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科主干

2023-05-10 14:56:27

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科主干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鲁爱华   066006

    现在同学们已经经历了漫长的一轮复习,全面地学习和归纳了高考考点,但高考考查具有:“图为载体,方法支撑,知识抽样,能力立意”的特点,为了适应高考,大家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把握地理学科主干。

    一、地理学科需要记忆的几组概念

提出了地理学的五个核心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它们是构筑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地理学科的概念有很多,但真正需要记忆并理解的主要有:

1.背斜与向斜

背斜:岩层整体向上隆起;向斜:岩层整体向下凹陷。从岩石的弯曲形态上可以判断背斜或向斜,定义也可作为此判断的理由。

2.冷锋与暖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插入到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锋:暖气团主动爬升,使冷气团被迫回旋。根据定义可以区分冷锋和暖锋。

3.水系特征与水文特性: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种类、流域面积、干支流组成的形状、流向、支流多少、河宽、河谷形状、弯曲程度、上中下游划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有无凌汛)、含沙量、流速、汛期、水能蕴藏量等。可以作为河流特征分析的着眼点。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物质运动与循环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表层,事实上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交织渗透而成。各圈层内部、圈层之间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

物质运动与循环主要包括:地壳物质循环、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例:2008年北京文综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为西风漂流

 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为赤道逆流

     答案:B  A  B

    三、地理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是地理综合题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人文地理考查的核心内容,因涉及农业、工业、城市、人口、旅游、商业、交通等内容,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同学们答题容易出现要点不全、思路片面、分析不透、表达不到位等问题。自然地理区位主要有: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土地);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有:工农业基础、资源与能源、交通(冷藏技术)、市场(国内外)、科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历史、政策、民族的(国防的、、环境等。

 以气候和交通为例进行分析如下:

 1.气候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昼夜温差、光照、降水及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上,比如季风气候中的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新疆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长绒棉。气候对工业的影响,最突出的是气候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发展,如南北方的制糖工业,另外,盛行风向直接影响对大气有污染企业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要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气候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作用,如过湿、过干、过热和过冷的地方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也就不利于形成城市。气候对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影响,主要是极端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如高温、高寒、干旱、暴雨都是不利的,另外就是影响通达度,如气温影响冰期长短,影响通航里程和通航时间。

2.交通  交通的发展会使人类的地域活动在空间上大为扩展,比如原料的运进,工农业产品的运出,因此工业布局逐渐摆脱了对原料、燃料的限制,如钢铁工业可以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的地方。海上冷冻船的出现,使新鲜的农产品不再因为时间而改变品质,欧洲人能够吃到阿根廷新鲜的牛肉。交通建设可以给一个城市带来发展的转机,有的城市就是“火车拉来的”,枢纽城市、港口城市、航空港应运而生。

四、地理学科应熟悉的图

1.世界(中国)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图

2.世界洋流分布图

3.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板块及边界分布图

5.世界(中国)地形图

6.世界主要国家区域图:日本、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埃及、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对于原理图要明白其形成过程,比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要从三圏环流的角度理解其形成;对于分布图,要注重一般性分布和特殊性分布;对于区域图,要整合区域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联系分析。

五、主要的地理观

1.资源观  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促进更新,并充分加以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节约、综合利用,并寻找替代品。

2.人口观  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环境观  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影响自然环境;我们要尽量的利用自然环境本身;如果我们的活动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就要进行干预,让我们的活动处于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之内,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发展观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指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等问题,坚持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为条件,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最终促使社会共同进步、持续发展并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思想。

六、常见的地理思维

1.时间与空间

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考查常着眼于分布的描述与原因分析。如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时间上,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再如:寒潮在我国的分布规律:时间上,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空间上,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外的广大地区等,另外:区时与地方时计算的实质是两个时间和两个位置的四变量求值问题。    日期变更的界线:自然界线(0时经线)代表的是时间,人为界线(180°经线)代表的是空间。气温的变化分为:时间上有日变化、年变化,空间上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2.微观与宏观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空间尺度有大有小,表示的区域有宏观区域有微观区域。因此,在处理地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区域的空间尺度,宏观问题就要从宏观的视角处理问题,微观问题就要从微观的视角解决问题。

例如: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地区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东南风”是宏观视角下的季风环流;“西北风”是微观视角下的热力环流。

3.一般与特殊

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一般性规律,也有特殊分布。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这属于一般性分布,但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减弱了上升气流,降水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属于特殊性分布。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但巴基斯坦地区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在南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但在亚洲东部,由于季风环流影响,却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沙漠带上出现了“绿洲”。一般与特殊,总是相伴存在着。

4.静态与动态

    地理事物的发展总是处于静态与动态之中。高考注重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如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可表达为:河流泥沙含量大;入海口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再如,分析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可表达为: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份到地表集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