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范】水景观在园林文化中的运用

2023-05-10 14:56:27

  水是园林景观中极富特色的一个元素,主要是因为其无形和天然的性状,它遇势而变,遇器而形,因而在景观中的形态千变万化。而水又不仅仅只有“表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它被赋予了各种性格,流过不同的地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风情。亲水是人的自然本性,在园林景观演变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追求设计出更好的水景观。

  一、水及水景观的特点

  1.1 水的形态

  水顺势成型,随风而动,因受地心引力影响而往低处流,在自然界中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充分体现出它变幻、活泼的特性。自然界中的水呈现出河流、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各种各样的形态。阳光下微风拂过水面,水被风力推出波浪褶皱,产生波光粼粼的视效,这是其他物体轻易达不到的效果。人们模仿这些溪流、瀑布、涌泉、湖泊,加以修改,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为整体的空间增添了一味灵动的元素。

  1.2 水的受光反应

  水的倒影和反射带给人的感受是富有诗意和趣味的,平静的水面具有很强的反射性,水面物体的倒影具有增加景深之效果。水是透明的液体,但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的反射作用赋予了它丰富的颜色,使水面能随周边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和周边的景物进行融合,进一步加强了虚实对比、镜面正反对比的效果。倒影、逆光、反射、折射……水不仅投射了周遭物体,更投射了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1.3 水之声

  水因为受到承载或封装时相对静止,没有一丝声响,呈现出趋于内敛的空间氛围。润物细无声,水可以轻易拂过物体而几乎听不到动静,空间氛围相对静谧;水流因穿过空隙或受阻而发出悦耳动听的潺潺水声,空间氛围开始显得灵动可爱;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则营造出蓬勃激烈的空间氛围。我们通过对水流变化的控制,可以使其产生各种各样的声响,以营造不同性格的空间。

  二、水在园林文化运用中的起源及形式

  追溯历史,园林景观的文化产生于人类文明。不论是地理、、宗教信仰,还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历程以及科技发展的水平,都决定着园林景观背后蕴藏的文化。随着四大文明古国历史的变迁、地理特征、文化的传承及交流,形成了西亚(古波斯)、欧洲(古希腊)和中国三大园林文化体系。由于受水影响和用水方式的不同,水景观在各园林文化体系上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2.1 水景观的起源及形式

  西亚及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当时的园林是模拟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几何式布局,因此在园林规划布局及水景布置形式上都是采用几何形,这也影响到后期整个西亚及欧洲国家园林的构图风格。

  由于气候干燥,干旱的环境限制了园林景观的面积。为了易于养护,人们仅在自己的庭院里培养绿洲。他们的庭园轮廓规则,是一种独立庭园,而园内的布局呈“田”字形,以纵横的十字形林荫路作为轴线。

  2.2 水在欧洲园林文化中的运用形式

  欧洲(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时,学仿波斯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波斯的许多名花异卉,后来发展成四周为建筑围绕、、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基于地理地貌特征,随着历史变迁、思想文化的革新,欧洲三大园林风格体系(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林、法国宫廷园林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逐渐成形。而他们对水的解读与理水方式也略有不同。

  欧洲三大园林风格中的水景,亦动亦静,动则擅于运用或精致华丽、或张力动感的雕塑喷泉水景,静则常用几何形状的静水,以大面积、气魄与宁静取胜,形成典雅、大气的格调。同时,那些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反射了建筑、树木、云天,因而又被称为“水镜”。水镜在空间中的位置恰到好处,往往都在透视和投影关系上精心推敲过,以便保证主体建筑能在某些视角范围内完整地倒映水中,烘托建筑的立体感。

  2.3 水景观在中国园林文化中的运用形式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起源可以上溯到周朝。周文王所建之灵囿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此后,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10万㎡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的传统程式。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水景的运用受到地理、宗教、文人墨客等因素的影响,分为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几种类型。其中呈现的水景类型大抵有三种:

  (1)大面积舒展的素雅湖区,多利用阔大的水面,或将天然水体略加人工,在水面上布置岛屿、增设建筑,创造了一种悠然的山水画意境。

  (2)而小庭院中则以一潭浅池象征千里江湖,或设置蜿蜒的溪流以表达山川河流的意趣,水域常与精细水岸和石雕相契合。若是偷得半日闲来,一汪池水就足以引得浮想翩翩。

  (3)跌瀑和溪流,这种形式也是仿照自然景象而来,又依照个人喜好修饰而成。跌瀑的叠级数量、高度、角度都颇有讲究。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讲究出身家境,讲究风水命理。有身份地位的人,无不希望继承培养好的修养品性,营造别具一格的优越环境,这就必然涉及文化造园。前面提到的运用水来装点园景,为的就是利用水的质感声色,来美化环境、体味优雅、酝酿文化。

  综上所述,在西方园林中,人是主体,他们推崇“秩序美”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和人类再创造,着重表现规律和秩序的景观效果;而东方园林则体现了一种“游园”的理念,推崇“自然美”,暗含一种避世隐逸的追求,造一片世外桃源置身其中,人是自然山水中的一部分,园林即是山水,即是自然。

  三、水景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运用

  现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交融,园林景观的受众也变得广泛,并不局限于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也因此受到世界各地更广泛的文化的影响。运用水的方法多种多样,呈现出的景观风貌也多姿多彩。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城市规划更加科学细致,考虑到因地制宜,水景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也因此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情感,流露出不同的韵味。

  3.1 私人住宅与水

  住宅是人类休息安身的私密场所,而别墅生活被认为是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延续,是人类最终生活理想的反映。“流水别墅”则把这种观念推向了极致,这栋建筑与流水融为一体,好像是从溪流之上滋长出来的。赖特描述这个别墅是“在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生存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一位珍爱着这个地方的人就在这平台上,他沉浸于瀑布的响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他为这座别墅取名为“流水”。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声响飘入别墅,这是赖特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

  3.2 商业综合体与水

  谈及商业综合体与水,不得不提到一幅画──《清明上河图》。图中的汴河是商业交通要道,画作上人口稠密、商船云集,有人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还有的在进餐;河里船来船往,船头紧追船尾;岸上纤夫齐齐拉纤,船上船夫急急摇橹;船儿或满载逆行,或靠岸停泊卸货;虹桥码头区的桥头遍布各种货摊,一片匆忙繁荣的景象。这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展现了水·商·人和谐共存的画面。

  在中国,江南水域别有特色,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人们傍水栖居,顺水而游,水带亦是交通带,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更可以载运旅客和货物,发展经济,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里独有的水乡文化。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文艺复兴的精华,城中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水道两侧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到处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留下的足迹。人们以舟为车、以桥为路,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景象。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等。而商业综合体是应时代而生的生活体系圈,是“城中城”概念的迷你版本,包含了现代人生活的各方面内容。

  例如,深圳的欢乐海岸汇聚全球大师智慧,以海洋文化为主题,以创造都市滨海健康生活为梦想,开创性地将主题商业与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融为一体。它借助科技之力,将水的各种状态运用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光感喷泉、变色瀑布、水幕电影、曲水街、心湖、滨水沙滩、湿地公园……这些水景,可远观、可触碰、可聆听,让人们可以尽情体会沿水游园的乐趣。各具特色的水系牵系着不同的功能区,创造了城市亲水空间,延续着这方土地独有的水域文化。

  3.3 纪念广场与水

  “911”遗址景观重建项目──“归零地”(Ground Zero)的特点是两个下沉式喷泉。每一个喷泉的面积接近1英亩(约2047),喷泉流入的空洞是核心景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的基址。涓涓水流形成瀑布,在水池四周形成壮观的水幕,庄重深沉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设计师是在用两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空洞表现这里曾经有些什么。

  不同的水景形式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与升华,那些精致的外观背后所诉说的故事和想要延续的情感,体现出的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的核心精神和追求。

  四、探索水景运用的可持续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城建等的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保护措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稀有的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及浪费,造成水源氮、磷、碳和钾等元素含量过高,富营养化超标,水体失去了应有的自净力,因此出现水体发绿、浊度升高、气味难闻、水生动植物死亡的现象。

  我们不应当仅仅停留于追求水景的短期景观视效的层面,而必须认真考察项目地的水资源状况、水文化、水景运营的可持续性、水源的收集、污水的处理再生等一系列的先决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相关设备来处理净化景观水,但大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能耗,其间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表面“光鲜”的水景背后却是恶性循环的运作系统。在水资源匮乏的现代社会,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等条件来建造适宜的、可持续性的水景观,是每一个园林景观从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4.1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里兰州的雨洪专家在1990年提出,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的渗透系统来管理城市中的雨水径流。有些雨水花园自然形成,有些由人工挖掘,形式多为低洼绿地或浅坑,首先利用地面高差来汇聚吸收雨水,再通过植物与沙土的过滤得到净化过的雨水。这些雨水一方面能缓速渗入土壤、逐渐下渗,让地下水也受到涵养;另一方面可以补给城市用水,如景观、厕所等用水。这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与推广。

  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及燕晗山郊野公园片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尽量少地使用硬质排水设施,通过地形处理分散引导雨水,硬质铺装收集的大量雨水都被排入人造湿地当中,在水的滞蓄过程中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了污染,削减了洪峰流量,减少了雨水外排,保护了下游管道和水体。

  由生态广场拾级而上至燕晗山郊野公园,可以看见沿路各式各样的雨水收集、过滤和排放设施,模拟了自然野趣的水循环生态系统,无论是雨水汇聚点还是沿途径流都被打造成可以观赏互动的景观。山水绿地和花鸟虫鱼人,这些在城市生活中断裂的生态链在这里又被重新链接在一起。

  4.2 生态修复

  与其说水是一种物质,不如说水是一种载体,它既深受环境影响而多变,又因这种状态而顺应万变。因此,对于水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的探索永无止境,既包含物理特性,更蕴含着哲学思想。

  景观水源应该在不增加当地供水负担、水资源可以长期满足的环境下运用。在缺水地区,可持续水景观设计的首要追求是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的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尽可能减少利用自来水来营造水景观。

  结束语

  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不仅使我们得以生存,更是以各种各样的景观形态及文化特质给我们以身心的愉悦。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应当充分尊重自然,尊重资源,合理运用、合理设计园林中的水景观,使人们在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的同时,珍惜地球的水资源,保持水景观的长效发展。

(本文由“园林之窗”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园林之窗

一片集创意、启发和技术

于一体的园林景观新天地~

微信号:yuanlinzhichuang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