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检测"任重道远",IIFT方法"终南捷径"

2023-05-10 14:56:27

导读

一篇关于“2017年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ANCAs检测国际共识”的专家解读再次引发ANCA热议。毋庸置疑的是,ANCA间接免疫荧光(IIF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尚不能被抗MPO抗体,抗PR3抗体等ANCAs靶抗原检测的其他方法代替,ANCA IIFT检测还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1982年ANCA被发现至今,已有十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确认为ANCA靶抗原。目前,有文献报道的具有较明确临床意义靶抗原有6种,分别是PR3、MPO、乳铁蛋白(LF)、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组织蛋白酶G,对应的疾病如下表。

可见,除ANCA相关血管炎(AAV)外,ANCA还具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日常检测工作中,应兼顾AAV诊断的抗体特异性和ANCA疾病谱的广泛性。IIFT是检测ANCA的经典方法,有较高敏感性,提示多种靶抗原,称之为筛查实验的“金标准”。临床常采用IIFT与靶抗原确认的联检方案达到ANCA检测目的。

随着技术发展,IIFT检测ANCA已经从乙醇单基质提升为多基质组合。欧蒙抗原点基质的诞生,让传统的IIFT实现了“筛查及靶抗原确认一步到位”的检测效果。欧蒙EUROPLUS BIOCHIP 马赛克试剂,是在创新性基质(HEp-2细胞+粒细胞)的基础上,增加特异性抗原点检测(PR3、MPO、GBM),降低了ANCA荧光判读的技术要求,实现ANCA快速诊断。

欧蒙ANCA抗原点产品判读示例(FA 1201-25):

临床检测ANCA,建议采取IIFT+6项靶抗原确认的联合检测方式,既体现方法学之间相互补充,避免漏检,又提高ANCA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仅怀疑为AAV的患者则采取IIFT+PR3、MPO靶抗原确认的检测方式,体现疾病特异性的检测策略。

对于临床疑似AAV的患者,推荐ANCA抗原点初筛,阳性样本再进行ELISA定量分析策略 。体现快捷、方便的筛查、确认检测效果的同时,又提高ANCA的临床应用价值和AAV的血清学检出率,并有效监控抗体滴度变化,判断病情。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检验医学界,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