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北,致力于成果转化——西建大金鹏康教授团队代表性论文及成果盘点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团队概况



金鹏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三秦学者及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针对缺水地区环境问题,提出了多重物化-生物工程耦合的污染物处理工艺,探明了污染物转化与处理性改善的作用原理,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大型企业合作项目,申请与授权专利近50项,编制规范2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奖励12项。

  

长期扎根西北,致力于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工业污染治理领域,主持开发了一系列新装置和新工艺,应用于中石油长庆油田、中石油忻州煤层气公司、陕西延长油田等20多个油田生产单位40000余口油气井的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浙江嘉兴印染等工业企业废水处理与再利用;在城市水污染治理领域,主持研发了多项实用技术,应用于滇池、太湖等重点流域和陕西省渭河流域城市污水厂的升级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



团队组成:金鹏康教授团队共有3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博士后,13名博士研究生,39名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与再生利用研究

2.多重物化-生物工程耦合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3.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近5年承担的部分国家级科研项目


1.西北黄土塬区农村供排水一体化与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YFC04007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印染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与示范(2014BAC13B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3.城市污水管网流量质量传递及污染物转移转化规律研究(2012ZX07313001)---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

4.氧化沟处理工艺优化运行与节能降耗技术研究(2011ZX07302-001-006)---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

5.有机物去除的臭氧混凝互促增效机制及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513784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获得主要科技奖励情况


1.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二)

2.黄土塬区油气田废弃钻井液安全处置与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2014)-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一)

3.缺水城市污水再生与不同途径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二)

4.油田压裂废水多途径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及工程应用(2013)-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一)

5.气浮水处理分离装置(2015)-中国专利优秀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二)

6.印染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与示范(2017)-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一)

7.物化-化学-生化多元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201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一)

8.黄土塬区油气田作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2015)-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金鹏康教授排名第一)


代表性论文



1F

近三年发表的代表性一区SCI论文


1. Pengkang Jin *, Xuan Shi , Guangxi Sun , Lei Yang , Yixiao Cai , Xiaochang C. Wang; Co-variation between Distribu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Biological Metabolization of Organics in Urban Sewer System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8, On line. (IF: 6.198)



中文标题:城市污水管网中微生物种群分布与污染物生化代谢耦合机理研究


作者:金鹏康*,石烜,孙光溪,杨磊,蔡一啸,王晓昌


摘要:本研究在一套1200m长的中试污水管网系统中对管道沿程的微生物种群分布特性和生化代谢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污水管网生物膜中的优势微生物由发酵水解细菌(FB)、产氢产乙酸细菌(HPA)、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菌(MA)组成,该几种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在管道沿程的多样性也有着显著变化,这导致了污水中基质种类的转化和小分子有机物质例如乙酸、丙酸和氨基酸的富集。然而,这些物质的转化过程受到管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pH和溶解氧的显著制约。在管道初始端发酵水解细菌明显富集,随后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后端逐渐增加。依据Spearman关联性分析可以得出污水管网中微生物种群分布、环境因子以及基质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这为优化管网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2. Rui Wang, Xin Jin, Ziyuan Wang, Wantao Gu, Zhechao Wei, Yuanjie Huang, Zhuang Qiu, Pengkang Jin*;A multilevel reuse system with source separation process fo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 case study.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8, 247: 1233-1241. (IF:5.651)



中文标题: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多级回用模式构建与案例分析


作者:王锐,金鑫,王自元,顾万涛,魏哲超,黄元杰,邱壮,金鹏康*


摘要:为了将印染行业废水再生回用率显著提升到35%以上,提出了一种印染工业园区废水分质处理及多级回用的再生体系。分析印染不同工序排水水质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印染工业园区废水可以分为特种(SCW)、高浓度(HCW)和低浓度(LCW)印染废水三类,且适宜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由于特种和高浓度印染废水水量占比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且难以处理到再生回用标准,采用合适工艺将其处理到达标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到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水量占比较大的低浓度印染废水,经再生处理后按质循序回用于不同印染工段。基于前述概念建立的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及多级回用模式在典型印染企业得以应用。该企业印染废水综合回用率提升到了62%,且再生水符合回用标准稳定回用于不同工序。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对印染废水的再生回用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 Xin Jin, Pengkang Jin*, Rui Hou, Lei Yang, Xiaochang C. Wang*; Enhanced WWTP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removal in hybrid ozonation-coagulation (HOC) process catalyzed by Al-based coagula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7, 327: 216-224. (IF:6.605)



中文标题:铝盐混凝剂的臭氧催化特性及其耦合体系强化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作者:金鑫,金鹏康*,侯瑞,杨磊,王晓昌


摘要:本研究提出复合型臭氧氧化混凝反应体系(Hybrid ozonation-coagulation, HOC)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在HOC反应体系中,臭氧氧化和混凝在同一个反应体系内同时作用。与传统预臭氧-混凝工艺相比,HOC体系可以提高污水深度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在不同pH条件下(pH=5,7和9),当臭氧浓度达到1.0mgO3/mg DOC时,HOC体系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达到最大。为了进一步明确HOC体系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机制,测定了臭氧在HOC反应体系中的分解特性,结果表明HOC体系中臭氧分解速度较快。与此同时,通过羟基自由基探针及顺磁共振(EPR)的方法研究HOC体系中臭氧与混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OC反应体系比传统预臭氧-混凝反应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由此表明铝盐混凝剂及其水解产物能够作为催化剂,促进臭氧产生更多羟基自由基。因此,基于臭氧氧化过程中铝系混凝剂的催化氧化机理,HOC反应体系在污水深度处理中针对溶解性有机物表现出更强的去除效果。


4. Pengkang Jin*, Xiaoban Wang, Qionghua Zhang, Xiaochang Wang, Huu HaoNgo, Lei Yang; A new activated primary tank developed for recovering carbon source and its applica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6, 200: 722-730. (IF:5.651)



中文标题:一种新型的碳源回收活性初沉池的研发及应用


作者:金鹏康*,王先宝,张琼华,王晓昌,吴友豪,杨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初沉污泥进行淘洗与发酵,研发了一种碳源回收的新型活性初沉池工艺。通过中试反应器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淘洗强度及污泥回流比对活性初沉池碳源回收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污泥停留时间对活性初沉池的碳源再生能力影响显著;机械淘洗作用可增加其SCOD及VFA的产量。活性初沉池的最佳运行条件为SRT=5d、G=152s-1及RSR=10%,此时SCOD和VFA的产量分别为57.0mg/L和21.7mg/L。随着活性初沉池中发酵微生物的大量富集,初沉污泥中的颗粒有机物被转化为SCOD和VFA。此外,本研究还将活性初沉池系统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以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表明,活性初沉池的应用可提高31.1%的生物池进水SCOD,从而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率。


5. Pengkang Jin, Xianbao Wang*, Xiaochang Wang, Huu HaoNgo, Xin Jin; A new step aeration approach towards the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removal in a full scale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6, 198: 23-30. (IF: 5.651)



中文标题:一种提高卡鲁塞尔氧化沟脱氮效率的新型曝气方法研究


作者:金鹏康*,王先宝,王晓昌,吴友豪,金鑫


摘要:本论文通过研究实际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厂中两种不同的微孔曝气模式——连续曝气和点式曝气,分析了两种曝气模式下脱氮性能及其机理。两种曝气模式在相同的总曝气量下均表现出较好的脱氮性能,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高于98%。然而,连续曝气模式和点式曝气模式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3%和77.6%。研究表明,在曝气区后有一部分延展的好氧区域会影响整体好氧与缺氧的分区比例。连续曝气模式下缺氧分区的比例更大,因此对TN的去除效果较好。更重要的是连续曝气模式可同时给硝化菌及反硝化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反硝化细菌在连续曝气模式和点式曝气模式下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分别为1.55%和1.12%,这导致了连续曝气模式在整体上对TN的去除效率更高。


6. Pengkang Jin*, Xin Jin*, Viggo A.BjerkelundbStein W.Østerhus,Xiaochang C.Wang, Lei Yang; A study on the re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EfOM)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uring ozonation.Water Research,2016, 88: 643-652. (IF:6.942)



中文标题: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臭氧化特性研究


作者:金鹏康*,金鑫,Viggo A.BjerkelundbStein W.Østerhus,王晓昌,杨磊


摘要:本研究探究臭氧氧化过程中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EfOM)的反应特性。在不同的臭氧浓度下(0.42±0.09,0.98±0.11和2.24±0.17mgO3/mgDOC),根据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亲疏水及酸碱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组分。臭氧氧化过程使得疏水性有机物,尤其是疏水酸性物质(HOA)和疏水中性物质(HON)向亲水性物质(HI)转化,而且HOA在低臭氧投加量时会先转化为HON,随后HON进一步转化为HI组分。采用三维荧光技术测定疏水性有机物中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后,腐殖质类和蛋白质类物质中的荧光强度降低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究腐殖质类和蛋白质类物质中荧光基团的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将三维荧光图谱与凝胶色谱分子量分布相结合,结果表明臭氧会优先与小分子蛋白类物质中的疏水性基团发生反应。此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在臭氧氧化过程中,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从0到2.24±0.17mgO3/mgDOC),HON组分的芳香性有明显降低,臭氧在低投加量时(0.42mgO3/mgDOC)下就会与苯环结构反应,提高脂肪碳和羰基碳有机物的含量。对于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EfOM)而言,HON比HOA组分中含有更多的得电子官能团,因此臭氧易于与HON反应,随后才会与HOA反应。


7. Q.H. Zhang, P.K. Jin, H.H. Ngo, X. Shi, W.S. Guo, S.J. Yang, X.C. Wang, X. Wang, M. Dzakpasu, W.N. Yang, L. Yang;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lowly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s in bi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of anaerobic anoxic oxic system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6, 218:53. (IF: 5.651)



中文标题: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A2O生物处理系统中的转化特性及利用研究


作者:张琼华,金鹏康,吴友豪,石烜,郭文珊,杨生炯,王晓昌,Mawuli Dzakpasu,杨温娜,杨磊


摘要:本研究检验了西安两座A2O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碳源分布,研究了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特性及利用潜能。结果表明,在厌氧和好氧两种条件下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可发生水解发酵作用,在8h内的转化速率为65%,水解发酵的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多糖及蛋白质等易生物降解有机物。此外,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在这两种条件下也易发生积累。这些产物会进一步水解为醛酮化合物,接着转化为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物质随后利用。类蛋白物质的分子量分布广泛,且随着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长时间的微生物反应会使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增加的小分子物质会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率。


8. Q.H. Zhang, W.N. Yang, H.H. Ngo, W.S. Guo, P.K. Jin, Mawuli Dzakpasu, S.J. Yang, Q. Wang, X.C. Wang, D. Ao; Current status of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Chin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6,92-93: 11-22. (IF:7.088)



中文标题: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研究


作者:张琼华,杨温娜,吴友豪,郭文珊,金鹏康,Mawuli Dzakpasu,杨生炯,王晓昌,敖东


摘要:本研究从处理技术类别、污染物去除效果、运行负荷以及出水指标等方面对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进行了分析。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在31个省份已建成350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到1.48*108m3/d。中国东西部人口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显著差异。中国超过半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应用了AAO以及氧化沟工艺。根据调研可知,有70个城市的656座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其中COD的去除率均在88%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不同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差异较大,平均运行负荷比例为83%,然而52%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小于80%,由此可知,可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比例不高。只有28%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达到中国的一级A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厂中污泥处置回用率只有25%,15%的污水厂完全未达到处理要求。小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较高,同时回用水回用率较低。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技术及方向性建议和措施。


9. Shengjiong Yang, Pengkang Jin, Xiaochang Wang, Qionghua Zhang, Xiaotian Chen. Phosphate recovery through adsorption assisted precipitation using novel precipitation material developed from building waste: Behavior and mechanism.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92) 246–254 (IF: 6.216)



中文标题:新型磷吸附协同结晶材料的制备及废水中磷的回收:行为及机理



作者:杨生炯,金鹏康,王晓昌,张琼华,陈啸天


摘要:磷在农业及工业应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建筑固体废弃物开发出了新型的片剂结晶材料用于废水中磷的结晶及回收,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额外的方向。研究结果显示,所开发材料可以将废水中的磷以羟基磷石及透钙磷石的形式高效回收,而回收过程由吸附作用协同的结晶过程完成。其中,吸附作用为初始激发驱动力,通过吸附作用形成局部的磷酸盐过饱和,而后激发结晶过程。此外,研究还发现,材料对钙离子的释放过程为拟二级动力学过程,符合菲克定律描述;在磷结晶过程开始以后,材料可源源不断的提供钙源。总体来说本研究开发的材料在磷污染治理及回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10.Pengkang Jin*, Bin Wang, Ding Jiao, Guangxi Sun, Baobao Wang, Xiaochang C.Wang;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flora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s in urban sewer system. Water Research, 2015, 84: 112-119. (IF:6.942)



中文标题:城市污水管网中有机污染物质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作者:金鹏康*,王斌,焦丁,孙光溪,王宝宝,王晓昌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包含35层长度为1200m的城市污水管网中试系统,污水在管网中试系统中恒定流动直至达到稳定状态。本文检测了附着于管道内壁的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同时分析了污水流动过程中的气相、液相物质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膜中的发酵细菌例如bacteroidetes和bacillus的相对丰度较大,因此在溶解氧0.3mg/L时(厌氧环境)有助于发酵细菌在管网中的富集,这导致了管道中COD沿程显著降低,同时BOD/COD由始端的0.68增加至0.84,表明管道中有机物的可生化降解性逐渐升高。污水中分子量检测结果也表明沿程小分子物质的含量逐渐升高,并且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在前600m的管道中也增加显著。微生物的发酵行为增加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同时使得乙醇、乳酸的含量在管道中先增加后降低。


2F
近三年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刘颖,金鑫,金鹏康. 溶气气浮的微气泡影响因素及其与絮体的结合特性.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录用

2.王帅,孙璇,金鑫,金鹏康. 二级出水处理的膜臭氧气浮(MDOF)工艺运行特性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录用

3.郑莹,金鑫,金鹏康,王晓昌. 二级出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分布及臭氧化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录用

4.侯瑞,金鑫,金鹏康,苟邦耀,王晓昌. 污水厂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 环境科学, 2017, online

5.乔芳婷,邢贝米, 张炜杰,金鹏康. 污水中不同形态氮稳定同位素预处理方法探究. 环境化学, 2017, 36(6): 1244-1254.

6.金鹏康,杨珍瑞,李蓉.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 环境科学, 2017, 38(5):1982-1990.

7.桑浪涛, 石烜, 张彤, 金鹏康. 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冲刷与沉积规律. 环境科学, 2017, 38(5): 1965-1971.

8.常海东, 金鹏康, 付博文. 昆明市不同功能区排水管道沉积物性质. 环境科学, 2016, 10: 020.

9.侯瑞, 金鑫, 金鹏康. 臭氧-混凝耦合工艺污水深度处理特性及其机制. 环境科学, 2017, 38(2): 640-646.

10.金鹏康, 王斌. 城市污水管网对水质的生化改善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7): 3401-3408.

11.孙光溪, 金鹏康, 宋吉娜. 城市污水管网中产甲烷菌的分布特性规律. 环境科学, 2016, 6: 032.

12.金鹏康, 刘柯君, 王先宝. 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特性及利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5: 002.

13.张雨, 王先宝, 孙红芳, 金鹏康. 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倒置 A2/O工艺改造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7): 117-120.

14.金鹏康, 石彦丽, 任武昂.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1): 1-6.

15.金鹏康, 郑未元, 王先宝. 倒置 A2/O 与常规 A2/O 工艺除磷效果对比.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2): 501-505.

16.金鑫, 金鹏康, 孔茜. 基于 PARAFAC 分析的二级出水 DOM 臭氧化特性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27-433.

17.金鹏康, 郝晓宇, 王宝宝. 城市污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特性.环境工程学报, 2015 (3): 1009-1014.

18.金鹏康, 陈飞, 章佳昕.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 环境化学, 2015, 34(7): 1323-1328.

19.金鹏康, 李冬芳, 章佳昕. 难降解有机物氯贝酸在好氧序批式反应器中的分配与转化. 环境化学, 2015, 34(7): 1335-1342.

20.金鑫, 金鹏康, 孔茜, 等. 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臭氧化特性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0): 2985-2990.

21.金鹏康, 焦丁, 任武昂. 污水管网中无机氮类营养盐迁变规律. 环境科学, 2015, 10: 025.

22.金鹏康, 韩冬, 金鑫. 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对污水厂出水的处理效果.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15): 12-15.

23.王宝宝, 金鹏康, 郝晓宇. 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转化规律的模拟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15): 24-27.

24.金鹏康, 孔茜, 金鑫. 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分级表征特性. 环境化学, 2015, 34(9): 1649-1653.



科研成果应用及转化


1. 黄土塬区石油开发污染控制的多重物化与生物工程耦合技术及应用



针对黄土塬区油田开发面临的严重缺水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以构建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及实现长庆油田突破年5000万吨油气产量的国家产能建设为目标,通过钻采污染物的相间高效转移、富集和有效降解,创新了多重物化强效处理与生物工程耦合的技术原理,攻克了高悬浊度、高粘度、高毒性的水质多变性钻采废液无害化处理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发了适于黄土塬区油田污染治理的成套技术装备,并结合油田钻采作业特征与黄土塬区现场条件,创建了适于大型丛式井场的随钻并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分散式井场集约式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两种工程模式,应用于长庆油田在陕、甘、宁、内蒙4省区的18个油田生产单位4500多个井场的污染治理,实现了钻采废液的多途径回用及污泥无害化,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解决了我国缺水地区低渗透油田长期以来供水成本高、长距离罐车输水带来开发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钻采速度和产油效率,有力促进了长庆油田持续稳产和环境保护。


2. 印染工业园区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与应用



通过构建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多级回用新模式,结合臭氧气浮和旁路膜分离污染物富集控制技术,大幅度地提升了印染企业中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在保证印染工艺用水水质和废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实现了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大幅降低,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短缺。该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降低了印染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其中排放废水总量和COD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33万m3/年和422吨/年,由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降低了纳污水体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区域水体的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了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对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3. 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结合渭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1-2014年)的实施,项目组针对渭河陕西段沿岸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的技术难点,创新了活性污泥法工艺分区供氧和碳源优化配置利用理论,开发了以氮磷强效去除、处理能耗削减、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特点,多元技术耦合为特色的污水厂升级改造系列技术,在渭河沿岸1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和设施建设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十二五期间渭河主要断面的水质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科研成果


1.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



2. 出版专著3部



3. 主持制定行业标准2项

(1)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制砖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于2016年获准,该技术规程是污泥制砖领域第一个地方标准

(2)制定的《变速氧化沟技术规程》也于2015年通过技术部分的审查



SCI专栏精彩回顾


第一期江南大学李激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了这些代表性SCI论文(2017-12-22)

第二期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志强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盘点,免费下载!(2017-12-26

第三期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秀蘅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的SCI代表性论文,附图形摘要!(2017-12-29

第四期天津大学季民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盘点(2018-01-03)

第五期华中科技大学王宗平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盘点(2018-01-05)

第六期同济大学于水利教授研究团队近年发表的SCI代表性论文引用情况和成果转化(2018-01-09)

第七期华南理工大学汪晓军教授团队SCI论文盘点,更贴近实际应用!(2018-01-16)

第八期浙江工业大学何锋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的代表性SCI论文盘点——青年千人计划,高被引!(2018-01-19)


微信号:CNWW1985

投稿咨询:022-27835707

广告咨询:022-27835639

发行咨询:022-27835231

投稿邮箱:cnwater@vip.163.com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