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水下建“森林” 污水能浇灌 璧山这座缺水城市把水玩“活”了

2023-05-18 23:00:13

“以前,这里水质差,很少过来耍,现在建起了 水下森林 ,幺儿可喜欢过来看鱼摆摆和虾子了。”在位于璧山的观音塘湿地公园,67岁的吴婆婆正招呼着5岁的孙子。去年初,,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近年来,璧山在水上做足文章,不但让“死水”变“活”,还把污水变净,一座“活力水城”正在崛地而起。

工人们正在湖面进行清漂作业。记者 石涛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德润电子等众多知名企业落户璧山。记者 石涛 摄

死水变活

湿地公园建起“水下森林” 水质提升两个等级

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城区两岔河下游,平均水深2.2米,水体面积4.3万平方米,是周边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去处。站在状元桥上俯视,公园湖水清澈透亮,透明度可达1米多,湖中的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等水生植物清晰可辨,鱼儿、青虾以及螺类等水生动物畅游其间,悠闲自在。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的水面部分漂浮植物蔓延,能见度还不到30公分。

问题不解决,周边居民都有意见。为此,璧山计划把观音塘湿地公园打造成重庆市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2016年2月,区政府投入2000万,实施观音塘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和水生态馆项目。

璧山特殊的水文环境,决定了水生态修复这件事并不轻松。璧山四面皆山,水源都是发源于境内,没有过境的大江大河。以前,如果湖水浑浊了,大都是用自来水或者清水更换一道,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如何让湖水具有自净能力,是璧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寻找、论证了多种方案后,一个“水下森林”的构想浮出水面。

负责项目方案设计的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据公司重庆区域经理仲丽萍介绍,所谓“水下森林”,就是在水体中建立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态的食物链,打造一个全新的食物生态结构,提升水体自净功能。

比如,野杂鱼较多会引起水体混浊,就可以放一些肉食性鱼类,形成大型的鱼类食物结构链。鱼类多了,排泄物就会随之增多,可以在底部构建底栖类生态系统,对排泄物等有机质进行吸收。

目前,观音塘湿地公园“水下森林”已有15种水生植物、30多种水生动物。水下生态链逐渐形成,湖区水体有了明显变化。“整治之前,这里的水质是IV类,现在主要指标已经达到了近II类。”仲丽萍说。

浑浊污水与中水的对比。记者 石涛 摄

在污水处理厂,浑浊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清澈的中水。记者 石涛 摄

污水变净

全区中水回用率达46% “污水”也能浇灌园林

做活水文章,璧山不仅让死水变活,还让污水变净。

正值8月,天气闷热,园林浇灌用水、景观用水等增多。在璧山区璧城污水处理厂,一辆辆洒水车正有序排队取水。

“现在,璧山城区及各镇街的工程车辆清洗、道路冲洗、市政环卫、园林浇灌用水、景观用水、河流补水等均用上了中水,全区中水回用率达46%。”璧山区水务局规划计划科科长王炯其介绍。

“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也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通过对中水的再利用,不仅可节约水资源,还能降低用水成本。

2010年,璧山开始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当年投入2200万元实施了城区中水回用一期工程,建设了厂区调节池,还沿璧南河东岸铺设了6.3公里中水管道。2013年—2016年,璧山又投入1.3亿余元,分批次实施了城区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和12个镇街的中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铺设中水管网约60公里。

“璧山中水回用工程采用的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承接二期扩容工程的是洁源排水公司,总经理张长虹介绍,中水处理采用CASS循环式活性生物法,即对污水进行除渣除沙处理后,利用微生物吞噬污物,添加絮凝剂除磷和絮凝,渐进性紫外线杀毒,再次过滤消毒,就可达到GB18918-2002标准(即中水出厂水国家标准),然后通过衡压供水设备进入中水供水系统。

目前,璧山建有中水回用的处理厂站已达13个,中水处理设计规模4.5万方/天,可完全消化城市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中,璧山城区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万立方米/天,为全市最大规模的中水回用工程。

污水再利用,不仅大大缓解了璧山每年夏季生活用水紧张的情况,也为财政省下了一大笔钱。王炯其算了笔帐,形成1吨可利用的中水实际投入不到1元钱,不到自来水成本的1/3。仅市政绿化用水一项,璧山城区就为财政节约水费近900万元。

现在,观音塘湿地公园是市民的好去处。记者 石涛 摄

活力水城

大手笔投入50亿 未来将形成“一河六湖十八湿地”

建设“水下森林”,实施污水再利用,只是璧山建设“深绿城市”的一个缩影。按照规划,璧山投入接近50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水生态工程,一个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骨架的“活力水城”正崛地而起。

水变清了,洪涝少了,是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前几年,璧南河等河库污染严重。为此,璧山运用“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治河战争”。

如今,昔日臭气熏天的璧南河恢复了靓丽容颜,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近Ⅲ类标准,其它河流、水库水质也大幅提升,城区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达100%,30多万居民和大量企事业单位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07年的“7.17洪灾”对璧山人来说是一场噩梦,从那以后,璧山加强了城区河段以及镇街场镇重点河段的整治,清淤河道、拓展河道、加固堤防,在河道上游建库,增强拦蓄能力,加之及时调控水利工程库容。在近几年的几次大暴雨中,璧山安然度汛,老百姓“十年九淹”的恐慌心理终于消除了。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主动落户,为璧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5年9月29日,,璧山高新区升级为重庆第二个国家高新区,陆续吸引了德国大陆电子、新加坡淡马锡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众泰、统一、得润等众多知名企业,形成低污染、低能耗绿色产业链聚集。截至目前,高新区建成面积扩大到17平方公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

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这是璧山一直以来秉承的发展理念。面对未来,璧山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以“低碳、便利、宜居、舒适”的价值理念,继续巩固提升深绿城市建设成果,建成重庆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来源:华龙网

 

更多精彩,尽在璧山手机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建水产设备联盟