西年画,用斑斓色彩描绘一年的幸福和希冀

回忆在三线厂里过春节的那些日子

晋源的年味,转眼六十年的回忆

记忆中的年夜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