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忽悠人的概念和产品,你中招了吗?

2023-05-10 14:56:27


补血、排毒、酵素、植物胶原蛋白...这些常常出现在保健品中的词汇是不是很耳熟?这些看起来神奇的概念,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有效的?又有多少是各种厂家的大忽悠,把你往坑里带?


一起来听一听食品工程学博士,《吃的真相》系列书籍作者,科学松鼠云无心怎么说,以帮你破除谣言,省钱又健康。


1

“不上火的奶粉”?

那只是一个忽悠中国人的伪概念!


虽然“母乳喂养最好”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因为种种原因,配方奶粉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华人父母中,盛传着“奶粉喂养容易上火”的说法,于是各种宣称“不上火”的奶粉也就大行其道,对“宁可信其有”的广大妈妈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配方奶粉还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图片来源:www.123rf.com.cn


最近,在欧洲工作的某知名科普作者在网上吐槽:在国外,厂家一般不会宣传奶粉不上火;但到了华人圈里,甚至某些代购的嘴里,这些奶粉突然就又具备了不上火的特点。


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刻薄,但的确是事实。“上火”是个只存在于华人群体的一个概念,因此国外的婴儿奶粉厂家也从不宣称“不上火”的营销点。其实,妈妈们所说的“某某奶粉不上火”并不是源于奶粉厂家,而是他们自己凭空赋予的。


那么,奶粉到底会不会导致“上火”呢?


“上火”在中医里也没有这个说法


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上火”这个概念,据中医专业人士说,在中医典籍中也没有这个说法,因此,它基本上只是一个“民间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症状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大家习惯性的把各种不适的症状都称为“上火”。


各种常见的“上火症状”的产生原因相差迥异,比如食物过敏、维生素缺乏都可以引起。


婴儿配方奶粉是为了能够满足婴儿所有营养需求的食品,因此,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不会缺乏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自然也不缺乏维生素。婴儿不大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而导致 “上火”。


食物过敏在婴儿群体中比较常见。有相当一部分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所以基于牛奶的配方奶粉就可能让这些婴儿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也经常被认为是“上火”。


其实,这种过敏,在有些母乳喂养的孩子中都可能出现。当母亲吃了奶制品之后,可能会有一些牛奶蛋白并没有彻底消化成氨基酸,从而是以多肽的形式进入到了母乳中。如果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而那些来自牛奶的多肽正好是过敏原,也就可能出现“母乳过敏”的现象。对于这种过敏导致的“上火”,目前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法:深度水解的配方奶粉,其中的牛奶蛋白被深度水解,过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深度水解都还不够,还可以采用氨基酸奶粉。


婴儿出现的各种不适常被归于“奶粉上火”


还有一些人所说的“上火”其实是“不易消化”和“消化不良”。


其实,婴儿奶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问题。通常说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实际上只是消化速度慢一些,并不是消化困难。在中国的婴儿奶粉国家标准中,也对于乳清蛋白的比例做了限定,所以国内的某些奶粉可能比国外的品牌消化速度还要快一些。


实际上,目前做过的配方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对比研究,比较明确的一个差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体重增加更快。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婴儿吸食奶瓶比母亲的要更轻松,所以更容易吃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配方奶粉的消化,并不是问题。


不过,配方奶粉只是在营养供给上接近母乳,二者之间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很多妈妈所说的“不易消化”一般是指:与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食用配方奶粉的婴儿其大便的颜色更深,硬度更高,气味也更臭。其实只要不出现便秘,这种差别完全不值得纠结。


婴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接受包括新食物在内的新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这些症状归结于“吃了什么”或者“没吃什么”上去。比如便秘,其实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而有一些父母,在冲配奶粉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少加水,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多营养”。殊不知这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而往往就被归结于“奶粉上火”了。


等到孩子开始添加辅食,在尝试各种新食物的过程中,过敏和不耐受,更是很容易碰到的现象。对于同时喂配方奶的孩子,这些尝试新食物所遇到的不适,也往往归咎于“奶粉上火”。


在中国,有太多的妈妈们相信“奶粉上火”了,所以凭空宣称“不上火”的奶粉厂家也可以大行其道。此外,还有许多“奶粉伴侣”,宣称“不是奶粉,而是针对宝宝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现象,科学搭配消食植物精华和高效益生元,并添加DHA、牛磺酸等聪明营养成分精研制出全新一代健康好伴侣”。


需要强调的是,“奶粉上火”本来就是利用消费者的错误认知而渲染炒作的伪概念——如果孩子出现了那些传说中的“上火症状”,所谓“不上火的奶粉”无能为力,“奶粉伴侣”也无能为力。父母们,需要的是客观理性地分析原因,或者求助医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指望这些营销噱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是获得“花钱买心安”的心理安慰而已。


2

“植物胶原蛋白”

双重嵌套的超级忽悠


女士们对于胶原蛋白都不陌生。最近几年,“植物胶原蛋白”异军突起,在许多“健康食品”“美容食品”中频频出现。“植物”和“胶原蛋白”对于女士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二者的组合,到底是个什么鬼?

“植物”和“胶原蛋白”给爱美的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图片来源:www.123rf.com.cn


简单粗暴的答案:植物胶原蛋白,就是一个双重嵌套的超级忽悠!


真相之一:所有的胶原蛋白都来源于动物,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来源于植物的“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骨等组织中的一种其结构作用的蛋白质。在植物中不存在这样的组织,也不存在这一类的蛋白质。营销广告中所说的那些含有“植物胶原蛋白”的食物,比如银耳、桃胶、珊瑚草等等,其实连蛋白质都几乎没有。所谓的“植物胶原蛋白”,实际上是一些多糖,经过高温烹煮会形成黏黏糊糊的溶液,就被当作了“胶原蛋白”。它们根本不是蛋白质,而是碳水化合物。


真相之二:即便是真正的胶原蛋白,也没有广告中宣称的“美容”“护肤”“健骨”等功效。


因为皮肤和骨骼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许多人就相信补充胶原蛋白有助于皮肤和骨骼的健康。这只是一种“吃啥补啥”的天真想法。胶原蛋白是大分子,吃到肚子里要经过消化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或者多肽片段,才能被吸收进血液,然后被运送到身体各部分。到了全身各部分,氨基酸要进入细胞里,在细胞内部经过一些列的生化反应,才能重新组装成胶原蛋白。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发现多肽片段能够进入细胞参与这一过程。也就是说,不管吃胶原蛋白还是多肽,最后能被人体利用的也只能是氨基酸。而人体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有着内部的调控机制,并不是你多给它组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它就会合成更多的胶原蛋白。


但是,“吃胶原蛋白护肤美容”这个概念太有市场吸引力了,各路保健品厂家一直试图找到“突破现行科学理论”的证据,来证实吃胶原蛋白“有效”。然而寻寻觅觅几十年,也只找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拿去糊弄“期望胶原蛋白有神效”的爱好者还可以,在规范的科学证据评估面前,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那么,“植物胶原蛋白”这个概念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食品工业、日化工业以及医药行业里,分离纯化出来的胶原蛋白叫做“明胶”。虽然它作为食品的营养价值很低,但作为食品添加剂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增稠、稳定、成胶等。一些碳水化合物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在食品工业上被称为“食品胶”。比如珊瑚草中的卡拉胶,在食品配方中可以代替明胶,所以也被称为“植物明胶”。它的意思,是来自于植物、在使用性能上可以代替明胶——而这种“使用性能”只是物化性质方面的,跟营养和健康功效毫不相关。


在化学层面上,明胶和胶原蛋白是一样的。但在许多人心目中,明胶是臭名昭著的添加剂,而胶原蛋白是“美容健骨”的圣品。所以,营销专家们把“植物明胶”替换成“植物胶原蛋白”,从而让相信胶原蛋白“神效”的消费者把它也当宝贝。


3

睡眠水的神话,

可能只是个营销段子


今年,可口可乐日本公司推出了一款叫做“睡眠水”(sleep water)的新产品,宣称可以给予忙于工作和家庭从而睡眠不足的成年人以健康的睡眠支持。此后,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现身说法,称“我喝了一瓶饮料后,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全裸躺在地上,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完全不记得,仿佛喝醉一样。”这个神奇的传说引起巨大反响,许多人开始尝试这款新饮料,而且有许多人宣称效果明显。


睡眠水,真的有这么神奇么?

传说中的睡眠水。图片来源:www.qiwen8.com


根据睡眠水的标签和可口可乐的介绍,睡眠水是一款有淡淡的水蜜桃味的饮料。其特点一是不含有咖啡因,二是含有较多茶氨酸以及洋甘菊提取物。


常见的饮料,比如咖啡、茶和可乐等,都含有一定的量。咖啡因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喝下之后可能使人兴奋而难以入眠。相对于这些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不含咖啡因”可以算是有助于睡眠。但纯水中也不含有咖啡因,因为“不含咖啡因”而宣称“有助睡眠”,显然不合符常理。所以,帮助睡眠的功效,需要来自于那两种“功能成分”。


茶氨酸是茶中的主要氨基酸。不过,它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也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在化学结构上,它跟组成蛋白质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比较类似。在烹饪或者发酵食物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成为“游离”的谷氨酸盐。游离的谷氨酸盐会在人类的味蕾上产生“鲜味”,而提纯的谷氨酸钠就是味精。茶叶中的茶氨酸也是游离的,因为结构上的相似,也会产生类似的鲜味。这种“鲜香味”是高档绿茶的重要特征。比如安吉白茶和西湖龙井,所用的茶树品种就含有比较高的茶氨酸。


人们对茶氨酸的关注不仅仅是它带来了茶的鲜香,而是它的生理活性。在肠道中,会茶氨酸会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有一部分会被分解然后随着尿液排出,但还有很多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最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有一部分茶氨酸突破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活动。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可以监测人们服用茶氨酸之后的脑电图,来推测茶氨酸对于大脑活动的影响。有一项研究是让志愿者服用50毫克茶氨酸,结果发现:在45分钟到105分钟之间的5次扫描图上,大脑中阿尔法波的强度明显增强。在其他更大服用量的实验中,这一增加就更加明显。睡眠水的瓶子上,宣称每瓶含有200毫克茶氨酸,也可以算得上大量了。


阿尔法波是最基本的脑电波信号之一。它的增强证实了茶氨酸可以直接影响大脑的活动——当然,这种影响对人体活动与身体健康具有什么样的影响,科学家们还在进行各种假设与验证。在一地鸡毛的结果中,基本上都还是好的影响。比如有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宣称揭示了茶氨酸可以抑制人体对尼古丁的依赖,从而有助于抑制烟瘾或者辅助戒烟。


对茶氨酸感兴趣的科学家们很多,针对它的研究也很多,比如对皮质醇的影响。皮质醇是一种肾上腺激素,在焦虑、压力、痛楚等情绪时会增加,因此又被称为“压力激素”,其变化还可能与血糖、血压、免疫抑制等生理因素相关。研究发现,咖啡因会增加皮质醇的分泌,而茶氨酸则是降低。科学家们还不能断定皮质醇的增加与焦虑压力等情绪之间谁是原因谁是结果,不过避免它的变化总还是有利的事情。


文献中没有直接明确的研究测试过茶氨酸对于睡眠的影响。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中,这些“可能减少压力激素”的“初步研究”,就被演绎成了“帮助睡眠”。


洋甘菊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木植物,菊科,花瓣为白色,中心为黄色,跟雏菊很象。在西方,洋甘菊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药材,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几千年来,人们用它来处理各种症状,比如失眠、焦虑、肠胃不适、腹泻等等。它也被做成药膏涂抹皮肤,以及漱口水处理口腔溃疡等。


不过,这些用途都是基于民间传说,并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支持。在能够到的零零星星的研究中,也基本上是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基于那些实验,只能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人体试验中验证”。要想作为“科学研究证实”,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因为洋甘菊提取物和茶氨酸都是安全性相当高的物质,加到水中做成饮料也没什么不可以——它,就相当于一种茶饮料。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所谓“帮助睡眠的功能”,只是来源于民间传说,并没有科学依据。而那个“喝了一瓶就睡到第二天中午,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裸躺在地上”的传说,如果不是一个营销段子,大概只能是一个巧合——如果这种饮料真的有这么强大的功效,那么其安全性就需要重新审查,需要按照药物来对待了。


至于能否称为“睡眠水”并宣称这样的功能,则要看所在国的法规要求。或许在日本是被允许的,但是在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美国和欧盟),这样的宣称就是非法的。


4

醋蛋归元液

老套的骗术也能骗到钱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醋蛋归元液”,对老年人极具吸引力,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醋蛋归元液。图片来源:www.sxwskj.com


搜了一下这个东西,网上一片赞誉。然而,看看其公司网站以及网上的报道,不得不感叹:这么一个扯淡的产品,如此老套的骗术,还依然能够骗到钱,,养活了多少骗子啊。


这个判断,大概会一如既往地引来一大批“传统”爱好者的围攻。对于这些真睡或者装睡的人,我们也不必费心去叫醒。原因了解真相的人,不妨往下看。


醋蛋归元液到底是什么东西?


醋蛋归元液号称“千年古方”,其实是“醋蛋液”和“归元”两个偏方的结合。醋蛋液用醋泡鸡蛋,等蛋壳溶解之后,打开鸡蛋,把醋和蛋混合而得的。而“醋蛋归元液”,则是加入了“鹌鹑蛋、大枣、枸杞、桂圆、蜂蜜以及名贵中草药成分”。在产品介绍中没有列出“名贵中草药”哟有哪些,有两种可能:


一是真加了什么“神奇”的中草药,但想“保密”而不标注。,食物必须如实标出成分,“保密”是违法的。


二是根本没有加,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这,就是虚假宣传了。


骗术之一:鱼目混珠的“国际认证”


醋蛋归元液宣称【成功申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际传统文化遗产】。其实,这个申报是向一个叫做“国际文化传媒管理注册委员会”的机构做的。这个机构是2013年在美国成立的,跟通常人们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美国,注册一个机构很容易。主要没有人注册过,“国际”“世界”“全球”打头的机构也很容易注册。说白了,如果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作金庸小说的话,醋蛋归元液这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际传统文化遗产”就相当于“金庸新”“金庸巨”“全庸”的作品。


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传”和“传统文化遗产”,也丝毫不说明有什么功效啊!


骗术之二:虚假宣传功能


厂家自己承认醋蛋归元液“不是药更不是保健品,它是老祖宗遗留至今、传承千年的保健养生饮品”。,只有“品、药品和保健品三类。既然不是药品和保健品,那么就只能是食品了——加再长的定语,用再漂亮的修辞,它也还是食品。


按照法规,食品不能宣称任何疗效。而醋蛋归元液却宣称“对在医院久治难愈的慢性病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真可谓是偏方治大病,合方治疑难,醋蛋治百病!”“可调理人体70多种疾病”。一种食品宣称这样的功效,是严重违法。没有被查处,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地食药部门尸位素餐!


骗术之三:把食物中毒或者毒副作用当作“排毒”


醋蛋归元液的营销中描述了所谓的“四阶段的体质调理”,其活性物质是酵素。但酵素经过消化不可能具有生理活性,所有口服酵素养生的宣传都是忽悠。


这个“体质调理”就是一种没有根基的臆想。更可怕的是,服用之后“脸上上痘、头痛明显、胃部不适、嗜睡、身体无力、有的便秘有的拉肚子等等现象”,明明就是各种食物中毒的反应,厂家却当作“不同的部位出现排毒的现象”,要消费者坚持到“几天以后消失”。这就不仅仅是图财,而且是在害命了。


骗术之四:用科学术语包装伪科学


醋蛋归元液的官网上列出了三条“作用机理”。但这三条“机理”都只是通过堆砌术语来混淆视听。下面一一解析:


1、“天然配比,最均衡的全营养”。全面营养是指各种营养成分都在人体所需要范围内,醋蛋归元液不过是每天30毫升,不管其中有什么,人体的营养需求基本上都杯水车薪分,是否“全营养”并没有意义。“均衡的全营养”只能通过合理的常规饮食来实现。


2、“醋酸分解,小分子最易吸收”。醋酸在醋蛋液中能把蛋壳溶解,但没有能力分解其他食物分子。在醋泡的过程中,食物中会有一些成分溶到水中,但不要醋泡而直接吃哪些食物,也几乎不会影响吸收。


3、“工艺发酵,酶类物质丰富多样”。醋酸的pH值在3左右,在这个酸度下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难以生长。在醋中进行发酵,实在是很奇葩。退一步说,即便真的发酵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酶类物质”,也还是忽悠。酶要发挥作用,必须要具有天然的空间构型。不管什么酶,吃到肚子里也会被消化而失去酶活性。厂家所说的“酵素能激活修复受损细胞,使细胞健康繁殖”,那是指人体自身合成的酶,跟通过食物吃进去的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排版:小岚欧欧)


本文首发自《今日头条》,由作者授权转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