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染水体治理怎么做?我们可以学习杭州“五水”共治“河长”管理

2023-05-10 14:56:27


  河道水体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而如何治理河道,则是每个城市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地政府对此结合自身实际,各出“奇招”,对河道污染水体的治理创出了自己的模式。在此次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杭州和湖州学习考察中,杭州市“五水共治”和“河长制”的治水措施便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课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杭州市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抓重点、攻难点、出实招、上项目、创特色,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该市完成排污口整治9200余个,组织“清三河”防反弹拉网行动,自查整改问题2600多个。同时排查8696条沟渠、9766个池塘,对1636个沟渠、1933个池塘进行“小微水体”整治,并完成7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全市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截污纳管彻底整治污水源头

水体干净清澈,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水面上不时有清洁工人驾驶着小船,细致地打捞漂浮物,岸边的河长公示牌上,清楚标示着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河道警长以及河道执法长等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令人一目了然。这是位于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新开河目前的情况,而2013年,新开河还是一条脏乱臭的劣五类水体。

“我们通过两年的时间,将全长1665米的新开河水质提升到四类。”采荷街道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就是治污水,街道对于新开河的治理首先就是通过截污纳管,进行雨污分离,实现对污水的源头整治,同时对河道进行全面保洁,将河岸和河道的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以此来提升整个河道环境。

源头治污是治水工作的基础,杭州市实行的“五水共治”就包括了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以及抓节水,其中治污水是这“五水”之中的重点。据了解,杭州市创新运用多种末端截流方式,深化完善入河排污口标识工作,要求不具备纳管的企业建立“阳光排污口”,并每月对已整治的垃圾河、黑臭河进行“三色预警”,开展“清三河”查找补齐短板活动,组织4轮防反弹拉网行动。而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后,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同比下降6.0%以上。

“杭州市的‘五水共治’有着一套较为完善全面的治水模式,对于我市的河沟整治有着实质意义上的借鉴帮助作用。”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市目前大力推进的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实行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实现彻底解决水体的源头污染问题。


想要巩固治水成果,关键在于后续管理。对此,杭州市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突破口,把河长制作为五水共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来抓,创新智慧治水、全民共治等方法手段,演好“政、企、民”三重奏,不让河长制成为一纸空文,积极构建“河长制”杭州模式。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每月对已整治黑臭河开展水质监测,根据结果向属地政府及河长发出“红、黄、橙”三色预警通报,组织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开展两轮互查,创新建立“发现问题的,被检查方扣分;存在问题未发现的,被检查方扣分,检查方加倍扣分”的交叉互查考核机制。同时公众可通过“杭州河道水质”APP等“两微一端”随手拍反映问题,河长在5个工作日内整改回复,对34名市级河长、367名区县级河长、1607名镇街级河长以及2281名村社级河长,落实“市级每月不少于1次、区县级每半月不少于1次、镇街级每旬不少于1次、村社级每周不少于1次”的河长巡河制度。

另外,杭州市还落实“五个一律”和一案双查,,并创新社会联动机制,动员企业捐资2亿元,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积极参与河道水质监测,民营企业投资包干河道治理,全市开展“跟着河长去巡河”活动,临安市成立夜间志愿护河队,余杭区组建425人的巾帼护河队等。

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河长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就目前我市实行的“河长制”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在抓紧拟制和完善制度规定的同时,可以借鉴杭州的模式,在‘管’字上下功夫,坚持部门联动,将与河道治理相关的职能部门纳进‘河长制’中来,,确保河道管理保护工作无‘死角’,得到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陈冬琪 摄影报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