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全):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2023-05-10 14:56:27

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点此查看


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二):生物的新陈代谢点此查看


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三):生命活动的调节,点此查看


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四/五):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与环境,点此查看


第六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6.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6.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6.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6.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6.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6.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6.8 DNA分子的复制



6.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6.10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6.11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比较



6.12人类基因组研究


6.12.1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大事记



6.12.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主要内容



6.12.3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比较(大约)



6.12.4  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申请的专利数目(截止2006年)



6.12.5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6.13遗传的中心法则



6.14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



6.15基因分离定律中亲本的可能组合及其比数



6.16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6.1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一般特点



6.18遗传定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6.19自由组合遗传题的快速解法




6.20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6.21 杂交育种


6.21.1培育显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6.21.2培育隐性基因(a)控制的优良品种



6.22 人类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



6.23 人类性别畸型及其原因



6.24性别分化与环境的关系



6.25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



6.26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6.27通过性状识别性别的杂交设计



6.28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X遗传病的比较



常染色体遗传病

X染色体遗传病

显性遗传(显性基因致病)

遵循的定律

分离定律

致病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

X染色体

发病概率

男女均等

女性多于男性

判断方法

无特殊的判断方法,根据相关特点判断

隐性遗传(隐性基因致病)

遵循的定律

分离定律

致病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

X染色体

发病概率

男女均等

男性多于女性

判断方法

①父母正常有女儿患病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根据相关特点判断


6.29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6.30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6.31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选学)



6.32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6.33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6.34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遗传本质

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因存在形成

成对存在

单个存在

基因的传递方式

父母双方传递

仅由母方传递

遗传特点

孟德尔遗传

母系遗传

子代表现型

由显隐性关系决定

完全由母方决定(大多表现母方性状)

显隐性关系

没有

子代分离比

有一定的分离比

无一定的分离比(可能出现分离)

正反交结果

相同(伴性遗传时可有例外)

不同

配子中基因的分配方式

减半均分

随机分配

基因突变

频率低,不一定表现出来

频率高,突变的一定要表现出来

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中心法则

遗传自主性

全自主

半自主(受核基因控制)

转录翻译系统

各自独立

转录场所

细胞核

线粒体和叶绿体

翻译场所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

对性状的控制

控制全部性状

仅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少量性状


6.35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



6.36生物变异的类型



6.37基因突变



6.38基因重组



6.39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6.40染色体结构变异



6.41染色体数目变异



6.42四倍体(AAaa)的自交分析



6.43三体(AAa)的自交分析



6.44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



6.45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自然形成途径



6.46单倍体育种



6.47多倍体育种



6.48利用遗传学原理的育种总结


育种类型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基因

育种

杂交育种

基因的分离

连续自交与选择

实现优良组合

丰富优良品种

育种年限长

不易发现优良性状

基因的重组

基因工程育种

转基因

定向、打破隔离

可能有生态危机

改造原来基因

定向改造

结果难料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诱变与选择

提高突变率

供试材料多

染色体

育  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

数目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性状纯合快

缩短育种年限

需先杂交

技术复杂

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处理

器官大,营养多

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融合

细胞全能性

细胞融合

植物组织培养

打破种间隔离

创造新物种

结果难料


6.49人类的遗传病


分类

病列

特点

基因

遗传病

单基因

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X)

连续遗传

隐性遗传病

白化   血友病(X)   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

隔代遗传

近亲结婚发病率高

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 无脑儿 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 家庭性肥胖

家庭聚集现象

易受环境影响

染色体

遗传病

结构异常

缺失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后果严重

(死胎 流产)

数目异常

常染色体病

个别减少

单体  缺体

个别增多

21三体  13三体

性染色体病

个别减少

特纳氏综合征(XO)

性别异常

不孕不育

个别增多

XXY  XXX  XXXY

细胞质遗传病

线粒体肌病

母系遗传


6.50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优生)


措施

原理

方法

禁止近亲结婚

减少隐性基因纯合的概率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婚(法律约束)

进行遗传咨询

利用遗传学原理进行生育指导

①了解家庭病史      ②分析传递方式

③推算发病风险      ④提出防治对策

提倡适龄生育

减少突变的发生

避免低龄(<20岁)生育和高龄(>40岁)生育

实施产前诊断

查找胎儿的遗传缺陷

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和其他孕期检查


6.5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

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材料,引起和加剧生存斗争。

②生存斗争:繁殖过剩导致生存危机。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变异普遍而不定向,好的变异可通过遗传积累和放大。

④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单位,是“不死”的,基因库在种群中传递和保存。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④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核心观点

①自然选择过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③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和连续的过程

①生物进化是种群的进化。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②进化的实质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与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意义

①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①科学地解释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种群不是个体

②从分子水平上去揭示生物进化的本质


6.52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三个原则与群体遗传学



6.5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6.54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关系



6.55遗传平衡定律



6.56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6.5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6.58选择的类型




6.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6.60改变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



6.61突变与选择的关系




6.62隔离的类型



6.62物种形成的方式



6.6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知识点较细,若有误欢迎留言指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