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住房,空中田园,太震撼啦!将从如下9个方面改变你的生活

2023-05-10 14:56:27


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是,新鲜出炉的所谓第四代住房——“空中庭院房”,其实是位只能生长在南方、需要娇生惯养的“梦中情人”。

在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的描述中,她的颜值看上去很高:地面上的郊区别墅、胡同街巷和四合院被结合起来,搬到城市中心区的上空,形成一个个空中庭院房,告别如今“鸟笼式”的居住环境。在这里,每层楼都将有街巷和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空中室外小院和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车辆可以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只是,梦中情人再美,也需现实中相处才知是否合拍。毕竟生活场景可以描绘,而居住感受却有待亲身体会。诚如包括美国建筑师Kurt Kohlstedt在内的许多建筑师曾提出置疑,被草树覆盖的摩天大楼到底是生态、可持续的设计,还是一种表面化的绿色噱头?

虽然植被设计有着无数理由——可持续的外观,更好的空气和风景,以及投资驱使。但当真正涉及到巨大的施工难度、大量额外的钢筋混凝土、庞大的灌溉系统、更为复杂的风荷载,以及难以适应巨变环境的花草树木,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让空中庭院房很难脱离纸面或虚拟建筑领域。

不禁要问,这种概念性的设计,真的能令我们的生活为之改变吗?

被夸大的第四代住房

虽被称作“第四代住房”,但这一产品模式并非新鲜物。事实上,将该类型产品商业化的鼻祖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建筑师、生态环境学家杨经文(Ken Yeang)。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杨经文就与马来西亚皇家王子汉沙(T.R.Hamzah)合伙成立汉沙一杨建筑设计事务所,在马来西亚Mesiniaga大厦、Roof-Roof House以及新加坡EDITT热带生态大楼(下称“EDITT大楼”)等高层建筑中引入垂直绿化。


新加坡EDITT大楼

以获得1998年热带生态建筑设计大奖,后被新版《生态设计手册》收录的EDITT大楼为例。该项目所设置的绿色空间与居住面积比例为1:2。通过斜坡式的公共入口设计,绿色空间从街区入口一直延伸至屋顶,形成从平面空间向垂直空间的延展。并与高达26层的楼体结合,形成一道独特的立面景观。



杨经文设计的绿色生态大楼

设计方案显示,大楼外墙约一半以上的绿化面积被有次序地覆以当地物种,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和种植条件,恢复和发展建筑用地周边的生态系统。

由于地处暴雨和阳光皆“凶猛”的热带地区,EDITT大楼分别在屋顶和立面安装有雨水收集装置和内置水循环系统,可将净化处理过的灰水用于灌溉植物或冲马桶,解决自身55%以上的用水需求。而太阳能电池板则可对阳光进行利用,满足大楼40%以上的能源使用量。同时,考虑到大楼潜在的生命周期以及未来的功能转换,设计师还采用了可移动分割、移动式地面以及机械结合等技术,所使用的部分墙体和地板皆可简便地拆卸和安装。

不难看出,将植物作为建筑外维护结构或立面造型的一种手段,可以达到改善建筑热工性能,节省建筑能耗,增加空气湿度以及调节城市微气候的作用,并且让建筑立面富于生机和趣味。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中,绿色高层住宅的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好气候、技术、造价以及管理等几方面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小区里,从竖向空间实现垂直绿化在技术上不成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混凝土楼板上覆土,再在上面种植植被。区别在于将地平线标高以上的绿化移植至空中,或在垂直方向上,将类似于地下车库屋顶花园的模式进行多层复制,但技术仍然一脉相承。”五合国际副总经理严涛说道。

而放眼国内,这种空中庭院房的概念源自广东、福建等南方城市。

“起初是以大阳台的形式赠送室外花园,但以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植物或盆栽经过多年进化和改良,已适应了地面环境,比较容易打理。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将其移植到空中,有些物种往往难以适应。”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晓钟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做法类似于将山中大树或古木移植到城市中,看似保护环境的举动其实是在破坏环境。

在刘晓钟看来,第四代住房的提法略显夸张。EDITT大楼固然值得作为生态建筑样本进行研究,但并不意味着适合在高层住宅中大面积推广。即便未来土地资源紧张或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实施这一产品形态之前,也应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预先提出应对方案。

比如,他建议先在南方个别城市,以2-3幢楼为试验建筑,尝试在其外侧种植一些普通灌木而非大型乔木;也可根据朝向和日照条件,合理地布置苔藓、肉质植物、草药和草类等低密度绿植;或选择种植无异味、不易滋生病虫毒害的攀附植物,研究其生长、修剪和养护规律。

“包括建筑设计在内,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源于生活体验。即便如此,至少还要观察5-8年以上,切实解决居住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采光、通风、供水以及卫生等各种问题,才能考虑产品的进一步推广。毕竟,住宅服务的是人,而不是植物。”刘晓钟说道。


难点!难的不是一点点


★难点1:气候的代价

气候是空中庭院房无法抗衡的“不可抗力”。

在新加坡、中国广东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物容易成活并可以一年四季生长。“一旦向北到达上海和武汉等地区,再越过长江、淮河,植物生长就会变得比较困难。而到了四季分明的北方,比如北京,冬天风力大、气温低,还伴随降雪。植物如果置身于室外基本无法存活,更何况倘若把‘家’搬到百米高空,被风刮倒或冻死几乎是必然的‘命运’。”严涛言道。

“消防问题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北方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枝叶干枯。一则,如遇烟花炮竹,后果不堪设想。二则,空中强风来袭,树叶漫天飞舞,造成的卫生和环境影响同样令人不堪其扰。”刘晓钟补充道,即便在南方或北方的夏季,也不得不面对蚊虫滋扰,灌溉水排放会祸及墙面和楼板结构,以及暴雨时水土流失导致泥水浸泡楼板等诸多问题。

而若想在北方气候条件下实现热带地区的效果,就需要设置挡风墙或玻璃幕墙,以温室或室内花园的形态开发。成本既高,效果也大打折扣。

“曾有南方朋友迁来北方居住,为营造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在室内种了很多花草盆栽。到秋冬供暖季节,浇灌花草的水份被蒸发至空中,在外墙和窗口处因室内外温差形成冷桥效应。结果,内部墙面和屋顶产生结露现象,滴漏在屋内地板和家具上。”刘晓钟描述道。

而毕竟,空中庭院房的设计初衷是绿色、生态、环保和自然。是否能以相对较少的资源和合理的代价实现这些目标,让周边人群受益,决定其是否可持续和环保。“如果代价高昂,或负面作用大于生态层面的好处,则该类型产品并不具备推广的条件和价值,更无法替代其他类型的住宅产品。”严涛坦言。

★难点2:成本的激增

首先是对建筑结构的承重和风荷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

“比如普通建筑的楼板要承担家具、家电等重量,荷载能力约每平方米500-800公斤。一旦变成室外花园,就要计入土层量以及土壤中水份的含量等等,需要额外增加钢筋混凝土用量来提高楼板的承重能力。成本至少需增加50%左右甚至翻倍。”严涛说道。

仍以热带地区常规做法为参照。如果在楼层中进行覆土绿化,土壤层需达到一定的厚度。“比如土层至少厚约60-90厘米,可以铺设草坪;土层厚约1.5米,可以种植灌木;当土层厚度达到3米左右,才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严涛介绍道。

“即便土层厚度足够,做法符合建筑构造要求,但高空风荷载和植被根系延伸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极可能导致墙体裂缝、楼面受损等。这些同样意味着材料和结构造价的提升。”刘晓钟提醒道。

其次是绿化种植和养护成本的增加。

包括要选择存活率高的绿化品种,以及树种移植、定期修剪、引入灌溉系统和防水保修等。当然,前提条件是在植物能够长期存活的南方热带或亚热带城市。

“种植和灌溉成本要视绿化面积和植物种类而定。比如种植草坪或小灌木相对容易一些,成本相应较低。但种植树木就比较复杂,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涉及到一系列更加苛刻的要求和经济投入。”严涛说道。

绿化养护和管理也是一笔账。毕竟植物生长需要占用空间,如果占用公共空间,则空间必然有限,过大造成浪费,过小则难以形成微气候。而如果占用的是私有空间,则要确定其维护和管理权归属物业还是个人。

“根据现实情况来看,个人维护比较难以实施。毕竟楼体很难保证100%的入住率,当业主长期不住就会出现无人管理的状况。而由物业统一维护,则工作量颇为庞杂,大到种植、修剪和除虫,小到卫生清理和垃圾运送等,无一不涉及人工和养护成本。”刘晓钟举例道。

哪怕是楼层的层高也影响植物生长。以层高2.7-3米的普通建筑为例,需要定期修剪以免植物无限制生长而影响室内正常采光,或造成蚊虫、落叶等卫生滋扰。

其三是绿化种植导致空间和面积成本增加。

“比如一块住宅用地,原本能将销售面积做到1万平方米。如果每层每户都做空中花园或庭院,就需要增加很多挑空层或挖空层。这些非居住面积约将占到总面积的20-30%,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块用地,住宅销售面积将只能做到6000-7000平方米左右。而减少的建筑面积只能摊到成本中,通过提高销售单价来抵消。”严涛说道。

换言之,“对购房者而言,原本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去掉公摊面积,实际居住空间将只有50-60平方米,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功能空间的分配。而如果想拥有100平方米的实际居住面积,则需购置的建筑面积将达150平方米。”刘晓钟进一步解释。

这也就将空中庭院房“锁定”在了均价高达8-10万元的南方一线城市,否则各项成本难以维持。当住宅用地供应稀少、房价逐年走高时,人们或可考虑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发挥到极致,做出更多空中庭院房。前提是其产生的商业价值足以抵消成本并盈利,才有产品研发和落地的可能。




第四代住房,将从如下9个方面改变你的生活:

 

1、全球独创,更适宜人类居住


第四代住房,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总结了国内外众多绿色生态建筑优缺点的基础上,历时5年才设计创新完成,它避免了国内外其它所有外墙植树的绿色建筑都无法避免的“黑房子”和无私密性又无安全性的弊端,同时第四代建筑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因建筑外墙都长满植物,其一栋建筑就如同一座树木葱郁的山峰,一片建筑就如同一片森林,使人们都住在城市中心的森林氧吧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每天都心旷神怡,健康长寿。




2、政府无需投资,就可彻底改善城市环境,再生所有建设用地


一座100万人口的城市,若所有新建房屋全部建成第四代住房,10年后,这座城将有三分之一的住宅小区会变成一片片森林,在政府不用出一分钱和一寸土地的情况下,大约会给这座城市增加一千万平米的空中绿化面积(如一个占地200亩的第四代住房小区,会在空中带来绿化土地超过200亩,这相当于又再造了200亩的珍贵土地,这将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了不起的成就),这将彻底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环境风貌,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减少灰尘,大幅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再造了所有的建设用地,并这所有土地还都分散在每家每户的客厅外面,每户约50平米,都可载种不同季节的果树和绿色蔬菜,从而还使它更有价值。



3、使居住重新有了街坊四邻


第四代住房,取消了电梯厅,这将大大减少公摊面积,增加使用面积,同时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使每层楼就是一座四合院(每栋楼将由几座四合院或十几座以上四合院垂直叠加组成),每座四合院共分上下两层住户,住有十几户人家,在这座公共四合院里,既可停放车辆,又为住户提供了跑步、休闲和娱乐活动的空间,使住户重新有了街坊四邻,有了交流平台,增添了生活气息。




4、彻底告别地下停车时代


第四代住房,采用智能识别车辆的载车电梯系统,可将车辆停放至空中自家的四合院里,不用再大开挖建地下停车场,这将减少90%的地下工程量,用以建设空中四合院停车埸(地上停车建筑,已有很多城市规划不计算容积率),两者相抵,其建设成本基本相当,省去了原有地下室24小时的停车场照明及新风能源,更方便了人们驾车出行和回家停车。



5、使每家都有一座果园 菜园


第四代住房,使每户人家的客厅外,都有一座两层楼高的私家院子,这座私家院子三面环景,三面采光,有50平米土地,使住户在家就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并可满足供应一家人随时都吃上绿色放心菜,如有多余,邻里间还可相互馈赠或以物换物,使“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更为生动,还使生活更加其乐融融。



6、菜园的管理很简单


每一座小区,都会设有一个菜农部,每户人家都会配有一对一的专职菜农,在你预约需要时,可随时到你家种菜或更换菜苗,但一般只需要一两个月种植或更换一次,每次大约一小时,应该不会打扰到你,菜地的浇水施肥均是自动滴灌系统,你只管每天采摘蔬菜水果享用即可!


这是不是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觉啊?



7、每天都能吃上新鲜有机蔬菜,花钱却会更少


通常一个人每个月的买菜成本大约为三百元,一年为三千元多元,三口之家就是上万元,但换成自家种菜后,不仅随时可享用绿色放心菜,还会使成本大幅下降,如一个菜农管60户人家的菜地,每月工资6000元,则每户均摊100元,加上每户的水肥及菜种约200元,共计300元,每年则不到4000元。





那为何每天吃绿色有机菜,反尔菜钱还下降了很多呢?因为没有了土地成本和所有中间商的利润。


8、使建筑有了生命,是人人都梦想的美丽家园



每户客厅外都有一座果园 菜园,使传统客厅有了内客厅和外客厅之分,使客厅的空间有了延展性,让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田园生活,使家里一年四季都生机昂然,使孩子们都可亲身感受花开花落和零距离认知大自然,使居住的小区外观一年四季都在变换不同颜色,使建筑真正有了生命。




9、第四代住房,高贵不贵


第四代住房,虽然有比别墅更高的品质,有更方便和更实用的居住性,但其建筑占地和建设成本却只与普通第三代住房相当,售价也应亦相当,住房面积从90平米一套至1000平米一套的应有尽有,所以它应该是所有老百姓都买得起和住得起的房子,当然,也包括富人(400平米至1000平米的房子均为跃层,每户带有24小时恒温热水的5米×15米的私家标准游泳池)。



10、使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三者都受益匪浅


第四代房,将使政府不用花一分钱,却让城市环境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同时还为国家再生了所有建设用地和为城市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巨大动能;使开发商在不用增加建筑占地和建设成本的情况下,得到了比别墅更好的房子,增加了卖点,增加了利润空间;使购房者只花了与普通住房相当的钱,却住上了比别墅更好、更方便、更实用的房子!


因此,第四代住房,将会是使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三者都满意的重大创新发明,并给三者都带来更多和更大的利益空间。





一个住房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来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