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度干货:毕业就去创业?不如毕业去学咨询

2023-05-18 23:00:13


首先感谢大家潮水般的热情。Boy 的新书预售第一天,就卖出500多本。后来很多小伙伴在评论区问道,为什么我的第一份工作会去做品牌咨询?


今天的文章,我就来好好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希望能够给各位正处于职业迷茫期的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下面进入正文。



..........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


直到今天,我都庆幸自己第一份工作是做咨询。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创业氛围远不如现在这么火热,周围也没有“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暴富神话。但我依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虽然后来我也投身互联网领域,但职业生涯初期在品牌咨询公司的经历让我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以至于后来面对任何新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甚至互相矛盾的知识和信息,我都能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最后吸收进自己的能力版图,变成我的独有技能。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亲身经历,各位可以当作故事来看。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们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会分为几个小节来进行讲述。今天的文章信息量巨大,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但Boy 一如既往地保证,各位看完绝不会后悔。



1. 品牌咨询是做什么的?

在我之前的文章纯干货:无论你以后做什么工作,都最好了解一点“品牌和营销”(上)有介绍过,在商业咨询及营销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它们分别解决了企业的三个重要问题:


1. 生产什么产品?(做什么)

2. 怎么去定位产品?(说什么)

3. 如何去卖产品?(怎么说)


图中第一块做什么产品,是企业的商业战略。


即,应该进入怎样的市场,面对的用户群是谁,推出怎样的产品。比如现在一个做鸡蛋灌饼的企业,想要进入炸鸡市场。那么就会找麦肯锡,波士顿这样的战略咨询公司,寻求他们的建议。而战略咨询顾问们会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消费者走访,行业专家访谈,竞争对手研究等等,最后给出结论。


图中第三块怎么卖产品,是企业的营销战略。


假如我一个卖鸡蛋灌饼的,现在开始卖炸鸡了,那么我应该在哪些渠道去卖?这些渠道我该做什么广告让顾客来买我的炸鸡?我的电视广告播什么内容?我的微博微信放什么东西?我是不是要请网红来直播吃炸鸡?这些就会找奥美,万博宣伟,群邑等这些广告、公关和媒介公司来做营销宣传。


而第二块品牌战略是甚少会提及到的,但却是承上(承接商业战略)启下(启发营销战略)的重要一环。


还是以上面这个炸鸡的企业为例。现在这个卖鸡蛋灌饼的企业终于决定要进入炸鸡行业了,那么首先面临第一个问题:


这个炸鸡品牌应该叫什么名字?


是叫“豪好吃鸡排”?

还是叫“当红炸子鸡”?

或者叫“口水流鸡排”?


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问题。这涉及到前面提到的消费人群结构,竞争对手区分等重要因素。比如你想做一个高大上的炸鸡品牌,卖给高端商务楼里的小白领,叫口水流鸡排显然就不合适。


另外你还需要给客户设计品牌logo. 这同样不是随手画一个就能交差的事情。当你确定了品牌名称,那么logo 商标自然也要带有品牌的韵味在里面,这叫视觉表达的价值观统一。你要设计主视觉图形,还要选定颜色。比如放个鸡头还是鸡腿?用黄色还是红色?做成平面的还是3D的?这些都有讲究。


最后你还要帮客户确定品牌定位。你是要“带给人们脆皮美味的味蕾享受(强调好吃)”?还是你要卖“高质量油炸出来的炸鸡(区分竞品的低质油炸)”?或者你主打“富含大量蛋白质的炸鸡(主打健康)”?


这些不仅要承接这个企业的商业战略,同时还要启发到未来的营销战略。比如这个炸鸡的定位是主打健康,那么未来的广告宣传就要以此为核心卖点去做创意。


以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大量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同时沉下心来分析整个行业。它虽然不及麦肯锡这样的战略咨询公司工作量大,但同样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2. 品牌咨询顾问的日常工作 

了解了品牌咨询的业务内容,品牌咨询顾问的日常工作也就一目了然。基本上,市场调研和案头工作(desk research)会占据最多的时间。


任何一个新项目的开启,首先都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我刚入行的时候,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梯集团。为了了解电梯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我花了3个星期去找电梯行业的报告资料,新闻信息,重要文献。与此同时,我还和品牌总监飞去3个城市做市场调研及客户访谈。


最终所有的信息汇总到我这里,文字资料就有10多个G。除此之外,还有客户方的访谈录音。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从经销商到合作方,一共30多个人,录音总时长超过40个小时。我要边听录音,边做记录,最后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档案。这些材料接下来都会交给品牌咨询总监,以协助他完成咨询报告的撰写。


光是资料的整理工作,我就要做一个星期。而这样的工作每个月都要来一次。


这种工作强度,仅仅只是入门。碰到几个项目一起走的时候,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中饭都是楼下便利店解决。我有个同事吃了整整六个星期的全家盒饭,后来看到全家连门都不想进。


除去调研和写报告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我学习。这个学习包括跟随做项目的实践学习,也有自己去做的思维技能学习。比如我之前多次提到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就是我老板推荐我买的。很多读者说这书难懂,那是因为仅仅拿来读了,而没有拿来用。这就像新华字典,你没事不会拿出来阅读,但碰上了生僻字会拿出来查。


这是一本思维工具书。里面的分析模型可以被拿来用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当时看完这本书,我直接在纸上写了一篇追女生的攻略指引,类似现在的思维导图。再后来,我撰写方案的时候严格按照书中的逻辑来搭建框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


可以说,我大部分的思维习惯都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在这之前,我是个典型的双鱼男。想象力异常丰富,但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为零。所以很多朋友说自己天生逻辑差,我不同意。你逻辑再差也不会比我差。我当年可是会写“45度角仰望天空”的人,现在我只会去研究“45度角和30度角,哪种姿势仰望天空脖子不会酸”。





3. 咨询教会了我什么?

终于讲到了今天的重点,昏昏欲睡的小伙伴们赶紧打起精神了。


首先,是全局观。


因为这个职业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能培养你看待事物全貌的能力。打个比方,今天的客户是一个做鸭肉加工的企业,那么你就要研究整个鸭肉甚至活禽行业的情况。哪怕客户的产品只是卖给全中国各大酒店的厨房,你也要去帮客户考虑是否可以卖给个人消费者(比如像来伊份那样)?如果可以,应该怎样去卖?


总之,这是一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思维过程。形成习惯后,面对任何问题都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而不是纠结于细枝末节的小点。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走近一间新房子的时候,你是会每个房间都驻足仔细欣赏?还是会先把所有房间都走一遍,然后再挑选你感兴趣的房间观察?


以前我是第一种,看到自己喜欢的就赶紧停下来。后来慢慢地我变成了第二种,非得在心里有一个全貌图之后才会觉得“安全”。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在商业领域,这叫“产业链思维”。看待同样一个商业产品,别人思考的是产品好不好用,渠道够不够深,广告打得好不好;而你思考的是商业模式,上下游关系,利润现金牛在哪里。


这就是差别。


其次,是融会贯通。


还是以上面那家做鸭肉加工的企业为例。当时他们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促进自己的鸭肉销售。但他们的产品都是鸭肉半成品,面对的客户都是酒店,餐馆等这些To B类客户。这就比较难办了,因为这些客户一般都有稳定的进货渠道,想要直接去撬动比较困难。


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我们参照了当年英特尔的策略,通过影响终端消费者(To C)的选择最终倒逼企业客户(To B)。英特尔是一个典型的B2B 企业,他们家的芯片只会卖给电脑生产厂商,而不会卖给普通消费者(普通人谁懂这啊)。然而, 他们却创造了Intel Inside 的概念。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当年几乎每一个电脑品牌的广告最后都会有“灯,等等等等”的Intel Inside 画面。这实际上是告诉消费者,选用Intel 芯片的电脑拥有更高速的运算处理能力。这让消费者在选购电脑的时候会特别留意是否有“Intel Inside"的标志,这样最终倒逼电脑生产厂商去选用英特尔的产品。



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被我们运用在了这家鸭肉生产企业上。我们创造了一个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受欢迎品牌,最终促使酒店、餐馆的客户“不得不”选购这家企业的鸭肉。


这就是融会贯通的力量。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抽离出核心方法论,然后运用在其他相关的领域里。


在我后来的职业生涯中,这套方法屡试不爽。它省去了我大量重新学习的时间。


除了以上两条,咨询教会我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咨询,本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业。跳脱出职业范畴,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成熟地认知世界的过程。


在这其中,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定义问题。


再说一遍,敲黑板了,最难的是定义问题。


发现问题很容易,觉得哪里不对劲了,顺着源头找上去,很容易发现毛病;解决问题麻烦一点,但只要有足够多的经验和参考案例,总能找出几条靠谱的办法。


定义问题很难,因为它处于一个既了解问题又不了解问题,既知道怎么解决又不知道怎么解决的灰色地带。


就像医生看病,知道哪儿不舒服有问题了,还得通过各种检查和手段来确定是什么毛病。到底这个咳嗽是肺炎还是感冒,肚子痛是胃炎还是阑尾炎,都不好说。可一旦确诊了问题,接下来就是走流程的治疗,一切顺利。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所措,就是因为没有定义清楚问题。你以为这是A类问题,实际上这是B类问题。比如你以为女朋友生气是因为礼物没送好,实际上是因为你一天没陪她。而一旦问题没定义清楚,想出的解决方法当然就是错的。


咨询工作,就提供了很好的定义问题的思路。比如你想要证明这是销售渠道的问题,那就需要数据来证明渠道确实出了问题;比如你想证明产品主页设计得不好,那你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一页一页做排查。


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例如你今天看到一篇“XX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你以为作者是为了鼓励大家奋发向上。结果你去翻他过往的文章,发现阅读量高的都是危言耸听和焦虑贩卖,你就知道他也只是个做流量生意的媒体人。如果再细究文章内容,你会发现15亿怎么算出来的语焉不详,而基本的商业常识也在告诉你什么叫优先清算,什么叫债务清偿。最后你才恍然大悟,作者压根儿不懂。


以上这一套下来,就叫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好处,除了不被别有用心的人乱带节奏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你永远都保有一颗勤于思考的大脑。对任何事情不人云亦云,也不胡乱揣测,而是通过逻辑自洽的方式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这也正是人,区别于动物,也区别于AI 的地方。





4.如何培养咨询顾问式的思维?

讲了这么多,最后这条或许对大家最有借鉴意义。那就是,如果做不了咨询,是不是就无法培养这种思维方法了?


答案当然是No.


就像我前面说的,咨询的工作是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问题,不仅存在于工作中,更广泛存在于生活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训练和培养这种技巧。


对于想要快速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朋友,刻意练习是比较好的途径。比如阅读思维训练的书籍(Boy 再次推荐一下《金字塔原理》);或者套用成熟的分析框架模版(比如下载麦肯锡的PPT 模版,研究模版中的分析套路,百度上有)。这些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强行硬掰”回正确的轨道上来。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初期接触时会异常痛苦,对没有受过系统性思维训练的人来说,无异于先破后立。


而对于想要循序渐进提升思维能力的朋友,耳濡目染是比较好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轻微的,连续的思维碰撞与冲击,来缓慢影响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猜结局猜凶手),既不枯燥也能学到一两点思维技巧。比如福尔摩斯那句著名的“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无论多不可思议它都是真相”,这就是典型的MECE 法则。再或者阅读一些策略兵法类的书籍,既有案例解析,也有理论模型。虽然过程缓慢,但是对大多数人算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学习途径。


倘若以上都觉得麻烦,最后Boy 给各位整理出以往一些思维技巧的文章,大家可以随意翻阅:


1) 深度干货:高薪人士如何抓事物的本质?


2) 深度好文|我们该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3) 纯干货:会学习的人有捷径


4) 纯干货:从Diss前男友的小仙女事件,来看如何培养深度思考力


最后,也给自己打个小广告。Boy 的职场成长新书还在火热预售中,签名版依然有存货。想要购买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页面,然后点击屏幕右下方“去淘宝购买”来生成淘口令,最后打开淘宝App 就能直接购买啦!




感谢大家的时间,祝各位学习愉快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